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径组合提升管浓相区颗粒流动特性
本文关键词: 高密度循环流化床 循环湍动流化床 变径提升管 流动特性 固/气比 出处:《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颗粒循环强度(G_s)为32.65~84.59kg/(m~2·s)、固/气比(Gs/(ρ_g·U_g))为9.22~47.95的操作条件下,对变径组合提升管浓相区颗粒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以往高密度循环流化床和循环湍动流化床对比。结果表明,变径组合提升管浓相区各局部位置均存在上行与下行颗粒;随着无因次半径增加,局部时均固含率和颗粒返混比增加,局部颗粒速度及颗粒质量净流率则降低。当Gs/(ρg·Ug)在27~47.95范围,各截面平均固含率基本不再随其变化而变化,变径组合提升管浓相区进入高密度操作状态,对应局部时均颗粒速度和颗粒质量净流率均向上。在高密度操作下,变径组合提升管在局部流动特性上与循环湍动流化床相近,在截面平均及浓相区整体流动特性上与高密度循环流化床相近。
[Abstract]:The cycling strength of the particles was 32.65 ~ 84.59 kg 路s ~ (-1) 路s ~ (-1). The particle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nse phase region of the riser with variable diameter combination a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under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the solid / gas ratio of 9. 22 ~ 47.95. Compared with the former high density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and circulating turbulent fluidized b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ascending and downgoing particles in each part of the dense phase region of the variable diameter combination riser. With the increase of dimensionless radius, the local average solid holdup and particle backmixing ratio increase, while the local particle velocity and particle mass net flow rate decrease. The average solid holdup of each section does not change with its change basically. The dense phase region of the riser with variable diameter has entered into the high density operation state, corresponding to the local average particle velocity and particle mass net flow rate are both upward, under the high density operation. The local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variable diameter combined riser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circulating turbulent fluidized bed, and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section average and dense phase region are close to that of high density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06028)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2013202125)资助
【分类号】:TQ021.1
【正文快照】: 浓度高且轴向分布相对均匀,局部颗粒质量净流率均向上,传质、传热效率高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重视[1-2]。Zhu等[3]指出,在HDCFB系统构成及设计上,需给系统提供足够的动力,及尽可能地减小各部位压力损失,比如风机需要提供较大的压头、伴床侧需要较高的颗粒储量及较低的回路阻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燕兰玲;祝京旭;蓝兴英;高金森;;两种新型流化床——高密度循环流化床和循环湍动流化床的对比分析[J];化工学报;2014年07期
2 樊保国;张建帅;乔晓磊;金燕;;高密度循环流化床出口结构对床内流动特性的影响[J];热能动力工程;2013年05期
3 王圣典;王雪瑶;赵凯;廖良良;阳绍军;徐祥;肖云汉;;高密度循环流化床不同截面结构提升管内流动特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23期
4 Jesse Zhu;;Circulating turbulent fluidization-A new fluidization regime or just a transitional phenomenon[J];Particuology;2010年06期
5 鄂承林,卢春喜,高金森,徐春明,时铭显;气固两相流中颗粒时均速度的测量新方法[J];过程工程学报;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晨光;王德武;吴广恒;丁春立;谢金朋;张少峰;;变径组合提升管浓相区颗粒流动特性[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7年02期
2 谢君科;曾涛;刘少北;徐鹏;胡修奎;冯杰;;循环湍动流化床实验平台设计及实验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6年04期
3 赵爱红;鄂承林;王芬芬;卢春喜;;提升管CSVQS系统预汽提段颗粒速度和停留时间分布[J];化工学报;2016年08期
4 王芬芬;鄂承林;赵爱红;卢春喜;;提升管中颗粒局部流率和速度的改进的光纤测量方法[J];化工学报;2016年08期
5 王芬芬;鄂承林;卢春喜;;HDLDG-06粉体流量计在提升管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6年05期
6 曾涛;谢君科;刘少北;刘鹏;;循环湍动流化床的研究进展[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年02期
7 谢君科;曾涛;徐鹏;胡修奎;冯杰;;循环湍动流化床局部颗粒浓度的实验研究[J];煤矿机械;2015年12期
8 Ajay R.Bidwe;Glykeria Duelli(Varela);Heiko Dieter;Gnter Scheffknecht;;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friction phenomena on actual and calculated inventory in a small-scale CFB riser[J];Particuology;2015年04期
9 何化昌;毕冬梅;柏雪源;;可视化循环流化床混合流动测量试验台设计与试验[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5年05期
10 吴诚;高用祥;高希;成有为;王丽军;李希;;湍动流化床过渡段中颗粒速度分布的光纤测量与模拟[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圣典;王雪瑶;赵凯;廖良良;阳绍军;徐祥;肖云汉;;高密度循环流化床不同截面结构提升管内流动特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23期
2 Jesse Zhu;;Circulating turbulent fluidization-A new fluidization regime or just a transitional phenomenon[J];Particuology;2010年06期
3 宋国良;吕清刚;刘琦;那永洁;;循环流化床单床与双床煤气化特性试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32期
4 沈志恒;陈巨辉;M’BOUANA N.L.P;王帅;陆慧林;;高固体流率循环流化床内气体-颗粒团聚物流动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29期
5 胡南;王巍;姚宣;杨海瑞;吕俊复;;38m/54m高循环流化床床内流体动力特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26期
6 王小芳;金保升;钟文琪;;高通量循环流化床上升管气固流动特性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17期
7 廖良良;樊保国;徐祥;肖云汉;;方形截面循环流化床出口效应的实验研究[J];煤炭转化;2008年03期
8 鹿鹏;赵长遂;陈晓平;梁财;蒲文灏;范春雷;;高压密相气力输送固气比实验研究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35期
9 蒋敏华;孙献斌;;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开发研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23期
10 蔡杰;凡凤仙;袁竹林;;循环流化床气固两相流颗粒分布的数值模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2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亮功;;干气作提升管预提升介质的效果[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2年11期
2 钮根林,杨朝合,徐春明,山红红,张建芳;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内反应历程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2年03期
3 王瑜,钮根林,杜峰,孙昱东,杨朝合,徐春明;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在线取样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刘会娥,杨艳辉,魏飞,金涌;提升管-下行床耦合反应器内颗粒混合行为[J];化工学报;2002年03期
5 杨开研,牛芬萍,赵永明;FCCU提升段操作对反应的影响[J];天然气与石油;2005年02期
6 蔡飞鹏,宋文惠,孙国刚,时铭显;提升管内多股交叉射流的数值模拟[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王向辉;高士秋;宋文立;许友好;张久顺;;操作条件对双循环回路变径提升管压降的影响[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8 谭宏涛;董干国;魏耀东;时铭显;;γ射线衰减技术在提升管内颗粒浓度测量上的应用[J];过程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9 董艳红;;优化提升管剂油接触状态,达到最佳效果[J];应用能源技术;2008年05期
10 姚文涛;;双提升管工艺在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J];山东化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海峰;杨朝合;徐令宝;刘熠斌;;新型变径提升管压力变换规律研究[A];山东石油学会炼制委员会2009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范怡平;时铭显;叶盛;卢春喜;孙国刚;;多股射流在提升管内的扩散与流动[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王向辉;高士秋;宋文立;许友好;张久顺;;双循环变径提升管内流动特性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4 王文婷;马达;;催化裂化装置两段提升管的技术改造[A];第1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范怡平;杨志义;许栋五;卢春喜;时铭显;徐春明;;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段内油剂两相流动混合的优化及工业应用[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雷世远;张振千;;新型RFCC进料段技术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减一线、常三线等进提升管回炼对催化产品的影响[A];山东石油学会炼制委员会2009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天津;陈凤;何学东;陈文胜;罗杰;黄志勇;;吸收球气力输送提升管固相附加压损试验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9 阮宇军;卢春喜;时铭显;;不同粒度分布高硫焦颗粒在新型组合提升管燃烧器内流动特性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胡彦涛;杨欣静;;小流量空气提升应用于料液输送的可行性研究[A];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暨全国核化工学术交流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罗全;创新社会管理 提升管控水平[N];兵团日报(汉);2012年
2 本报记者 刘玉t,
本文编号:1461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46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