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的影响:以团队反思为中介
本文关键词: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的影响:以团队反思为中介
更多相关文章: 交互记忆系统 探索式学习 利用式学习 团队反思
【摘要】:团队探索式学习与利用式学习是提升研发团队创新能力的关键,从交互记忆系统影响团队学习的视角研究其三个维度(专门化、可信性、协调性)是如何通过团队反思对团队探索式学习与利用式学习产生影响的,提出假设并验证。结果表明,由于两类学习性质的差异,使得所需团队资源即成员的知识、对成员知识的信任以及协调这些知识的能力有不同的需求和依赖。团队探索式学习更需要成员知识的专门化和对其他成员知识的信任,利用式学习则更依赖于对团队成员知识的协调与整合;团队反思在交互记忆系统影响两类学习的关系中有部分中介作用,且对利用式学习的影响更大。研究结论有助于管理者更好的利用团队所拥有的交互记忆,为管理研发团队与提升研发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交互记忆系统 探索式学习 利用式学习 团队反思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GL0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2172)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2JK0035)
【分类号】:C936
【正文快照】: 引言组织绩效的获得依赖于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对已有知识的利用,需要探索式学习(Exploratory Learning)和利用式学习(Exploitative Learning)提供支撑[1]。通常组织是通过团队探索式学习为企业探索新的发展途径,搜寻新技术或是通过团队循序渐进的学习以实现对现有知识的利用深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朝晖;陈劲;陈钰芬;;探索性技术学习和挖掘性技术学习及其机理[J];科研管理;2009年03期
2 王端旭;薛会娟;;交互记忆系统与团队创造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1年01期
3 张同健;蒲勇健;;互惠性偏好、隐性知识转化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基于研发型团队的数据检验[J];管理评论;2010年10期
4 汤超颖;邹会菊;;基于人际交流的知识网络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J];管理评论;2012年04期
5 史丽萍;刘强;唐书林;;团队自省性对团队学习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交互记忆系统的中介作用和内部控制机制的调节作用[J];管理评论;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鹏飞;葛玉辉;徐敏;;TMT交互记忆系统、自反性与战略一致性[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年06期
2 尹惠斌;游达明;;研发团队知识冲突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4年03期
3 韵江;陈丽;;组织学习模式与战略变革的关系研究——如何让学习促进变革[J];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03期
4 宋航成;潘郁;;技术创新中的供需对接加权k-平均聚类[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2期
5 黄海艳;李乾文;;研发团队的人际信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交互记忆系统为中介变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10期
6 王为东;王文平;;基于企业学习策略的集群持续创新机制及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06期
7 蒋天颖;孙伟;;网络位置、技术学习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基于对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实证考察[J];经济地理;2012年07期
8 耿紫珍;刘新梅;沈力;;合作目标促进科研团队创造力的机理研究[J];科研管理;2012年08期
9 马文聪;朱桂龙;;供应商和客户参与技术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3年02期
10 吴成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关键耦合域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韵江;李品媛;王帅英;吴艳妮;;开放式创新:懒惰论还是冒险论?——基于大连光洋的案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黄海艳;李乾文;;研发团队的人际信任、交互记忆系统与创新绩效[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耿新;赵莉;;关系嵌入性对战略柔性的影响——以探索性学习为中介变量[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登峰;基于社会网络的集群企业创新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戴万亮;内部社会资本对产品创新影响研究:知识螺旋的中介效应[D];天津大学;2011年
3 姚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陈帅;知识视角下团队断裂带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陈丽;组织记忆视角下组织学习对战略变革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6 顾慧君;知识工作团队创新的迷失:知识创造过程视角下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7 刘艳巧;社会资本和知识吸收能力对团队绩效的影响[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8 张滨楠;研究型大学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存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付振通;复杂产品创新知识获取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雪;基于过程的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富斌;组织学习、市场创新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马文甲;企业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蔡智;产业技术路线图项目的技术情报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张程兵;虚拟团队绩效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芳;网络关系和网络位置对家纺产业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1年
7 黄媛;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绩效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帅英;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王敏丽;组织学习对战略变革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张静;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勇健;;植入“公平博弈”的委托—代理模型——来自行为经济学的一个贡献[J];当代财经;2007年03期
2 张文勤;石金涛;;团队自反性研究综述[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3 赵延东,罗家德;如何测量社会资本:一个经验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4 赵卫东;吴继红;王颖;;组织学习对员工—组织匹配的影响——知识惯性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5 陈国权,郑红平;组织学习影响因素、学习能力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6 蒲勇健;;建立在行为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委托-代理模型:物质效用与动机公平的替代[J];经济学(季刊);2008年01期
7 张钢;熊立;;交互记忆系统与团队任务、成员异质性、团队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8年05期
8 施杨;李南;;“结构”和“关系”维度的团队知识网络研究进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2期
9 孙锐;;基于知识网络扩展学习的知识团队创新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10期
10 杨玉兵;胡汉辉;;网络结构与知识转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计海东;董敏;王磊;;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创新悖论[J];商业时代;2009年33期
2 朱兵;王文平;王为东;张廷龙;;企业文化、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软科学;2010年01期
3 樊霞;朱桂龙;;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及适合度景观研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05期
4 潘松挺;蔡宁;;网络关系强度与组织学习: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J];科学决策;2010年04期
5 程德俊;;试论学习战略、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选择[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年05期
6 蒋春燕;;中国新兴企业自主创新陷阱的突破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4期
7 朱兵;王文平;张廷龙;;新兴企业知识网络中最优关系强度[J];系统工程;2010年07期
8 孟卫平;;民办高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20期
9 蒋春燕;;中国新兴企业自主创新陷阱突破路径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廖列法;王刊良;;知识管理策略与组织知识水平关系研究——探索式与利用式学习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成长;丁儒牛;陈建军;;基于Mathematica的主动式大学物理学件及其应用[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垣;;外部双元能力、组织学习与新产品开发的关系研究[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3 游家水;;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4 杨超英;魏明;钱森和;王洲;薛正莲;;《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林汉川;林洲钰;;组织学习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以35次中小企业集合发债为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韩同样;邢书明;张若达;胡燕士;;研究型工程训练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北京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年会优秀论文[C];2011年
7 吴欣;张奎;何宏;吕永桂;王云;;基于CDIO工程教育大纲的材料力学的教学实践[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韩同样;邢书明;张若达;胡燕士;;研究型工程训练的探索与实践[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太钢五中 王晓平;关于探索式学习的教学反思[N];山西科技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靳菁 特约记者 李安科;e-Learning的“傲姿时代”[N];计算机世界;2003年
3 记者 仇方迎 通讯员 王聪彬;天津大学为本科生开设“创新课”[N];科技日报;2006年
4 吴滔;打造信息化的现代校园[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5 广州白云中学 何淑红;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N];中国妇女报;2000年
6 郭田银、张福利;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的探讨[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7 刘丽丽;交互式白板走入课堂[N];计算机世界;2006年
8 钟雨任;从培养基础素质入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记者 张宝敏;天大为本科生开设“创新课”[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书籍管理好帮手[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岳枫;创业组织学习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黎赔肆;社会网络视角的企业家学习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潘松挺;网络关系强度与技术创新模式的耦合及其协同演化[D];浙江大学;2009年
4 钟竞;高技术企业跨边界学习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5 张鹏;企业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绩效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刘寿先;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组织学习的观点[D];山东大学;2008年
7 陈丽;组织记忆视角下组织学习对战略变革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8 朱吉庆;国际新创企业成长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王朝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情境双元型创新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邵昶;营销渠道成员间知识共享对渠道绩效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晶;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网络企业生态位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2 王永健;基于IT能力的企业竞争优势获取整合模型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3 陈浩;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探索式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余鹏;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自主学习模式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瞻;社会关系视角的组织学习、IT能力与组织创新的实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6 虞益栋;组织学习及其二元性与多样化的匹配[D];浙江大学;2012年
7 李家贵;知识型企业组织学习、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张婷;创业者先前经验、学习模式对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9 蔡梦颖;集群企业多层网络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石俊娜;集群企业域内外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的关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16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716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