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洞穴呼吸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8-07-11 17:24

  本文选题:洞穴呼吸 + 洞穴发育特征 ; 参考:《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4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洞穴及其古气候环境记录研究的不断深入,洞穴与外部环境间如何进行气体交换,即洞穴呼吸,日益成为洞穴研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洞穴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人工监测等多种监测技术,对洞穴呼吸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洞穴呼吸的机理,分析了洞穴呼吸系统的构成,总结了洞穴呼吸的主要方式。同时认为洞穴呼吸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区域气候环境条件及地貌形态等)、区域地质背景(包括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洞穴发育特征(包括洞穴规模、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程度等)等各影响因素间存在着复杂的反馈关系,并建立了洞穴呼吸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响应-耦合关系,从理论上探索和分析了这三大因素对洞穴呼吸的影响方式和途径等,为洞穴呼吸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案例。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ave and paleoclimate record, how to exchange gas between cave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that is, cave breat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of cave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ve breathing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automatic air monitoring system and manual monitoring techniques. On this basis, the mechanism of cave respiration is discussed, the composition of cave respiratory system is analyzed, and the main ways of cave respiration are summarize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onsidered that cave respiration and regional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regional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geomorphology, etc.),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including stratigraphic lithology, structur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etc.), cav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cave size, etc.), There is a complex feedback relationship amo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chemical sediments, and the respons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ve respir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s established. The influences of these three factors on cave respiration are explored and analyzed theoretically,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an empirical case for further study of cave respir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5033) 西南岩溶区1∶5万地质填图试点(DD20160061)
【分类号】:P64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国;徐文俊;崔会平;梅阳阳;蔡碧凡;;衢州大橘海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2 贺海波;汤静;刘淑华;杨亮;米小建;陈琼;陈琳;黄嘉仪;周厚云;;川东北楼房洞洞穴环境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J];热带地理;2014年05期

3 李吉龙;段武辉;吴江滢;;安徽蓬莱仙洞不同滴水点差异PCP作用及其古气候记录研究意义[J];第四纪研究;2014年04期

4 薛治国;刘子琦;陈浒;;喀斯特洞穴晶体生长速率的古气候重建意义[J];地球与环境;2014年01期

5 刘_g;王世杰;刘秀明;徐胜;Derek Fabel;罗维均;;贵州荔波黑洞碎屑沉积物宇宙成因核素~(26)Al/~(10)Be埋藏年龄[J];第四纪研究;2013年03期

6 阮骄杨;胡超涌;;湖北清江和尚洞石笋方解石晶体的季节性生长及其环境控制[J];科学通报;2010年30期

7 李琴;胡超涌;;石笋包裹体重建古温度的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3期

8 王明达;胡超涌;周炼;朱昌杰;;土壤和围岩地球化学组成及气候对洞穴滴水水化学的影响——以湖北清江和尚洞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3期

9 周长春;王晓青;孙小银;武传震;;旅游洞穴环境变化监测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山东沂源九天洞为例[J];旅游学刊;2009年02期

10 何璐瑶;胡超涌;曹振华;马仲武;熊志方;;湖北清江和尚洞洞穴温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中国岩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跃龙;陈伟海;罗劬侃;罗书文;李成展;;洞穴呼吸及其影响因素[J];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4期

2 邓飞艳;焦树林;邓亚东;罗书文;袁热林;;喀斯特洞穴利用方式研究——以乌蒙山赤水河河谷带为例[J];人民珠江;2017年05期

3 夏玲摇;刘美华;叶晨;陈健;温国胜;;浙江省典型森林群落对大气环境的改善效应[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4 曹翔;杨晓霞;李溪;向旭;孙晓蓓;;中国旅游洞穴景区(点)的统计分析[J];中国岩溶;2017年02期

5 陈琳;黄嘉仪;刘淑华;陈琼;杨亮;童晓宁;黄颖;贺海波;米小建;周厚云;;广东英德宝晶宫洞穴微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探究[J];地球与环境;2017年02期

6 张强;周忠发;张绍云;曹明达;谢雅婷;张结;殷超;潘艳喜;;织金洞洞穴环境CO_2浓度的空间变化分析[J];地球与环境;2016年06期

7 王芳;孙青;蔡炳贵;张磊;李苗发;李婷婷;;辽宁本溪庙洞降水、滴水和现生碳酸钙的δ~(18)O变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J];第四纪研究;2016年06期

8 黄奇波;覃小群;刘朋雨;张连凯;苏春田;;人为活动对乌江中上游段岩溶地下水δ~(13)C_(DIC)及碳汇效应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16年06期

9 许贤书;郑俊鸣;方笑;吴仁烨;郑金贵;邓传远;;常态下景天科室内观赏植物释放负离子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6年11期

10 高翔;;近十五年来旅游环境影响研究综述——基于国内外旅游期刊的统计分析[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乾柱;熊康宁;刘子琦;付超凡;;洞穴滴水水文化学特征及石漠化效应——以贵州石将军洞为例[J];热带地理;2013年03期

2 黄世成;徐春阳;周嘉陵;;城市和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象环境关系的通径分析[J];气象;2012年11期

3 李传想;宋友桂;王乐民;;伊犁盆地黄土分布、年代及粉尘来源分析[J];地球与环境;2012年03期

4 张阳;陈敬安;张润宇;李键;陈卓;杨永琼;杨海全;;湖泊沉积物质量基准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12年03期

5 周福莉;李廷勇;陈虹利;彭玲莉;李俊云;代彪;;重庆芙蓉洞洞穴水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的时空变化[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3期

6 张伟;李吉龙;谭明;;安徽蓬莱仙洞[J];中国岩溶;2012年02期

7 王建;张志刚;徐孝彬;孔屏;白世彪;张茂恒;梁中;;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南缘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宇生核素年代研究[J];第四纪研究;2012年03期

8 ;Speleothem Mg, Sr and Ba records during the MIS 5c-d, and implications for paleoclimate change in NE Sichuan, Central China[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1年32期

9 班凤梅;蔡炳贵;;北京石花洞空气环境主要因子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J];中国岩溶;2011年02期

10 张美良;朱晓燕;李涛;邹丽霞;;桂林现代洞穴碳酸盐——石笋的沉积速率及其环境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际洞穴学杂志》2008年第3期目录(英文)[J];中国岩溶;2009年01期

2 朱德浩;;洞穴拾零[J];大自然;1986年04期

3 宋林华;第十三届国际洞穴大会在巴西利亚隆重召开[J];中国岩溶;2001年04期

4 盖山林;郦道元与洞穴学[J];内蒙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2期

5 殷跃建;贵州洞穴专业委员会成立[J];中国岩溶;1984年01期

6 张英骏;章典;;贵州洞穴研究历史[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7 ;中法1986年贵州洞穴科学考察[J];国际科技交流;1987年03期

8 张寿越;第10届国际洞穴学大会在匈牙利举行[J];地质科学;1989年04期

9 杨汉奎;;游览洞穴的开发与保护[J];贵州科学;1989年02期

10 林钧枢;第11届国际洞穴学大会在京召开[J];地理学报;199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吴m#麓;洞穴成为天然疗养院[N];北京科技报;2006年

2 施雨岑;洞穴管理者私卖石钟乳,立法约束刻不容缓[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惠玲;我国洞穴探测活动吸引中外专家[N];中国矿业报;2004年

4 王熙章;神秘莫测的“洞穴反应”[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5 见习记者 沈晴;黑暗的洞穴中,有一个失落的世界[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6 记者 邹启昌 王宇;洞穴对于旅游最重要的是美[N];恩施日报;2010年

7 周百智邋何礼全;地下花园的同一个梦想:和谐[N];毕节日报;2008年

8 汪勤模;喀斯特之最[N];中国气象报;2002年

9 陆汉魁;恣意开发溶洞应当遏制[N];华东旅游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邬丹;张家界太极溪洞穴群识别定位与旅游开发设想[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s,

本文编号:2116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116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9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