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川东红层缓倾岩质滑坡的演化过程及其识别标志探讨

发布时间:2018-07-04 20:03

  本文选题:红层 + 川东 ; 参考:《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调查研究,总结提出了川东缓倾顺层岩质滑坡的变形演化阶段划分理论,并提出不同演化阶段下的识别标志特征。结论表明:(1)初期短距离启动阶段,斜坡后缘主要表现为深大裂隙;(2)中期槽谷扩张阶段,斜坡后缘主要表现为沟槽、拉陷槽或者斜坡具有汇水聚集发生剧滑的地形特征,如圈椅状地形、三沟环绕或双沟同源地形、后缘洼地地形等。(3)大型、特大型顺层岩质滑坡大多为斜坡二次、甚至三次启动滑动的结果,识别古(老)滑坡是圈定大型、特大型顺层岩质滑坡的重要途径之一。(4)在地调详查中,应特别注重对斜坡微地貌和后缘拉张破坏区的调查,重点排查初期短距离拉槽启动阶段及中期槽谷扩张阶段的隐伏性斜坡。本研究为区内滑坡的预测预防和大型、顺层岩质滑坡隐患点的判定提供指导。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ypical cas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of dividing the deformation and evolution stages of gently inclined bedding rock landslides in East Sichuan,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ntification mark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evolution stage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in the initial short distance start-up stage, the slope rear margin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deep and large fractures, (2) in the middle trough valley expansion stage, the slope rear edge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a trench, a pull trough or a slope with the top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catchment and sharp slip. For example, the arm-shaped terrain, the congener topography of the three trenches or the Shuanggou, the topography of the lower edge of the back edge, etc. (3) the large and super large rock landslides are mostly the results of the slope two times, or even three times starting the sliding, and the ancient (old) landslide is recognized as the delineated large scale. One of the important approaches to the extra-large bedding rock landslide. (4) in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survey,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lope microtopography and the extension damage area of the rear edge. The hidden slopes of the initial short-distance trench start-up stage and the mid-period trough valley expansion stage were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landslide in the area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hidden danger points of large and bedding rock landslides.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二级项目(DD20160278)资助
【分类号】:P6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爱国;云南头寨大型高速岩质滑坡流体动力学机理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2 胡厚田;;大型高速岩质滑坡全程流体动力学机制的研究[J];学术动态;2002年01期

3 刘涌江;大型高速岩质滑坡流体化理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4 杨为民;吴树仁;石菊松;潘芬;;湖北秭归千将坪岩质滑坡形成机理分析[J];煤炭工程;2006年04期

5 陈喜昌;谷明成;石胜伟;马显春;;岩质滑坡的时间预报与水力启动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6期

6 孙军强;朱金荣;;某岩质滑坡的确认及稳定性评价[J];土工基础;2010年02期

7 吴永;何思明;罗渝;;震后暴雨型岩质滑坡启动机理[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8 李康;冯晓;汪洋;;彭水县沙子口顺层岩质滑坡成因与治理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1年02期

9 汪洋;刘艺梁;;平面滑动型涉水岩质滑坡速度计算模型研究[J];灾害学;2012年03期

10 齐武福;程先锋;徐世光;;云南元磨高速公路岩质滑坡破坏模式浅析[J];云南地质;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曹树祥;白国安;;黄河上游岩质滑坡[A];中国典型滑坡[C];1986年

2 汪会帮;;破碎岩质滑坡防治对策[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何启标;赵定成;;李家峡坝前岩质滑坡的特征与稳定性的研究[A];中国典型滑坡[C];1986年

4 张云;陈永福;;滑坡三维稳定分析的一种近似方法及李家峡滑坡的三维稳定分析[A];滑坡监测技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王成龙 唐宜贵 杨麟 通讯员 肖鹏程 吴_";强降雨引发秭归大面积山体滑坡[N];湖北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振;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2 邹宗兴;顺层岩质滑坡演化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3 刘涌江;大型高速岩质滑坡流体化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广明;某近水平层状岩质滑坡的形成机理和演化机制[D];兰州大学;2015年

2 李江;四川省南江县红层地区缓倾岩质滑坡成因机理与预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京伍;云南头寨大型高速岩质滑坡启程剧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朱占雄;后缘充水型楔形岩质滑坡成因机理与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孙徐;降雨型岩质滑坡预警模型与判据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6 何惠军;巴东新城区库岸岩质滑坡变形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颖;辽阳石门硅石矿岩质滑坡结构面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李文辉;岩质滑坡地下水动态演化规律及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9 胡泽铭;四川红层地区缓倾角滑坡成因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10 徐静;皖南山区斜坡碎石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97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097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0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