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光致伸缩层合结构非接触主动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0 09:27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航空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使得这些领域内结构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同时对系统的结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电磁激励智能材料在用于结构振动控制时,需要附加的电磁激发设备和导线连接,这样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影响控制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而新型透明铁电陶瓷PLZT在外部高能光束均匀照射下会产生光电热力多能场耦合作用,并沿其极化方向上产生一定的应力和应变,从而实现光能转化为机械能,避免了受到外界电磁场和复杂激励设备的影响,将其制成光致伸缩作动器应用于柔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领域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的工作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介绍了透明铁电陶瓷材料的基本特性和PLZT作动器的工作机理以及在控制应用中常见的分类构型,并建立了光致伸缩作动器的本构方程。(2)建立光致伸缩层合简支板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简支板结构表面的作动器分布进行优化设计,对比分析了在定常光强条件下不同分布方式对层合简支板结构不同模态的振动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分布后的作动器对简支板结构的模态振动控制效果更为明显。(3)建立光致伸缩层合悬臂梁结构的动力学模型,运用模态分析方法推导了光电层合悬臂梁的模态振动控制方程,并利用有限元方法优化作动器的分布位置,分析研究了在定常光强和变光强两种光控方式下对层合悬臂梁的前两阶模态振动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分析的正确性,并且选择合适的光照强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对悬臂梁振动的抑制作用。(4)设计了基于RBF网络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并利用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以多受控模态的位移和模态速度为变量的一级滑模函数和二级滑模函数,把系统多受控模态控制问题转化为单模态控制问题,同时使控制系统具备了模糊规则和权值系数学习调整的能力并进行了相关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是有效可行的,能够实现对光电层合简支板结构的多模态振动控制。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aerospace industry, the complexity of the structure in these fields is increasing, and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has bee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When the traditional electromagnetic excitation intelligent material is used in the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it needs additional electromagnetic excitation equipment and wire connection, which is easy to be interfered by the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which affects the accuracy and real-time of the control signal transmission. However, a new transparent ferroelectric ceramic PLZT can produce optoelectronic thermal multifield coupling under uniform external high energy beam irradiation, and produce certain stress and strain along its polarization direction, thus realizing the conversion of light energy to mechanical energy. The application of photostrictive actuator to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of flexible structures has a good prospect.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parent ferroelectric ceramics,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PLZT actuators and the common classification configurations in control applications are introduced.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of photostrictive actuator is established. (2) the dynamic model of photostrictive laminated simply supported plate structur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actuator distribution on the surface of simply supported plate structure is optimized by genetic algorithm. The vibration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distribution modes on laminated simply supported plate structur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teady light intensity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distribution of actuators is more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the modal vibration of simply supported plate structures. (3) the dynamic model of photostrictive laminated cantilever structures is established. The modal vibration control equation of photoelectric laminated cantilever beam is derived by using modal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distribution position of actuator is optimiz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first two modes vibration control effect of laminated cantilever beam under two light control modes of steady light intensity and variable light intensity is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analysis is correct, and the appropriate light intensit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vibration suppression effect of cantilever beam. (4) the fuzzy neural network controller based on RBF network model is designed. The first order sliding mode function and the second order sliding mode function are designed by using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 method, which takes the displacement and modal velocity of multiple controlled modes as variables, and the multi-controlled mode control problem of the system is transformed into a single mode control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rol system has the ability of learning and adjusting fuzzy rules and weigh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uzzy neural network control algorithm i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and it can realize the multimodal vibration control of the optoelectronic laminated simply supported plate structure.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5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锡昌;一种新型旋转作动器[J];航空学报;2001年06期

2 唐恒;串接式高能电磁作动器[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夏立群;田一松;王可;;浅谈作动器健康管理技术[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S2期

4 范威;郭云松;章艺;张志谊;;一种电磁作动器的有限元分析与测试[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8年03期

5 邱献双;;先进的作动器技术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09年04期

6 姜晶;岳洪浩;邓宗全;TZOU H S;;新型光电作动器产生的非均匀力矩对板的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12期

7 任建亭,姜节胜;振动控制作动器的数目和位置优化设计[J];应用力学学报;2001年03期

8 吴娟;肖勇;林维忠;;机载电静液作动器的建模与仿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0年07期

9 田国富;张婷;任仲伟;张志升;刘显锋;;作动器性能检测实验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机械;2012年03期

10 刘锐;张志谊;华宏星;;抑制作动器间干扰的主动控制方法[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务农;胡长胜;;电静液作动器新概念[A];中国航空学会液压气动专业2005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胡务农;胡长胜;;电静液作动器新概念[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夏立群;谢增荣;;民机作动器研究[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素强;蔡新锁;李素梅;;一种多功能作动器及其高低温疲劳试验方法研究与应用[A];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5 陈勇;马阅军;夏立群;尹子栋;张伟;熊峻江;;飞机舵机作动器局部应力与疲劳寿命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张晓旭;孙宜强;徐鉴;;电磁作动器的非线性动力特性研究及控制[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7 康荣杰;焦宗夏;尚耀星;吴帅;;电动静液作动器框图建模与控制仿真[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贾静波;王亚斌;李修峰;;电磁作动器安全性与可靠性仿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王少华;黄玖琦;;CAE技术在作动器设计中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小艳;李明强;王国胜;;主动式作动器性能试验研究[A];2013年中国航空学会结构强度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层合材料及纸包装容器[N];中国包装报;2005年

2 ;改进的层合包装材料及制造方法[N];中国包装报;2005年

3 林京;《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在水科学领域的应用》将面市[N];中国水利报;2002年

4 立国;我国碳纤维复材层合工艺装备有待提升[N];中国建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池维超;基于电磁作动器的整星主被动一体化隔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姜晶;光控作动器本构建模及板壳结构振动模态控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韩广才;机械作动器在船舶减振上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4 王滨庆;基于机械作动器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Amjad Mahmood;半监督进化集成及其在网络视频分类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李险峰;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汽车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7 孙秋红;基于遗传算法的水质数据挖掘与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8 潘存治;含滞回非线性作动器的隔振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周辉仁;递阶遗传算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郝国生;交互式遗传算法中用户的认知规律及其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彬;光致伸缩层合结构非接触主动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2 杨成;基于磁致伸缩作动器的拉索PID控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朱晨曦;空间二自由度电磁作动器设计与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李玉川;襟翼作动器控制系统设计及安全性评估[D];中国民航大学;2015年

5 吴奇;弹药用压电发火火药作动器原理和动态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6 王丹梅;具有迟滞特性的作动器建模及逆补偿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7 刘健;基于惯性作动器结合PID控制器实现结构振动主动控制[D];南昌航空大学;2017年

8 孙桂兰;基于光致伸缩作动器的柔性板壳结构非接触精密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范会娟;新型串接式高能电磁作动器的研制与性能测试[D];江苏大学;2007年

10 任元;高可靠性电动作动器的研究和设计[D];江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22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322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b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