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暴雨泥石流堆积扇危害范围演变规律
本文选题:暴雨泥石流 + 堆积扇 ; 参考:《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年05期
【摘要】:以小江流域蒋家沟、大白泥沟为研究区,利用1987~2014年陆地卫星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自动解译和人工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生成两条泥石流沟不同时期堆积扇危害范围数据集产品;结合地形资料,分析不同发育期泥石流堆积扇危害范围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1)1987~2014年,蒋家沟、大白泥沟泥石流堆积扇危害面积出现退缩趋势。(2)处于壮年期的大白泥沟流域堆积扇退缩幅度小,处于老年期的蒋家沟泥石流堆积扇退缩幅度大,且已趋于稳定。(3)水源、物源和人类活动是蒋家沟、大白泥沟堆积扇危害范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Abstract]:Taking Jiangjiagou and Dabainigou in Xiaojiang River Basin as the research area, using the Landsat image data from 1987 to 2014,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object-oriented automatic interpretation with artificial visual interpretation is adopted. Two debris flow gullies are produced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the damage range of debris flow accumulative fan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period is analyzed with topographic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from 1987 to 2014, the hazard area of debris flow accumulation fan in Jiangjia gully and Dabaini gully appeared to shrink. (2) the depositional fan of Dabainigou basin in the prime period was small, and the debris flow fan of Jiangjia gully in the old age had a large retreat range. (3) Source of water, source of material and human activities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amage range of Jiangjia ditch and Dabaigou accumulation fa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4527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1039)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分类号】:P64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金山;沈兴菊;魏军林;;泥石流堆积扇发育演化特征观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2期
2 王启田;林祥国;王志军;梁勇;李文杰;;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的研究[J];测绘科学;2008年02期
3 苏伟;李京;陈云浩;张锦水;胡德勇;刘翠敏;;基于多尺度影像分割的面向对象城市土地覆被分类研究——以马来西亚吉隆坡市城市中心区为例[J];遥感学报;2007年04期
4 刘希林;倪化勇;;蒋家沟泥石流输沙年际变化及其灾变预测[J];山地学报;2006年05期
5 张路;廖明生;;一种顾及上下文的遥感影像模糊聚类[J];遥感学报;2006年01期
6 唐川;;泥石流扇形地研究[J];云南地质;199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彦稷;颜春达;胡凯衡;魏丽;;典型暴雨泥石流堆积扇危害范围演变规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年05期
2 张赫林;彭代亮;邓睿;王大成;韩永欢;;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的祁连山区域土地利用变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3 林宁;关学彬;麦全法;;三亚市10年间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农学学报;2017年02期
4 王渊;毛亮军;唐文澜;王新生;陈志杰;;基于单波段影像增强的易混农作物区分方法[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5 王少宇;焦洪赞;钟燕飞;;条件随机场模型约束下的遥感影像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J];测绘学报;2016年12期
6 孙宇翼;赵军利;王苗苗;刘勇;;基于J48决策树的面向对象方法的土地覆被信息提取[J];国土资源遥感;2016年04期
7 王洪波;;基于3s技术的2000年以来贵州省林地资源动态变化分析[J];贵州科学;2016年05期
8 李旭;黄江成;徐慧娟;祝传兵;刘涛;;怒江高山峡谷区泥石流堆积扇特征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9 王帅;铁永波;江金涛;;基于野外调查的低频率泥石流识别——以泸定县潘沟泥石流为例[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6年02期
10 方朝阳;邬浩;陶长华;高丹;周华;;鄱阳湖南矶湿地景观信息高分辨率遥感提取[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用顺;崔鹏;王道杰;于红波;杨命青;李朝奎;;泥石流滩地农业资源化开发与利用——以蒋家沟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8期
2 崔鹏;何易平;陈杰;;泥石流输沙及其对山区河道的影响[J];山地学报;2006年05期
3 陈杰;韦方强;崔鹏;;小江流域泥石流堆积扇形成的制约因素及其特征[J];地理科学;2005年06期
4 周俊,晏非,孙曼;基于区域分割合并的建筑物半自动提取方法[J];海洋测绘;2005年01期
5 黄慧萍,吴炳方,李苗苗,周为峰,王忠武;高分辨率影像城市绿地快速提取技术与应用[J];遥感学报;2004年01期
6 赵庚星,Ge Lin;基于TM数字图像的耕地变化检测及其驱动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7 韦方强,胡凯衡,J.L.Lopez,崔鹏;泥石流危险性动量分区方法与应用[J];科学通报;2003年03期
8 程承旗,马廷;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上地物线性特征的自动识别[J];遥感学报;2003年01期
9 康晓风,王乃斌,杨小唤;粮食种植面积提取方法的发展与现状[J];资源科学;2002年05期
10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丁建丽;基于知识的卫星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研究进展综述[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川;泥石流堆积泛滥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其危险范围预测模型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4年01期
2 罗元华,陈崇希;泥石流堆积过程数值模拟及防灾效益评估方法[J];现代地质;2000年04期
3 罗元华;泥石流堆积形态影响要素的数值模拟[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03期
4 卫宏,张民权,王兰生;泥石流堆积特征及其斜坡稳定性评价[J];山地学报;2001年05期
5 罗元华;泥石流堆积运动特征分析[J];地球科学;2003年05期
6 李泳,胡凯衡,何易平;根据阵流估计泥石流堆积参数[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2期
7 张开平,戴荣福;蒋家沟泥石流堆积扇区变迁及整治[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2期
8 李泳,胡凯衡,陈晓清;泥石流堆积的分布[J];山地学报;2004年03期
9 陈杰;韦方强;崔鹏;;小江流域泥石流堆积扇形成的制约因素及其特征[J];地理科学;2005年06期
10 魏明建;葛永刚;刘兆文;蔡茂堂;王均平;潘宝林;;泥石流堆积物质释光退火机制研究进展[J];山地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元华;陈崇希;杨峰;王洪岭;;泥石流堆积的数值模拟方法[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投资3537万元to环乡在废墟上重建新家园[N];凉山日报(汉);2011年
2 本报记者 许静 方圆;捍卫“生命线” 都汶路两侧山体“疗伤”近尾声[N];四川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元华;泥石流堆积数值模拟及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宪鑫;主题模型建模框架下的泥石流堆积扇自动解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庙成;岷江上游河谷聚落对泥石流堆积扇演化的响应分析及其对策[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3 段永坤;泥石流堆积特征对铁路工程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唐宏旭;四川省龙池地区沟谷型泥石流堆积范围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5 苏永超;雅鲁藏布江米林段泥石流堆积扇形态特征与堆积范围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魏琳琳;云南东川蒋家沟泥得坪泥石流堆积台地的孢粉古环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小兵;基于多光谱影像和DEM的泥石流堆积扇识别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74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07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