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微位移主动隔振模糊PID控制系统
本文关键词: 智能结构 主动隔振 压电陶瓷作动器 模糊-比例积分微分(Fuzzy-PID)算法 微位移控制 出处:《振动.测试与诊断》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解决精密加工设备的微位移隔振问题,研制了一种以压电陶瓷为作动器的智能微位移主动隔振系统。在现有数据采集系统和激振器的基础上搭建了相应的实验平台,提出将模糊-比例积分微分(fuzzy-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简称Fuzzy-PID)算法理论应用到微位移的主动隔振控制中,在实验室虚拟仪器工程平台(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ing workbench,简称LabVIEW)环境下开发了整个系统的算法控制程序,分别在扫频、随机和正弦激励信号下进行了微位移主动隔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受控后的振动位移大幅度降低,验证了该方法对微位移主动隔振的有效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icro-displacement vibration isolation of precision machining equipment, an intelligent micro-displacement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based on piezoelectric ceramic actuator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existing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and vibration exciter, a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platform is built. The fuzzy-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on (Fuzzy-PID-based)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he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control of micro-displacement. The algorithm control program of the whole system is developed under the 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platform 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ing workbench (LabVIEW). Experiments on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of micro-displacement are carried out under frequency sweep, random and sinusoidal excitation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led vibration displacement is greatly reduced, which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of micro-displacement.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5248;11202198)
【分类号】:TB535;TP2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培军;何琳;帅长庚;李彦;;主动隔振系统解耦控制算法仿真与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年19期
2 王威;薛彦冰;宋玉玲;杜晓晨;;基于GA优化控制规则的汽车主动悬架模糊PID控制[J];振动与冲击;2012年22期
3 王威;杨平;;智能PID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J];自动化仪表;2008年10期
4 崔铮;;微纳米加工技术及其应用综述[J];物理;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森;王常松;韦利明;梁天锡;;智能微位移主动隔振模糊PID控制系统[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7年01期
2 任林杰;范多旺;杨军霞;;基于GA优化模糊PID控制的ATO算法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7年02期
3 江民;肖平;;基于模糊控制的主动悬架建模与仿真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4 陈学文;刘伟川;杨威勇;曹晓政;任治;;汽车七自由度主动悬架时域响应与仿真[J];机械设计;2016年11期
5 周冉辉;贾地;吴激;;压电双杆隔振平台的振动建模和控制仿真[J];机电设备;2016年06期
6 王娇;苏刚;苏阳;;基于模糊PID控制的集中供热系统温度控制器的设计[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7 翁文兵;李闻龙;陈文景;常潇方;;热湿负荷发生系统原理和构建[J];建筑节能;2016年10期
8 宋雪健;郑宾;陈晔;王天琪;宋雁鹏;;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的LQR振动主动控制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29期
9 朱岩;王天琪;付巍;;精密机床振动检测试验系统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与分析[J];测试技术学报;2016年04期
10 张贝贝;刘少军;胡琼;;混合动力挖掘机轴系扭振的主动控制仿真[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绍青;王永;魏璀璨;姚太克;;一类多频线谱激励下的主动隔振控制方法[J];振动与冲击;2012年23期
2 王其东;王祺明;陈无畏;;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变论域模糊控制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3 曹民;刘为;喻凡;;车辆主动悬架用电机作动器的研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4 陈龙;周立开;江浩斌;汪若尘;周孔亢;;基于模糊动态模型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设计及稳定性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5 李源;吴宏悦;吴杰;;基于遗传算法PID整定的卫星姿态控制研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7年04期
6 曾竞;谢又成;;基于模糊自整定PID的主汽温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19期
7 刘燕;夏建全;明正峰;;基于在线自整定参数的智能温控器的研究[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6年05期
8 伍筱菁;;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寻优的神经网络PID控制及应用[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3期
9 白瑞林,江吕锋,王建;基于FPGA的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08期
10 丁易新;基于Atmega16单片机的模糊自整定PID调节器[J];中国仪器仪表;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春良,陈子辰,梅德庆;双层主动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14期
2 王加春,董申,李旦;超精密机床的主动隔振系统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0年03期
3 贾振波,淡勇,伍星,田中;压电智能控制在主动隔振中应用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05期
4 牛军川,田国会,宋孔杰;主动隔振系统中控制力对结构参数的影响[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1年04期
5 韩保红,闫石,马英忱;一类非线性混沌振动的主动隔振仿真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2期
6 韩保红,闫石,焦耀斌,马英忱;一类非线性混沌振动的主动隔振实验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2年02期
7 李国平,魏燕定,陈子辰;精密设备系统主动隔振的基础理论与技术[J];兵工学报;2004年04期
8 刘纪堂,何建忠;主动隔振平台的低频微振动测量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张磊,付永领,刘永光,何琳;主动隔振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J];机床与液压;2005年02期
10 李磊;高清;霍睿;路长厚;赵学琴;;柔性耦合系统主动隔振有效性策略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永军;;半主动隔振系统的解析研究[A];第七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安峰岩;孙红灵;肖椽生;徐健;李晓东;;磁悬浮主动隔振系统的控制算法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3 张志谊;王俊芳;沈荣瀛;;自适应主动隔振的试验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刘伟;李宗峰;高扬;;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测量方案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刘永光;陈建;张磊;;基于磁致伸缩作动器的主动隔振实验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斌;董万元;;大型机载光学系统主动隔振平台设计与仿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李双;陈克安;文立华;;压电智能结构主动隔振系统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8 张志谊;;主动隔振与水下声辐射控制[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刘永光;陈建;张磊;;基于磁致伸缩作动器的主动隔振实验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液压气动专业2005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庆俊;王晓雷;郑钢铁;;单轴柔性体气弹簧主动隔振研究[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子龙;高性能主动隔振系统结构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磊;航天器主动隔振及精确定向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肖斌;柴油机双层隔振台架主动隔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李国平;面向精密仪器设备的主动隔振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宋春生;柔性浮筏系统的磁悬浮主动隔振理论与控制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曹青松;新型主动隔振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旭辉;超磁致伸缩作动器优化及主动隔振控制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松;基于静压气浮与音圈电机复合支承的主动隔振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边宇舰;基于双参数加速度反馈的主动隔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荣超;精密仪器用主动隔振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王俊芳;自适应主动隔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贾鹏霄;基于音圈电机的主动隔振系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刘哲;主动隔振系统控制器的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世才;低频精密主动隔振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8 张源江;针对分子测量机的高精度主动隔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高清;基于能量观点的主动隔振系统能耗性及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邱熹程;扫描探针显微镜主动隔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51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55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