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基于碳足迹信息模型的产品低碳创新设计

发布时间:2018-08-09 10:05
【摘要】:为进一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从源头降低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低碳设计日益成为产品设计的重要方向。基于对产品低碳设计过程中决策信息的构成及对应设计策略的研究,构建了一种融合碳足迹的产品低碳设计信息模型,并在分析低碳设计决策信息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品结构树和详细设计参数的双重递进碳足迹根源特征定位方法。该方法基于定性/半定量矩阵的简约式生命周期评估(streamlined life cycle assessment,SLCA)法对碳排放关键结构单元进行初筛,并采用赋权关联图方法定位低碳设计的关键特征和设计参数。针对设计参数矛盾,利用TRIZ冲突解决理论进行求解从而实现低碳设计目标。以手持吸尘器作为低碳创新设计案例,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mitigate global warming, low carbon design, which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 from sour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product design.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composition of decision inform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strategy in the process of low carbon product design, a low carbon design information model of product with carbon footprint i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decision information of low carbon design, a dual progressive carbon footprint feature localization method based on product structure tree and detailed design parameters is proposed.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qualitative / semi-quantitative matrix reduced life cycle assessment (streamlined life cycle assessment SLCA) method to screen the key structural units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uses weighted correlation graph to locate the key features and design parameters of low-carbon design. Aiming at the contradiction of design parameters, the TRIZ conflict resolution theory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o achieve the low carbon design goal.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verified by using the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as a low carbon innovative design cas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5260)
【分类号】:TB4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兵;王正;朱超;;城市碳足迹定义与计算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32期

2 黄文秀;;国内外产品碳足迹评价与碳标签体系的发展[J];日用电器;2012年04期

3 马彩虹;;中国能源碳足迹与植被碳承载力的对比分析[J];生态经济;2012年06期

4 马彩虹;;甘肃省化石能源碳足迹动态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 卢俊宇;黄贤金;陈逸;肖潇;;基于能源消费的中国省级区域碳足迹时空演变分析[J];地理研究;2013年02期

6 柯水发;赵可可;李彪;刘娟;;近十年北京市主要行业碳足迹测算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9期

7 曹磊;杨檬;;电子信息、造纸和印刷行业典型产品碳足迹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J];质量与认证;2014年01期

8 ;产品碳足迹核查主任核查员课程(5天)[J];认证技术;2010年08期

9 袁欣梅;黄胜岳;;碳足迹评价九步骤[J];认证技术;2011年10期

10 王君章;方恺;;基于来源多样性特征的中国电力碳足迹估算[J];电力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展展;;各国碳足迹评估工作概览及其启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王立国;廖为明;黄敏;邓荣根;;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董雪;柯水发;;国内外碳足迹计算方法、评估标准及研究进展[A];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论——第六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曹磊;刘尊文;岳文淙;;中国产品碳足迹评价制度设计初探[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5 郑凯;陈学渊;韦文珊;吴永常;;农村社区碳足迹的内涵与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6 梁淳淳;宋燕唐;云鹭;;产品碳足迹标准化研究[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碳足迹与碳标签[A];江苏纺织学会通讯(总第127期)[C];2011年

9 赵先贵;肖玲;郝高建;高利峰;戴兵;;陕西省铜川市碳足迹动态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10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石琨;“碳足迹”计算该信谁[N];文汇报;2009年

2 记者 高天宇;专家:碳足迹标准不权威[N];国际商报;2010年

3 记者 张丽娜;油墨企业降低能耗减控碳足迹[N];消费日报;2010年

4 郑平;大学生用行为艺术宣传“碳足迹”[N];科技日报;2008年

5 资深媒体人士 林益楷;让“碳足迹”更加透明化[N];中国能源报;2010年

6 特约编译 王晋;新西兰葡萄酒企业率先标明碳足迹[N];华夏酒报;2010年

7 青石;碳足迹标准将制约石材出口[N];中国建材报;2011年

8 杨威;新民科技成为 吴江首批“碳足迹”认证企业[N];中国纺织报;2011年

9 记者 罗晖;中粮两产品获碳足迹盘查第三方国际认证[N];科技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苏南;碳足迹盘查仍处初级阶段[N];中国能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中岳;从单元操作角度研究不同冻结和冻藏方式对猪肉碳足迹和质量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闫明;农业生产碳足迹及氮肥去向的计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3 林涛;天津市能源消耗碳足迹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4 冯超;城市框架内的碳足迹量化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程永宏;碳排放政策下供应链定价与产品碳足迹决策及协调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田慎重;基于长期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农田土壤碳库演变、固碳减排潜力和碳足迹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华艳;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碳足迹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2 梁修如;我国出口谷物产品的碳足迹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方蕾;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船舶碳足迹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4 朱捷;松嫩平原旱作农田土壤CO_2排放规律及碳足迹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肖圣杰;中国30省市碳足迹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6 周鹏飞;碳足迹评估对竹产品企业的潜在影响及策略选择[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7 谢栌乐;基于灌溉效益和碳足迹的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8 薛景洁;河南省旅游碳足迹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9 江永楷;中国各地区及工业行业水-碳足迹核算及情景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10 徐延菊;基于碳足迹视角的安徽省种植业低碳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73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173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6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