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自由度非高斯随机振动控制
[Abstract]:The driving signal generated by the traditional control method and the response signal of the test bed are both Gao Si signals when the multi-degree-of-freedom (MDOF) random vibration excitati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vibration test-bed. But the real vibration disturbance signal is mostly ultra high, and compared with Gao Si excitation, the subGao Si excitation can reduce the maximum value of driving signal.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multi-degree-of-freedom sub-Gao Si and super-high degree vibration control, a multi-degree-of-freedom non-Gao Si random vibration control method is proposed. The system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coupling problem of the system. Then the non-Gao Si pseudorandom driving signal is generated by selecting a special phase, and then the true random non-Gao Si driving signal is obtained by time domain randomization. The sub-Gao Si and ultra-high degree experiments of the multi-degree-of-freedom micro-vibration test rig based on Hexapod platform show that the response power spectrum (PSD) of the test bench can meet the 卤3dB accuracy commonly used in engineer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maximum value of subGao Si driving signal is 20% lower than that of Gao Si driving signal, and the error between the kurtosis and reference kurtosis is within 0.2.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ffective.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分类号】:TB5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桂骧;谈随机振动[J];航空标准化;1981年02期
2 秦桂骧;随机振动加速试验依据[J];航空标准化;1981年03期
3 周传荣;孙平凡;;南京航空学院举办随机振动短训班[J];振动与冲击;1982年02期
4 于长吉;随机振动实验分析程序[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5 陈乃立;漫话随机振动[J];力学与实践;1983年03期
6 黄嘉璜;;随机振动控制系统研制成功[J];振动与冲击;1983年03期
7 Richard K. Blake;朱仲方;;六台军用航空电子计算机的随机振动筛选[J];国外导弹技术;1984年06期
8 法庆衍;;随机振动试验概述[J];振动.测试与诊断;1984年03期
9 E.H.Venmarske;江近仁;;随机振动的若干新发展[J];国外地震工程;1980年01期
10 尚久铨;随机振动数据处理中的优化技术[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岩;张有为;林家浩;;轨道不平度激励下高速列车车体随机振动问题研究[A];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农绍宁;田光明;赵怀耘;;多维基础激励下结构随机振动响应分析[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3 王森;张登材;;机载天线阵动力学及其随机振动疲劳分析[A];第16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程序册[C];2012年
4 郑兆昌;;随机振动矩阵直接谱分析法[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赵岩;唐光武;许红;;大跨度桥梁复合随机振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鲁丽;杨翊仁;;充液壳体运输过程中的随机振动和瞬态分析[A];四川省振动工程学会2002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苏成;徐瑞;;非平稳激励下结构随机振动与动力可靠度时域数值模拟解法[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8 蒋瑜;王得志;陈循;陶俊勇;;一种新的非高斯随机振动数值模拟方法[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9 胡太彬;;随机振动载荷作用下航天器产品的失效模型研究[A];技术融合创新·可靠服务企业·安全产品制胜——2013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五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胡磊;王轲;;某整流罩支架随机振动疲劳寿命分析[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项盼;具有不确定参数车轨耦合系统随机振动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徐文涛;车辆与道路/桥梁耦合随机动力分析及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蒋瑜;频谱可控的超高斯随机振动环境模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4 晋智斌;车—线—桥耦合系统及车—桥随机振动[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廖俊;基于正交分解的随机振动响应分析与随机载荷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叶凌云;多轴向多激励随机振动高精度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戴新进;复合材料结构随机振动的虚拟激励法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婷;多轴随机振动频域疲劳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徐杰;动车组转向架悬挂件随机振动疲劳寿命预测[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韩妍松;C_(80B)型车随机振动精细分析模型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贤禄;汽车乘员腰椎的随机振动响应特性分析[D];东北大学;2013年
5 武玉维;货物破损分析和随机振动检测与数据处理技术[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梅红杰;随机振动疲劳寿命估算方法的等效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7 周凌波;航空典型结构件的随机振动疲劳寿命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8 孙秋月;高压倍加节探测器结构仿真分析与改进[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牛强;典型结构在单轴与三轴随机振动下的动力学响应对比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李国云;典型结构三轴与单轴随机振动应力响应等效的试验条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71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27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