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基于确定性系数与证据权模型的滑坡灾害敏感性评估:以金沙江龙开口——期纳段流域为例

发布时间:2018-09-18 18:42
【摘要】:金沙江流域内滑坡灾害频发,对大型工程及交通设施均造成了极大的损害。采用确定性系数(CF)与证据权(WOE)模型,选取坡度、坡向、NDVI、海拔、岩石性质、纵剖面曲率、距道路的距离、距河流的距离、距断层的距离与第四纪沉积物类型10个指标,分不同组合进行区域性滑坡灾害敏感性评估。CF与WOE在多种不同指标组合下经过累积频率曲线下面积(AUC)检验,结果表明10种指标组合下的CF模型表现最佳,相比WOE模型所得的最高准确率(74.52%)与预测率(69.89%),CF的准确率与预测率分别高达83.40%与74.43%。CF计算获得的敏感性指数通过自然间断点法将研究区域分为滑坡极难发生区、滑坡较难发生区、滑坡较易发生区与滑坡极易发生区4类区域。评估结果指示程海断裂带南北延伸带与金沙江中段主要干支流沿线为区域的滑坡灾害易发区,表明断裂带及河流与该区域的滑坡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Abstract]:Landslide disasters occur frequently in Jinsha River basin, causing great damage to large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Using deterministic coefficient (CF) and evidential weight (WOE) model, 10 indexes of slope, slope direction, elevation, rock property, longitudinal profile curvature, distance from road, distance from river, distance from fault to Quaternary sediment type are selected. The sensitivity assessment of regional landslide hazard. CF and WOE are tested by area (AUC) under cumulative frequency curve under different index combin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F model with 10 index combinations is the best. Compared with the WOE model, the highest accuracy (74.52%) and the prediction rate (69.89%) of CF are as high as 83.40% and 83.40%,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index calculated by 74.43%.CF can divide the study area into the extremely difficult area of landslide and the area of difficult occurrence of landslide by natural discontinuous point method. There are 4 types of landslide prone areas and landslide prone area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orth and south extension zone of Chenghai fault zone and the main trunk and tributaries of Jinsha River are prone to landslide disaster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fault zone and river have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 in this area.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4001501)
【分类号】:P6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敏,刘东燕;滑坡灾害风险分析研究[J];工程勘察;2001年02期

2 李焕翠;平利县滑坡灾害及其防治[J];陕西水利;2002年03期

3 高富,段尚彪,许建初;西庄河山地流域滑坡灾害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2期

4 余桂红,赵尊亭;滑坡灾害防治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10期

5 谢全敏;滑坡灾害风险评价及其治理决策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4期

6 ;美国国家滑坡灾害减灾战略——减少损失的框架[J];中国减灾;2004年09期

7 谢全敏,边翔,夏元友;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的系统分析[J];岩土力学;2005年01期

8 姜海泉;黎祖贤;李细生;罗慧妮;;论气象类滑坡灾害的预报原理和方法[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5期

9 谢全敏;李道明;陈立文;丁保艳;;滑坡灾害破坏损失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10 殷坤龙;陈丽霞;张桂荣;;区域滑坡灾害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价[J];地学前缘;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峰;唐益群;;村镇滑坡灾害的防治探讨[A];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20周年庆典会议研究短文集[C];2009年

2 岳中琦;;香港滑坡灾害防治和社会效益[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世海;燕琳;;滑坡灾害中的力学问题[A];力学与西部开发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李世海;孟祥跃;;滑坡灾害防治中的几个问题[A];祝贺郑哲敏先生八十华诞应用力学报告会——应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5 姜海泉;;滑坡灾害系统的自组织机制及降雨所起的作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姜海泉;;滑坡灾害系统的自组织机制及降雨所起的作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汪华斌;;滑坡灾害风险分析原理[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陈丙午;;地震滑坡灾害的特点与减灾对策[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9 殷坤龙;;滑坡灾害的长期预测与临滑预报模型[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傅冰骏;;滑坡灾害研究刍议[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宏平;王东明魏宏赶赴都江堰市指挥三溪村滑坡灾害抢险救援工作[N];四川日报;2013年

2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长江;如何应对降雨型滑坡灾害?[N];中国矿业报;2010年

3 钱程;防于前 治于后[N];中国质量报;2013年

4 钱程;防灾减灾的他山之石[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唐刚 李潇;有力 有序 有效 我州积极开展宁南白水河滑坡灾害防治工作[N];凉山日报(汉);2013年

6 郭彦辉 记者 孙文洲;徐德明赴都江堰特大滑坡灾害现场指挥救灾[N];中国测绘报;2013年

7 李洪钊;宁南滑坡灾害仍在继续[N];凉山日报(汉);2008年

8 记者 张文;已造成43人遇难[N];人民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唐婷;国家科技计划助力滑坡灾害防灾减灾[N];科技日报;2012年

10 记者 姚锡成 通讯员 李明学;元阳成功预报一起滑坡灾害[N];云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全敏;滑坡灾害风险评价及其治理决策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赵洲;陕南山区县域滑坡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佳佳;三峡库区万州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陈悦丽;降雨型滑坡动力数值预报模式GRAPES-LFM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曹颖;单体滑坡灾害风险评价与预警预报[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6 魏丽;暴雨型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王芳;万州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8 张文君;滑坡灾害遥感动态特征监测及其预测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刘长春;三峡库区万州城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10 曾裕平;重大突发性滑坡灾害预测预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思源;面向Web文本的滑坡灾害信息提取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郑金栋;极端降雨条件下红壤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与应用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3 易志刚;甘肃秦安县雒堡滑坡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刘东飞;白龙江流域单体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蒲娉t,

本文编号:2248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248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2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