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区泾河北岸黄土斜坡演化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 黄土斜坡 坡体结构 地质灾害 演化规律 出处:《兰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分布范围大,沉积厚度深,土体结构疏松等特征,在内、外地质作用的改造下,黄土塬不断遭到侵蚀,塬边斜坡及冲沟两侧斜坡逐渐形成,在黄土斜坡逐级演化的过程中,伴随产生大量的黄土滑坡、崩塌、泥石流和黄土裂缝等各种地质灾害,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选取平凉市崆峒区泾河北岸黄土斜坡为研究对象,基于黄土斜坡坡体结构概念,结合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特征,对比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展开黄土斜坡演化规律的研究,为黄土地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将研究区坡体结构类型从岩性组合方面分为纯黄土斜坡和黄土-基岩斜坡两大类型。其中,纯黄土斜坡根据接触面和临空条件的交切关系分为4小类,且纯黄土斜坡的主要分布在塬顶及塬边斜坡中上部;黄土-基岩斜坡根据下部基岩岩性组合特征与接触面特征分为4小类,其主要分布于塬边斜坡坡脚一带和冲沟中前部两岸斜坡下部。(2)研究区滑坡主要包括黄土层内滑坡和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崩塌包括黄土窑洞崩塌和自然斜坡崩塌,其中自然斜坡崩塌根据其崩塌特征分为倾倒式崩塌、悬臂梁式崩塌和下挫式崩塌。黄土层内滑坡主要分布于斜坡中上部及坡顶,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主要分布于泾河北岸一带斜坡,黄土崩塌集中分布于塬边斜坡顶部和冲沟及支沟沟脑处斜坡。(3)将研究区黄土斜坡演化根据黄土斜坡形成过程分为河谷型黄土斜坡和冲沟型黄土斜坡,两类黄土斜坡演化具有相似的特征(即对称性、相似性和灾害伴生性)。黄土斜坡的演化过程主要是以滑坡和崩塌的形式逐级向塬内侵蚀,导致黄土斜坡高度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减缓,在局部山梁处可形成鞍部地形。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所表现出的黄土斜坡演化规律相同。
[Abstract]:In the Loess Plateau,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ess distribution, deep sediment thickness, loose soil structure and so on, the loess plateau has been continuously eroded du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external geological action. The slope on the edge of the plateau and the slope on both sides of the gully are gradually formed. During the gradual evolution of the loess slope, a large number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such as loess landslide, collapse, debris flow and loess crack are produced. Therefore, the loess slope on the north bank of Jinghe River in Kongtong District of Pingliang City is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lope structure of loess slope, combined with the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hazards. Comparing with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evolution law of loess slope is studied.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loess region.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The structural types of slope body in the study area ar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pure loess slope and loess-bedrock slope from the aspect of lithologic combination. The pure loess slope is divided into 4 subgroups according to the intersect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contact surface 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face of the sky, and the pure loess slope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 of the slope on the top of the tableland and the edge of the plateau. Loess-bedrock slopes can be divided into 4 subgroups according to the lithologic assemblage and contact features of the lower bedrock. The landslide in the study area mainly includes loess layer landslide and loess-bedrock interface landslide. Collapse includes loess cave collapse and natural slope collapse, in which natural slope collapse can be divided into toppling type according to its collapse characteristics. The landslide in the loess layer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 of the slope and the top of the slope, and the loess-bedrock interface landslide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bank of the Jinghe River. Loess collapse is concentrated on the top of the slope and the slope of gully and branch trench brain.) the loess slope evolution in the study area is divided into valley loess slope and gully loess slope according to the forming process of loess slope. The evolution of the two types of loess slopes has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i.e. symmetry, similarity and disaster concomitant).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loess slopes is mainly in the form of landslides and collapses in the form of gradual erosion to the tableland. As a result, the height of loess slope gradually decreases, and the slope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saddle topography can be formed at the part of the mountain beam, which is the same as the evolution law of loess slope shown b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焯芬,袁勇,袁铭佳;香港岩质人工斜坡评级分类方法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年03期
2 文铖;赵凯;;斜坡面波压力最大值相对位置[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年10期
3 杨凤云;大型斜坡的快速标定[J];地矿测绘;2002年04期
4 冯卫兵;张惠;郝青玲;;斜坡面波浪冲击力试验研究及现场资料分析[J];海洋工程;2012年04期
5 黄丹;廖怀军;彭亮;;忠县某斜坡变形特征及其稳定性评价[J];山西建筑;2009年33期
6 李彩云;;滑模技术在水工混凝土斜坡面的施工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23期
7 张英普;;黄土塬区排水效益的计算方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1993年04期
8 王佳武;但永平;程晓露;韩军;;应用“形状贴近度”分析法估算黄土塬区潜水补给时间[J];陕西地质;2010年02期
9 张维祥,胡双熙;陇东黄土塬区黑垆土形成的时代与过程[J];科学通报;1989年16期
10 程建远,张广忠,胡继武;黄土塬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J];中国煤田地质;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德富;孔宪立;李华;;地下采空区引起的地表斜坡变形和滑移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2 仇果;刘三虎;丁永波;;振冲法在大坝斜坡面砂壳加固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闫文斌;王宏林;章传学;;高层建筑板墙切割拆除工艺[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程建远;郗昭;;黄土塬区深部煤炭地层平均速度变化规律研究[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5 唐汉平;蔡文芮;李林元;朱书阶;;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技术与应用[A];第3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8年
6 叶红星;;黄土塬地震激发条件选择[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7 王世洪;张友焱;齐小平;文百红;夏响华;张宗元;;遥感化探信息在黄土塬区油气勘探中的综合应用及效果[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8 郗昭;程建远;宋国龙;杨光明;蔡文芮;;地震勘探在黄土塬区深部煤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9 张月增;;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测量方法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邬达理;;黄土塬地区的一次静校正处理及质量控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尚智 黄委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高工;黄土塬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N];黄河报;2013年
2 郭望邋何登贵;推开黄土塬上希望之门[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武勇 王继发;破解黄土塬油气勘探世界级难题[N];中国矿业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王喜春;奋战黄土塬[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张海舟 王文忠 李学仁;黄土塬物探会诊 众专家把脉支招[N];中煤地质报;2009年
6 范立民 李岳鹏;陕西局两项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N];中煤地质报;2005年
7 蒋颖颖 魏桂花;甘肃局一技术研究成果国内领先[N];中煤地质报;2013年
8 束荣华 杨哲;特色技术“抠出”鄂尔多斯油气[N];中国石化报;2011年
9 王大锐;重新认识地质灾害[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通讯员 刘悦 叶久德;西昌电业局战地质灾害保线路平安[N];中国电力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晓阳;黄土塬区农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特征及产量时程演变趋势[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2 鲁道洪;汶川震区地质灾害输沙规律与山区河流演化趋势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宇;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韩冰;雅安地区滑坡灾害监测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童广勤;三峡水库库首段斜坡变形时变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6 孟庆凯;基于3S技术的卧龙大熊猫生境地质灾害影响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7 姚丹丹;面向旅游安全的地质灾害数据协同服务技术架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8 武继峰;多元信息融合的交通干线地质灾害快速应急与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9 习建军;海底介质地震波场模拟及在典型地质灾害中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韩笑;城镇化与地质灾害耦合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振生;陡倾层状斜坡振动台实验数据分析及其动力响应规律[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2 韩俊艳;山地村镇民宅斜坡灾害易损性研究及防灾减灾设计[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3 陈曦;基于环境示踪剂的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循环机制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石言;黄土塬区苹果园土壤水文特征及蒸散规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5 王庆涛;黑方台灌区灌溉渗透作用模拟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6 苑旭;黄土塬区农田生态系统蒸散与能量平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田陆;铜川新区地面荷载引起地面沉降的评价与预测[D];长安大学;2016年
8 鞠立华;黄土塬区地震采集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徐美娟;黄土塬上村落风景重塑—礼泉县下桥村景观规划[D];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
10 郑双科;黄土塬区苹果园降雨入渗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466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466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