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团队创新的知识管理

发布时间:2017-09-15 16:32

  本文关键词:团队创新的知识管理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多样性 知识整合 相互依赖性 他人取向 观念聚合


【摘要】:在知识经济和全球竞争的双重挑战下,创新是维持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机制,而知识则是创新活动的关键资源。这一现实促使前期研究逐渐注意到团队知识多样性对创新的积极作用,但这些研究未能以知识加工为视角,全面分析多样性知识向创新产出转化的过程,因而忽略了知识多样性的“分化”本质对“整合”机制的需求。因此,本研究以知识整合理论(Grant,1996a)为基础,结合知识创造理论(Nonaka et al.,1994)的观点,提出了本研究的核心逻辑:以观念聚合为本质特征的知识整合,是知识多样性有效转化为创新产出的关键机制。为了验证这一逻辑,本研究引入了相互依赖理论和信息加工过程激活的观点,探讨了多样性知识整合的激发条件与心理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基于观念聚合的知识整合平台,为团队创新活动的知识管理提供了适当的借鉴。研究共包含以下四个部分。 研究一通过对创新团队管理者的关键事件访谈,探讨创新活动中知识多样性的存在以及影响多样性知识整合的因素。扎根理论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1)创新任务各阶段对知识多样性都有强烈需求,创意形成和创意实现都是知识整合的结果;2)多样性知识在团队成员的互动过程中被加工整合,产生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案;3)知识多样性造成了不同职能之间员工沟通的障碍,引发争执和冲突,导致观点结合的困难,提高了对团队领导管理能力的要求;4)团队领导强调合作意识对促进团队成员充分沟通的重要作用。定性分析的结果说明了知识多样性在团队创新活动中的普遍存在及表现,证明了知识整合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角色和影响因素,并同时归结出知识精细加工的概念,确定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研究二以相互依赖理论(Deutsch,1991)为基础,探索了情境结构的相互依赖性对知识精细加工的激活,以及知识精细加工对知识整合效能的影响。研究以实验情境模拟团队创新任务,操作知识多样性、任务相互依赖性和收益相互依赖性的不同组合,检验目标相互依赖性感知、知识精细加工行为和团队创新绩效,以团队创新绩效的变化表现多样性知识整合的效能。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证明:1)高相互依赖情境显著提高了两种知识多样性水平上的团队创新绩效;2)知识精细加工行为完全中介了知识多样性对团队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3)个体的相互依赖性感知中介了知识多样性对知识精细加工行为的作用;4)高知识多样性显著增加了个体对目标竞争性的感知,但在高任务相互依赖性情境中,这种作用基本不出现。以上结论说明,知识精细加工行为是多样性知识整合的实现机制,而相互依赖情境是知识精细加工的激活条件,尤其在高知识多样性水平下,情境相互依赖性显著抑制了高知识多样性的“分化”效应。这一结论体现了“分化-整合”逻辑在多样化知识加工中的现实意义,证明了知识多样性与知识整合在创新活动中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研究三进一步分析相互依赖情境作用于知识精细加工的心理机制。为此,研究三引入“团队也是信息加工者(Hinsz et al.,1997)"的观点,将知识精细加工视为“被激活的信息加工过程(Deru,2000)"中的系统化加工,将知识交换视为对知识的浅层加工。实验通过任务流程和收益分配模拟了高相互依赖VS.低相互依赖的两种情境,被试完成高知识多样性的团队创新任务,结果发现:1)在低相互依赖情境中,被试的他人取向和自我关注没有显著差异;而在高相互依赖情境中,他人取向显著提高,自我关注显著降低;2)他人取向完全中介了相互依赖情境对知识精细加工行为的作用,但仅部分中介了相互依赖情境对知识贡献、知识搜寻的作用。以上结论说明,他人取向的激活是相互依赖情境作用于知识精细加工的心理机制。 在前三部分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四围绕团队创新活动中多样性知识管理的需要,梳理出任务情境、领导角色、组织支持等层面影响观念聚合的重要因素,构建了基于观念聚合的知识整合平台。问卷调查、多元回归和结构方程建模的结果证明:1)转换型领导对观念开放性(β=.111*)、失败容忍度(β=.166*)、建设性争论(β=.134*)和深度汇谈(β=.156*)都有显著作用;2)相互依赖情境对失败容忍度(β=.192*)、建设性争论(β=.133*)和深度汇谈(β=.163*)有显著作用;3)有机结构(β=.206**)和IT技术支持(β=.111*)对观点开放性作用显著;4)共同愿景对失败容忍度(p=.226***)和建设性争论(β=.169**)作用显著;5)团队自反性对建设性争论(p=.334***)和深度汇谈(β=.185**)作用显著;6)知识精细加工完全中介了知识整合平台对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7)基于观念聚合的知识整合平台缓冲了知识多样性对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以上结论再次证明了团队知识活动中“分化-整合”的辩证逻辑,同时也建议管理者,正视知识多样性的作用机制,构建适宜于多样化知识整合的管理平台。 综上所述,知识多样性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但其积极效能的发挥取决于组织对知识多样性的管理。本研究分析了知识多样性的本质属性一一分化,提出了知识多样性管理的对策一一整合,并以定性研究、实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证实了这一逻辑的存在与实现方法。
【关键词】:知识多样性 知识整合 相互依赖性 他人取向 观念聚合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C93-05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9
  • Abstract9-21
  • 第1章 绪论21-46
  • 1.1 引言21-22
  • 1.2 研究的理论背景综述22-33
  • 1.2.1 传统视角的创新研究22-24
  • 1.2.2 知识视角的创新研究24-27
  • 1.2.3 知识视角的创新理论27-32
  • 1.2.4 前期研究的不足32-33
  • 1.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33-38
  • 1.3.1 知识整合理论33-34
  • 1.3.2 知识整合的概念界定34-36
  • 1.3.3 知识整合的实现机制36-37
  • 1.3.4 知识整合与知识多样性在创新中的辩证关系37-38
  • 1.4 本研究的理论构思38-42
  • 1.5 研究总体设计42-46
  • 第2章 研究一 基于扎根理论的创新团队知识加工过程分析46-73
  • 2.1 引言46-48
  • 2.1.1 研究的现实和理论背景46-47
  • 2.1.2 研究的目的和假设47-48
  • 2.2 研究方法48-52
  • 2.2.1 访谈对象49
  • 2.2.2 数据采集方法49-51
  • 2.2.3 数据分析方法51-52
  • 2.3 结果52-69
  • 2.3.1 对编码信度的检验52-53
  • 2.3.2 个案分析:个案A-浙江网通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53-66
  • 2.3.3 多个案分析66-69
  • 2.4 讨论和结论69-71
  • 2.4.1 创新与知识多样性69-70
  • 2.4.2 知识整合与知识精细加工70
  • 2.4.3 知识整合及其影响因素70-71
  • 2.5 本研究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的问题71-73
  • 第3章 研究二 知识整合与精细加工—基于相互依赖理论的研究73-105
  • 3.1 引言73-78
  • 3.1.1 研究的现实和理论背景73-76
  • 3.1.2 本研究的目的和假设76-78
  • 3.2 实验1 任务互依情境中知识多样性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78-93
  • 3.2.1 方法78-81
  • 3.2.2 分析与结果81-91
  • 3.2.3 讨论91-93
  • 3.3 实验2 收益互依情境中知识多样性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93-103
  • 3.3.1 方法93-95
  • 3.3.2 分析与结果95-100
  • 3.3.3 讨论100-103
  • 3.4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下一研究待解决的问题103-105
  • 第4章 研究三 他人取向与知识精细加工激活—相互依赖情境的作用机制105-127
  • 4.1 引言105-107
  • 4.1.1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背景105-106
  • 4.1.2 研究的目的和假设106-107
  • 4.2 实验3 相互依赖情境对个体关注取向及知识精细加工的影响107-125
  • 4.2.1 方法107-109
  • 4.2.2 分析与结果109-121
  • 4.2.3 讨论121-125
  • 4.3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未解决的问题125-127
  • 第5章 研究四 基于观念聚合的知识整合平台构建127-149
  • 5.1 引言127-132
  • 5.1.1 现实和理论背景127-129
  • 5.1.2 本研究的目的和假设129-132
  • 5.2 研究方法132-134
  • 5.2.1 问卷结构及测量指标132-134
  • 5.2.2 研究对象134
  • 5.2.3 调查程序与统计方法134
  • 5.3 分析与结果134-145
  • 5.3.1 测量工具信度检验134-135
  • 5.3.2 测量工具的因素结构分析135-139
  • 5.3.3 基于观念聚合的知识整合平台各因子对知识精细加工的影响139-142
  • 5.3.4 基于观念聚合的知识整合平台对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142-144
  • 5.3.5 基于观念聚合的知识整合平台对知识多样性感知的调节作用144-145
  • 5.4 讨论145-147
  • 5.4.1 基于观念聚合的知识整合平台构建145-146
  • 5.4.2 基于观念聚合的知识整合平台对知识精细加工过程的影响146
  • 5.4.3 基于观念聚合的知识整合平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146-147
  • 5.4.4 基于观念聚合的知识整合平台对创新管理的意义147
  • 5.4.5 中层管理者角色的突出表现147
  • 5.5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不足147-149
  • 第6章 总论149-156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149-151
  • 6.2 总讨论和理论总结151-153
  • 6.2.1 知识多样性与知识整合的辩证关系151-152
  • 6.2.2 知识整合与组织知识管理的内在联系152
  • 6.2.3 人际相互依赖的整合功能152-153
  • 6.2.4 理论总结153
  • 6.3 研究意义与未来研究方向153-156
  • 6.3.1 本研究的意义153-154
  • 6.3.2 本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的方向154-156
  • 参考文献156-165
  • 附录165-17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1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志刚;;扎根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分析[J];东方论坛;2007年04期

2 张文勤;石金涛;;团队自反性研究综述[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3 张永胜;刘新梅;王海珍;;研发/市场职能整合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年02期

4 周晔,胡汉辉,潘安成;我国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研管理;2005年04期

5 黄芳;马剑虹;霍荣棉;徐美玲;;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的理性行为模型[J];科研管理;2010年03期

6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7 张钢;倪旭东;;知识差异和知识冲突对团队创新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7年05期

8 黄芳;马剑虹;张俊飞;;跨职能知识共享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探索[J];应用心理学;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谢辉;组织隐性知识整合及扩散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2 韩吉韬;面向业务流程的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机制与支持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宋志红;企业创新能力来源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疏礼兵;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过程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杨志蓉;团队快速信任、互动行为与团队创造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马宏建;中国高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与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安世虎;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章威;基于知识的企业动态能力研究:嵌入性前因及创新绩效结果[D];浙江大学;2009年

9 李艳霞;基层经理上司信任产生及作用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57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857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e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