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型POSS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质子交换膜的性能
本文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材料 质子交换膜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ATRP) 蝌蚪型嵌段共聚物 聚倍半硅氧烷 出处:《材料研究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聚倍半硅氧烷(POSS)为引发剂,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ATRP)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MMA-b-PS)为臂的蝌蚪型POSS嵌段共聚物,并使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GPC等手段分析其结构。结果表明,合成的蝌蚪型POSS嵌段共聚物结构规整。以蝌蚪型POSS嵌段共聚物为基体制备质子交换膜,研究了离子交换容量、吸水率及溶胀率,质子传导率及热性能。结果表明,蝌蚪型POSS嵌段共聚物质子交换膜在高温具有较高的质子传导率、较高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和耐高温性能。
[Abstract]:Poly ( methyl methacrylate ) and polystyrene block copolymer ( PMMA - b - PS ) were synthesized 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adpole type poss block copolymer was regular . Th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was prepared by using tadpole type poss block copolymer as matrix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of tadpole type poss block copolymer had higher proton conductivity , higher initi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at high temperature .
【作者单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西京学院应用统计与理学系;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6JK2240)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6年度引进高层次人才研究专项项目(qnsyrc201615)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高分子材料功能化产学研基地(Qnsyk201604) 西京学院2016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7152016148)~~
【分类号】:TQ316.322;TB3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晓秋,黄树基,李凤英,邢利燕,孙佳年,孙杨;乙丙嵌段共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J];天津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2 李欣欣,林佳雄,吴平平,韩哲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含氟嵌段共聚物及其性能[J];化学世界;2000年S1期
3 傅志峰,杨万泰;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的研究进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4 李虹,张兆斌,胡春圃,应圣康;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水溶性含氟嵌段共聚物(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01年05期
5 梁晖,卢江,胡静,邓云祥;苯乙烯/α-蒎烯嵌段共聚物的性能研究[J];石油化工;2001年05期
6 常怀春,吕通建,郭文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应用化学;2001年08期
7 李鲲,郭建华,李欣欣,吴平平,韩哲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甲基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两嵌段共聚物及其性能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2年02期
8 张爱英,冯增国,张勇,巴建华;聚乙二醇-b-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降解行为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6期
9 李欣欣,房冰,林珊,吴平平,韩哲文;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嵌段共聚物的组成结构表征[J];高分子学报;2003年06期
10 李虹,张兆斌,胡春圃,吴树森,应圣康;含羧基的含氟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面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建花;;双亲水嵌段共聚物存在下纳米球自聚集的计算机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赵玉荣;陈天宇;王新平;;成膜条件对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表面结构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施泽华;闵博飞;吴斌;谌东中;;新型线性-树枝状嵌段共聚物液晶的设计合成与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4 李学进;梁好均;;嵌段共聚物体系的多尺度分子模拟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5 李玉虎;宫玉梅;何天白;;溶剂择优亲和性对溶液浇铸嵌段共聚物薄膜相行为的影响[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6 于彬;李宝会;史安昌;;两嵌段共聚物在多种受限环境中的自组装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汪蓉;;嵌段共聚物薄膜相行为的理论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魏朵;郭荣;;嵌段共聚物的亲疏链长度对亲水改性布洛芬/嵌段共聚物复合聚集体结构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王茂香;胡文兵;马禹;马余强;;受限于两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柱状相中的晶粒取向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袁飞;王维;杨淼;张新军;朱雯;李进颖;李弘;何炳林;Britt Minch;Gerhard Wegner;;由聚酯-聚苄醚树枝状嵌段共聚物形成的4.2nm周期结构[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陶文;陶氏推出九款开发型烯烃嵌段共聚物[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记者 吴苡婷;在微观世界中精准重构[N];上海科技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广政;含多肽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D];复旦大学;2007年
2 王亚芬;组装体的形貌、结构调控及机制[D];复旦大学;2013年
3 于一涛;马来酸酐改性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RAFT细乳液聚合与表征[D];浙江大学;2011年
4 田洲;高性能多相聚丙烯共聚物制备的新方法—气氛切换聚合过程及其模型化[D];浙江大学;2012年
5 刘伟峰;乙烯/辛烯溶液共聚及其聚合物链结构的调控[D];浙江大学;2014年
6 黄杰;RAFT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丙烯腈)嵌段共聚物及其共混物性能[D];浙江大学;2015年
7 李超;二茂铁基和(或)偶氮苯基化合物及其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丛后罗;运用嵌段共聚物控制热固性环氧树脂的纳米结构及材料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何韧;反应性嵌段共聚物弹性体的合成及其对环氧/尼龙的增韧改性[D];浙江大学;2016年
10 成西涛;氟硅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面性能及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德强;基于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线形和四臂星形聚合物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任锴;基于聚异丁烯的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3 周强;荧光温敏性丁二烯橡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李婷;聚乙二醇/聚酯类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热致凝胶化类型转换及药物缓释性能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伍威;PA6-b-PPG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表征[D];湘潭大学;2015年
6 王丽;嵌段共聚物热分解制备多孔聚酰亚胺微球及其条件优化[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7 叶雅仪;基于聚酰亚胺-b-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构筑纳米结构的高性能氰酸酯树脂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8 杨涛;碘转移活性聚合合成含氟烯烃类嵌段共聚物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6年
9 卢泉轩;RAFT聚合制备含氟丙烯酸酯类嵌段共聚物及其自组装研究[D];济南大学;2016年
10 龚鸿亮;含温敏及可降解链段嵌段共聚物的制备与自组装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38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53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