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缓冲包装跌落仿真误差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29 10:08
【摘要】:目的研究Ansys/LS-DYNA DTM模块跌落仿真分析与经典缓冲包装设计方法之间的误差,并分析阻尼及摩擦因数对仿真结果的影响。方法基于经典缓冲包装设计方法,分别设计线弹性与双线性材料为缓冲材料的产品-衬垫系统;利用Ansys/LS-DYNA DTM模块对线弹性与双线性缓冲材料的产品-衬垫系统进行跌落分析,对比分析理论设计与仿真分析结果。结果对于线弹性材料与双线性缓冲材料的产品-衬垫系统,Ansys/LS-DYNA DTM模块跌落仿真分析与经典缓冲包装理论设计之间的误差均在5%以内。系统阻尼的增加导致所受最大冲击加速度减小;摩擦因数对所受最大冲击加速度影响较小;线性粘滞系数的增加导致所受最大冲击加速度增加。结论对于一般的工程应用,Ansys/LS-DYNA DTM模块跌落仿真分析方法与经典缓冲包装设计方法之间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error between the drop simulation analysis of Ansys/LS-DYNA DTM module and the classical buffer packaging design method,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damping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Methods based on the classical cushioning packaging design method, the product liner system with linear elasticity and bilinear material as buffer material was designed, and the drop analysis of linear elastic and bilinear cushion system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Ansys/LS-DYNA DTM module.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are compared. Results for linear elastic materials and bilinear cushioning materials, the error between the drop simulation analysis of Ansys / LS-DYNA DTM module and the theoretical design of classical cushioning packaging is less than 5%. With the increase of damping, the maximum impact acceleration decreases,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maximum impact acceleration, and the linear viscosity coefficient increases the maximum impact acceleration. Conclusion for gener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he error between Ansys / LS-DYNA DTM module drop simula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classical buffer packaging design method is within the allowable range.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新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2015JC3114) 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cx1501)
【分类号】:TB48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明砚,张峻岭;缓冲包装设计理论的发展及方向[J];包装工程;2005年02期

2 陈满儒;王海峰;张文明;;缓冲包装设计系统的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年02期

3 兰菊;;浅析缓冲包装设计“六步法”及其局限性[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1年08期

4 缪惟民;;“凯歌”电视机的缓冲包装设计[J];上海包装;1985年02期

5 俞宏;缓冲包装设计的精确化[J];包装工程;1989年02期

6 佟富强,刘宝璋;应用在缓冲包装设计中的冲击谱[J];包装工程;1991年03期

7 梅冬初;产品脆值在缓冲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包装;1997年01期

8 金潇明;缓冲包装设计的系统优化问题[J];中国包装工业;1998年10期

9 温晓光;;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构建缓冲包装设计水平的评价模型[J];中国包装工业;2013年22期

10 杜振杰,高万玉,陈世谦;医疗箱缓冲包装设计方案评价[J];包装工程;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高德;王瑜;卢富德;;基于发泡聚乙烯本构模型的物品缓冲包装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彭国勋;张波涛;;面向电脑SRS要求的缓冲包装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周明砚 张峻岭;缓冲包装设计理论的发展方向[N];中国包装报;2005年

2 ;缓冲包装设计理论发展及方向[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年

3 孙勇;应用简易缓冲设计法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N];中国包装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申波;基于能量吸收图法的缓冲包装设计系统[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2 刘冰;分体柜式空调机的纸质缓冲包装设计及其仿真分析[D];江南大学;2012年

3 沈训乐;发泡缓冲材料本构模型研究及其CAD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10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210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9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