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团队分布式任务分析与综合能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虚拟团队分布式任务分析与综合能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虚拟团队 任务分析 任务特征 团队气氛 团队绩效
【摘要】:IT技术的发展使跨地域、时域、组织边界通过网络进行协作的虚拟团队成为国际团队研究领域中的一大热点。本论文主要对虚拟团队进行分布式任务分析并对团队成员综合能力进行研究:探讨虚拟团队在其不同发展阶段,任务结构、任务难度、任务目标导向、任务依存性、任务交叉性、任务网络性等任务特征的变化趋势,其对团队成员综合能力的要求,以及团队成员的综合能力及团队气氛对虚拟团队成员个人绩效和整个虚拟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访谈和案例研究阶段,主要了解目前“虚拟团队”的构建模式、虚拟团队与一般团队的差异、基于任务的虚拟团队的生命周期过程、虚拟团队任务特征的主要维度、在虚拟团队不同发展阶段任务特征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团队成员综合能力的要求等等,,并基于一个具体案例进行“分布式任务分析”。第二阶段是对75个团队(虚拟项目团队38个,一般团队37个)约340个被试进行问卷调查。从研究中得到以下结论:(1)虚拟团队的生命周期从产生到解散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形成期、磨合期、规范期、解散期,团队在各阶段有较为显著的团队特征和关键任务。(2)虚拟团队的任务特征可分为任务难度、任务依存性、任务结构、任务网络性、任务交叉性、任务目标导向六个维度。(3)虚拟团队成员的综合能力包括学习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业务技术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六个维度。(4)在虚拟团队的不同阶段,任务特征有一定的动态变化。(5)虚拟团队成员的综合能力与虚拟团队成员个人绩效密切相关:其中,自我管理能力、业务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对个人任务绩效影响较大;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对个人周边绩效的影响较大。(6)虚拟团队成员的综合能力与虚拟团队的绩效密切相关:其中,学习创新能力、业务技术能力、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对团队任务绩效影响较大;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对团队周边绩效的影响较大。(7)团队气氛对虚拟团队的绩效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沟通参与、信任、鼓励创新、目标承诺的团队氛围对团队任务绩效有较为显著的作用;而信任、沟通参与、鼓励创新的团队氛围对团队周边绩效有较为显著的作用。(8)虚拟团队与一般团队在任务网络性、任务交叉性、任务目标导向这三个任务特征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9)虚拟团队成员与一般团队成员在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这两个综合能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10)虚拟团队与一般团队在信任感这个团队气氛维度上存在一些差异。
【关键词】:虚拟团队 任务分析 任务特征 团队气氛 团队绩效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C936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英文摘要3-7
- 第一部分 引言7-10
- §1.1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7
- §1.2 “组织结构”的变革7-8
- §1.3 “工作方式”的变化8-9
- §1.4 “综合能力要求”的变化9-10
- 第二部分 以往研究的回顾10-21
- §2.1 关于虚拟团队的研究10-16
- §2.2 关于团队阶段的研究16-17
- §2.3 关于任务特征的研究17
- §2.4 关于综合能力的研究17-18
- §2.5 关于团队气氛的研究18-19
- §2.6 关于绩效的研究19-21
- 第三部分 研究的理论构思和总体设计21-24
- §3.1 以往研究的总结21
- §3.2 以往研究的不足21
- §3.3 本研究的理论构思及总体设计21-24
- 第四部分 访谈研究24-35
- §4.1 访谈对象24-25
- §4.2 访谈材料25-26
- §4.3 访谈结果分析26-34
- §4.3.1 “虚拟团队”构建模式的访谈研究26-30
- §4.3.2 “虚拟团队”与“一般团队”差异比较分析的访谈研究30-32
- §4.3.3 “虚拟团队”生命周期的访谈研究32-33
- §4.3.4 “虚拟团队”阶段性任务特征的访谈研究33-34
- §4.4 设计分布式任务分析的总体框架34-35
- 第五部分 案例研究35-48
- §5.1 案例一:民航网络售票及资金结算系统35-48
- §5.1.1 项目背景介绍35
- §5.1.2 项目总体介绍35-36
- §5.1.3 “分布式”任务分析36-46
- §5.1.4 案例小结46-48
- 第六部分 问卷研究48-67
- §6.1 问卷调查48-51
- §6.1.1 问卷研究的目的48
- §6.1.2 问卷调查对象与方法48-50
- §6.1.3 问卷说明50-51
- §6.2 定量分析51-67
- §6.2.1 因素分析及信度验证51-57
- §6.2.2 方差分析57-59
- §6.2.3 相关分析59-61
- §6.2.4 回归分析61-63
- §6.2.5 比较分析63-67
- 第七部分 讨论与结论67-79
- §7.1 讨论67-77
- §7.2 结论77-79
- 参考文献79-82
- 附录82-92
- 鸣谢92-93
- 后记93-9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永建;刘占荣;;虚拟环境中的课程教学团队运作——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6期
2 汤卫君;万可;;虚拟团队沟通的三维模型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杨正宇,金杨华,王重鸣;基于认知取向的虚拟团队整合研究新趋势[J];人类工效学;2004年03期
4 韩铮;;虚拟团队中的信任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忠;企业虚拟团队中的信任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傅俊华;虚拟团队(VT)激励管理的新视角[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2 严晓倩;虚拟团队组织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钊;虚拟团队知识协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闫晓霞;四种虚拟研发团队基本类型的比较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韩林和;虚拟团队的领导角色及其转换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6 沈霞;虚拟R&D团队的组织构建及其动态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滕云;虚拟团队信任关系的建立与维系[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8 武晓飞;虚拟团队信任关系构建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杨莹莹;虚拟团队知识转移效能问题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20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52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