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湿喷丸技术的漆层清洗机理及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2 15:19
本文关键词:基于湿喷丸技术的漆层清洗机理及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湿喷丸清洗 漆层 应力波 SCCO_2 复合清洗
【摘要】:再制造是实现可持续制造的重要手段,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担任重要角色。冉制造清洗是再制造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再制造零部件进行后续检测和修复的前提,再制造清洗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修复质量的高低,从而影响再制造产品寿命的长短。冉制造清洗技术面临着很多挑战,为实现绿色清洗发展目标,需要提高清洗效率,降低清洗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湿喷丸清洗因其成本低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在再制造清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对湿喷丸清洗中污垢的去除机理研究不深入,对于不同的清洗对象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验来优化清洗参数。本文针对这一现状,以漆层污垢为清洗对象,研究其在湿喷丸清洗中去除机理,为清洗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建立了漆层三维裂纹去除模型,即通过通道裂纹、侧向裂纹和界面裂纹的形成,使得漆层得到去除。通过搭建单颗粒喷丸实验平台,对漆层进行单颗粒喷丸冲击实验,验证三维裂纹模型。应用应力波的传播理论建立漆层三维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模型,通过压头和单颗粒喷丸的静压实验验证三维裂纹形成的时间效应,通过应力波传播的捕捉实验验证喷丸冲击中应力波的形成和传播,从而验证基于应力波理论的裂纹形成和扩展模型。同时对喷丸冲击作用下机体的塑性变形损伤和热损伤做出了研究。本文系统的提出了湿喷丸清洗的影响因素,通过单颗粒喷丸冲击实验,研究压力、喷丸粒径、漆层温度、漆层厚度和基体材料这五个单因素对漆层三维裂纹形成的影响,以及不同实验条件下对基体的损伤,为湿喷丸清洗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为了提高清洗效率,本文研究了SCCO2预处理的复合清洗方法。首先对漆层进行SCCO2预处理,利用SCCO2的气泡成核膨胀效应和温度效应在漆层内部和漆层与基体界面处形成裂纹。对预处理后的漆层进行单颗粒喷丸冲击实验,研究不同的预处理条件处理后的漆层在单颗粒喷丸冲击下裂纹形成的情况,并研究不同的单颗粒冲击条件对漆层剥离的影响,为湿喷后续湿喷丸清洗参数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对预处理后的漆层进行湿喷丸清洗,研究不同预处理条件对该复合清洗方法清洗效率的影响,得出最优的预处理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4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忠厚,王开龙,汪志明,,徐依吉;前混合式磨料射流清洗油管涂料的实验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5年S1期
本文编号:1245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245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