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部和深部工程区地应力场及断裂稳定性比较
本文选题:优化处理 切入点:实测地应力数据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09期
【摘要】:为研究浅部和深部工程区构造应力场的差异,依据优化处理后的浅部376组和深部619组实测地应力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和断裂摩擦滑动准则对浅部和深部的地应力场特征及断裂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浅部相比,深部地应力场有从构造应力场向垂直应力场转变的趋势.深部的主应力与深度的线性相关程度比浅部的高.随着深度的增加,浅部的侧压系数K_(H1)、K_(h1)分别向1.54、0.85趋近,深部的侧压系数K_(H2)、K_(h2)分别向1.15、0.85趋近.浅部、深部的水平差应力η_1、η_2整体上随深度增加有增大的趋势.滑动摩擦系数μ取1.0时,浅部和深部断裂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μ取0.6时,浅部逆断层有较大的滑动可能性,深部断裂滑动失稳的可能性较小;μ弱化到0.4、0.2时,浅部和深部断裂发生滑动失稳的可能性显著增加.浅部和深部断裂滑动失稳标准分别取μ为0.6~1.0、0.4~0.6较合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的滑动失稳标准可以分别取μ为0.6、0.4左右.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tectonic stress fields between shallow and deep engineering areas, the geostress data of 376 groups of shallow and 619 groups of deep ones after optimized treatment were us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situ stress field and fracture stability in shallow and deep region are analyzed by mean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friction sliding criter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shallow part, the deep field of in-situ stress changes from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to the vertical stress field.The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pth and the principal stress in the depth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hallow.With the increase of depth, the lateral pressure coefficient K _ (1) of shallow area approaches to 1.54 ~ (0.85), and the coefficient of lateral pressure from deep to 1.15 ~ (0.85) approaches to 1.15 ~ 0.85, respectively.The horizontal differential stress 畏 _ 1 and 畏 _ 2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th.When the slid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渭 is 1.0, the shallow and deep faults are basically in a relatively stable state; when 渭 is 0.6, the shallow thrust fault has a greater possibility of sliding, while the deep fault is less likely to slip, and 渭 weakens to 0.4 and 0.2.The possibility of sliding instability in shallow and deep fault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The standard of sliding instability of shallow and deep fault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rust fault and strike-slip fault with 渭 = 0.6 ~ 1.0 ~ 0.40.0.The criterion of sliding instability of reverse fault and strike-slip fault is about 0.6 ~ 0.4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07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2015CB06020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FRF-TP-16-017A3)
【分类号】:P55;P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斌,张倬元,陶连金;深切河谷区地应力场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3期
2 王颖轶;李科;黄醒春;;基于地应力实测值的断层构造区域地应力场有限元回归反演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3 赵德安;陈志敏;蔡小林;李双洋;;中国地应力场分布规律统计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4 张传庆;周辉;冯夏庭;张振华;董绍尧;;局域地应力场获取的插值平衡方法[J];岩土力学;2008年08期
5 李攀峰,张倬元,陶连金;某水电工程地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2期
6 牛利敏;;天然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原位测量[J];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17期
7 麦家煊;双向迭代法测求三维地应力场[J];水力发电学报;1995年04期
8 胡斌,张倬元,陶连金;某深切峡谷区地应力场的变化特征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2期
9 谢润成;周文;邓虎成;王世泽;闫长辉;;现今地应力场特征评价一体化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8年04期
10 梁瑶;赵刚;杨涛;;考虑侵蚀下切作用的深切河谷岩体地应力场回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安;袁海平;李飞;;边坡地应力场反演与重构方法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肖本职;;线路工程的地应力场特征分析[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薛玺成;王大年;王伟;;岩体初始地应力场研究的新进展[A];岩石力学新进展[C];1989年
4 李攀峰;张倬元;刘宏;崔长武;;某水电工程坝区地应力场综合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马启超;戚蓝;;岩体地应力场的外延内插印证与布点准则[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6 梁远文;林红梅;潘文彬;;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三维地应力场反演分析[A];广西水利厅厅庆征文选集(2)[C];2004年
7 刘世煌;;数值计算在拉西瓦地应力场综合分析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8 孙叶;王宗杰;沈士贞;田洪清;程伟雪;侯宗仁;杨建华;张景寿;;北京八宝山断裂带煤岭弧形断裂附近局部地应力场[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4)[C];1983年
9 张加桂;;环渤海地区地应力场及其动力源探讨[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10 马启超;王宝林;;岩体地应力场的边界直接积分法[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明星;卫星遥感和GIS支持下矿区地应力场的分析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999年
2 景锋;中国大陆浅层地壳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工程扰动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卢胜周;琼州海峡地区现今地应力场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
2 袁风波;岩体地应力场的一种非线性反演新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3 于秀勇;水电厂区地应力场反演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09年
4 张宁;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发育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郑文海;地应力分布规律的FLAC~(3D)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辛小丽;地应力场特征和山体坡度对大型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10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71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