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抗滑桩与普通抗滑桩加固黄土滑坡的对比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锚杆抗滑桩 切入点:普通抗滑桩 出处:《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年07期
【摘要】:通过开展3组不同桩锚结构(普通抗滑桩、锚杆抗滑桩)加固黄土滑坡的模型试验,测得不同桩锚模型的土体抗力、桩身弯矩及锚杆的应变,对不同结构形式的锚杆抗滑桩的受力形式、内力分布及破坏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土滑坡防治中,锚杆抗滑桩受力结构呈"S"曲线状,桩顶位移平顺延续,土体抗力及桩身弯矩分布更均匀;增加桩顶锚杆排数,可以增大抗滑力;普通抗滑桩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塑性单铰破坏,锚杆抗滑桩主要为塑性单铰(或双铰)破坏,锚杆主要为弯剪-滑移破坏,桩周土主要为土拱塑性破坏。研究结果可为黄土滑坡防治中锚杆抗滑桩的设计理论提供技术支撑。
[Abstract]:Through the model tests of three groups of different pile and anchor structures (common anti-slide pile, anchor anti-slide pile) to strengthen loess landslide, the soil resistance, pile bending moment and the strain of anchor rod of different pile and anchor model were measured.The stress form, internal force distribution and failure mode of anti-slide anchor pile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oess landslide, the stress structure of anti-slide pile is "S" curve, the displacement of pile top is smooth,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resistance and bending moment of pile body is more uniform, and the anti-slide force can be increased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anchor bars at the top of pile.The failure mode of common anti-slide pile is mainly plastic single hinge failure, anchor pile is plastic single hinge (or double hinge) failure, anchor rod is bending shear slip failure, soil around pile is soil arch plastic failure.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sign theory of Anchorage anti-slide pi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oess landslide.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二级项目(DD20160278);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1212011220171,1212010914021)
【分类号】:P642.22;TU4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晓松;郑颖人;邱文平;;多排抗滑桩治理工程的有限元设计计算与优化[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2 朱柳沅;;人工挖孔抗滑桩施工探讨[J];科技资讯;2008年16期
3 孙勇;;桩前开挖时抗滑桩的随机m法计算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年02期
4 李俊堂;;抗滑桩锚索组合在高陡岩石滑坡治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年32期
5 蒋建平;马恒;;抗滑桩-边坡体系中桩与地层协同工作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12期
6 黄新朋;王桂林;张永兴;梁健;;酸雨侵蚀作用下抗滑桩混凝土中性化试验[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7 刘平;张丽荣;左其平;;四川省宝兴县先锋村2-1~#滑坡抗滑桩桩孔变形破坏原因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3年03期
8 张爱民;丁士胜;;抗滑桩系统的建造[J];中国海洋平台;1989年S1期
9 李乾坤;石胜伟;韩新强;梁炯;黄海;;某滑坡治理工程微型组合抗滑桩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年03期
10 步向义;倪国葳;吕桂林;;大幺姑边坡治理工程中的抗滑桩应用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辜永国;;复杂地层条件下的大型抗滑桩成桩试验论证[A];2004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C];2004年
2 寇国祥;朱忠荣;;抗滑桩工程施工质量监理[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3 刘凯;刘小丽;苏媛媛;;微型抗滑桩的应用发展研究现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4 孙勇;;单排抗滑桩随机有限杆单元法计算的分析与研究[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良德;;抗滑桩桩前滑体出现塑性变形时抗力分布的初步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6 辜永国;;复杂地层条件下的大型抗滑桩成桩试验论证[A];2004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刘洪波;;抗滑桩处治山体滑坡施工工艺[A];长治—晋城高速公路总结大会专辑[C];2004年
8 徐俊;徐光黎;张必勇;;有限差分“m”法用于抗滑桩内力计算[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9 姚爱军;史高平;梅超;;悬臂抗滑桩加固边坡地震动力响应模型试验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张晓平;王思敬;王幼明;韩庚友;;二维离散元模拟抗滑桩的折算方法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特约记者 白文起 通讯员 赵海燕;捆绑式抗滑桩获专利[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通讯员 吴天铁 何政权;二十五局集团三公司抓安全从小处入手[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5年
3 曾立;重庆有史以来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有望年底建成[N];西部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伟;水平力作用下岩土工程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德峰;吉珲铁路某边坡大直径抗滑桩群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紫晔;膨胀土边坡抗滑桩支护的机理和数值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祝廷尉;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相互作用机理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赵丽娟;基于数值模拟的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施工顺序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5 李大纪;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滑坡原因分析及抗滑桩处治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6 李星;抗滑桩—拱形系板—挡土墙组合结构治理滑坡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7 司光武;矩形与圆形截面抗滑桩离心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8 袁玲;重庆飞马片区滑坡抗滑桩治理的研究及监测[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9 杨仁强;深层滑坡体特长抗滑桩护壁支护参数优化及极限位移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10 周乐;微型组合抗滑桩的内力计算及模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13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71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