员工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27 19:18
本文关键词:员工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企业员工因激励的竞争形势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根据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员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表现,此现象已经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甚至导致了严重的损失。员工工作倦怠的现象引起了企业管理者及管理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并力图寻找影响工作倦怠的相关因素。最早,由西方学者对工作倦怠展开了研究,但在国内,此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以上情况,本研究在分析和整理以往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心理资本、心理契约对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同时检验心理契约在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之间的作用。本研究以山西、辽宁、山东、北京等省市的企业员工为对象,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650份,其中有效问卷602份。对员工工作倦怠、心理资本以及心理契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文献综述,之后采用信度和效度均较好的心理资本问卷、员工心理契约调查问卷和工作倦怠量表,分析三者在不同人口学变量间的差异。最后,分析心理资本、心理契约和工作倦怠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心理契约在心理资本和工作倦怠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并且对各维度进行内部一致性的探索。研究过程采用了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得到以下结论:1、心理资本、心理契约和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结论:(1)心理资本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务、工作年限、企业性质、月收入和工作岗位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2)工作倦怠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年限、企业性质和月收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职务和工作岗位上存在显著差异;(3)心理契约在文化程度、职务、月收入、企业性质和工作岗位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行为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心理契约与工作倦怠的行为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心理资本与心理契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3、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对心理契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契约对工作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4、心理契约在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通过本研究,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宝贵意见。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应该重视开发员工的心理资本潜能,将提升心理资本水平与加强心理契约的管理相结合,从而减少员工在工作中的倦怠现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心理资本 工作倦怠 心理契约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3-05
【目录】:
- 中文摘要10-12
- ABSTRACT12-15
- 第一章 绪论15-17
- 1.1 研究背景15
- 1.2 研究目的15-16
- 1.3 研究意义16
- 1.3.1 理论意义16
- 1.3.2 实践意义16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16-17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7-41
- 2.1 心理资本17-25
- 2.1.1 心理资本理论背景17-18
- 2.1.2 心理资本的概念18-19
- 2.1.3 心理资本的结构维度与测量19-21
- 2.1.4 心理资本的实证研究21-25
- 2.1.5 心理资本研究的评价25
- 2.2 工作倦怠25-32
- 2.2.1 工作倦怠的概念及发展25-26
- 2.2.2 工作倦怠的相关理论26-27
- 2.2.3 工作倦怠的结构维度27
- 2.2.4 工作倦怠的测量27-28
- 2.2.5 工作倦怠的实证研究28-32
- 2.2.6 工作倦怠研究小结32
- 2.3 心理契约32-38
- 2.3.1 心理契约的概念与发展32-33
- 2.3.2 心理契约的内容33-34
- 2.3.3 心理契约的结构维度34-36
- 2.3.4 心理契约的测量36
- 2.3.5 心理契约的实证研究36-37
- 2.3.6 心理契约的特点37
- 2.3.7 心理契约研究小结37-38
- 2.4 心理资本、工作倦怠、心理契约三者相关研究38-41
- 2.4.1 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38
- 2.4.2 心理资本与心理契约的相关研究38-39
- 2.4.3 心理契约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39-41
- 第三章 研究方法41-50
- 3.1 研究假设41
- 3.2 研究对象41-43
- 3.3 研究工具43-49
- 3.3.1 量表的信度分析44-45
- 3.3.2 量表的效度分析45-49
- 3.4 数据处理49-50
- 第四章 研究结果50-85
- 4.1 心理资本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50-59
- 4.1.1 心理资本在性别之间的差异50
- 4.1.2 心理资本在年龄上的差异50-52
- 4.1.3 心理资本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52
- 4.1.4 心理资本在文化程度上的差异52-53
- 4.1.5 心理资本在职务上差异53-54
- 4.1.6 心理资本在工作年限上的差异54-55
- 4.1.7 心理资本在月收入上的差异55-57
- 4.1.8 心理资本在企业性质上的差异57-58
- 4.1.9 心理资本在工作岗位上的差异58-59
- 4.2 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59-67
- 4.2.1 工作倦怠在性别上的差异59-60
- 4.2.2 工作倦怠在年龄上的差异60-61
- 4.2.3 工作倦怠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61
- 4.2.4 工作倦怠在文化程度上的差异61-62
- 4.2.5 工作倦怠在职务上的差异62-63
- 4.2.6 工作倦怠在工作年限上的差异63-64
- 4.2.7 工作倦怠在月收入上的差异64-65
- 4.2.8 工作倦怠在企业性质上的差异65-66
- 4.2.9 工作倦怠在工作岗位上的差异66-67
- 4.3 心理契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67-77
- 4.3.1 心理契约在性别上的差异67
- 4.3.2 心理契约在年龄上的差异67-69
- 4.3.3 心理契约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69
- 4.3.4 心理契约在文化程度上的差异69-71
- 4.3.5 心理契约在职务上差异71-72
- 4.3.6 心理契约在工作年限上的差异72-73
- 4.3.7 心理契约在月收入上的差异73-75
- 4.3.8 心理契约在企业性质上的差异75-76
- 4.3.9 心理契约在工作岗位上的差异76-77
- 4.5 心理资本、工作倦怠和心理契约三者之间的相关分析77-79
- 4.5.1 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关系78
- 4.5.2 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与心理契约(组织责任及各维度)的相关关系78-79
- 4.5.3 心理契约与工作倦怠各维度相关关系79
- 4.6 心理资本、心理契约和工作倦怠的回归分析79-83
- 4.6.1 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的回归分析79-80
- 4.6.2 心理资本对心理契约的回归分析80-82
- 4.6.3 心理契约对工作倦怠的回归分析82-83
- 4.7 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分析83-85
- 第五章 讨论85-93
- 5.1 心理资本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85-86
- 5.2 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86-88
- 5.3 心理契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88-89
- 5.4 心理资本、心理契约和工作倦怠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89-90
- 5.5 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分析90-91
- 5.6 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与展望91-93
- 5.6.1 研究的创新点91
- 5.6.2 研究不足91
- 5.6.3 研究展望91-93
- 第六章 结论93-94
- 参考文献94-103
- 附录103-10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08-109
- 致谢109-110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110-111
- 承诺书111-1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简;张西超;;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蒋奖,许燕,张西超;银行职员职业倦怠状况及与压力水平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连双;澳门公务员工作倦怠结构探讨[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员工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0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400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