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破碎机理的微差爆破最佳延时控制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best delay time of inter-hole initiation in millisecond blasting, starting from the mechanism of rock fragmentation, the comprehensive action mode of stress wave and explosion gas energy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carrier, combined with wave theory, thermodynamics theory and fracture mechanics theory.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and dynamics, the range of failure, the time of action and the velocity of propaga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stress wave and explosive gas are derived. On this basis, the semi-empirical formula of delay control proposed by Hanukayev is modified by using the derived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delay time selection of millisecond blasting is obtained. Finally, combined with an opencast mine, a millisecond blasting experiment of different sections with high precision Auricai detonator combination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delay time after blasting is 25 ms,.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are added to the optimal delay theoretical model, and the delay time is about 24 ms, which shows that the theoretical model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福州大学爆炸技术研究所;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232)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01310)
【分类号】:TB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光武;;微差爆破提高块煤率的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2年08期
2 魏宏轩,,何庆志;煤矿炮采面微差爆破机理的探讨[J];爆破;1994年02期
3 林从谋;微差爆破采煤岩石抛飞距离的计算方法[J];煤矿爆破;2000年03期
4 刘志强,王海峰,刘根田,刘金强;微差爆破技术在张庄闸拆除中的参数拟定及效果分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段海峰,侯运炳;露天矿微差爆破的机理及微差时间的选取[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3年06期
6 刘宜平;应用微差爆破技术提高块煤率[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年03期
7 付天光;张家权;葛勇;费鸿禄;;逐孔起爆微差爆破技术的研究和实践[J];工程爆破;2006年02期
8 占时春;李山存;;孔内孔间微差爆破试验研究[J];工程爆破;2006年02期
9 李山存;史秀志;胡方强;杨志强;陆广;;采用高精度雷管的微差爆破实践[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6年06期
10 李舒瑶;史传文;;湿滩微差爆破开槽方法研究[J];人民黄河;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杰英;何庆志;李守巨;;对微差爆破减震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岩石破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吴从师;高晓初;郭子庭;;大区微差爆破的地震效应[A];第五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6年
3 贾志宏;季文祯;;煤矿炮采面微差爆破时差优化试验研究[A];岩石破碎理论与实践——全国第五届岩石破碎学术会论文选集[C];1992年
4 梁耀东;;微差爆破和交错装药技术在铜坑矿的应用[A];合作 发展 创新——2008(太原)首届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杨年华;张志毅;;大区多排深孔微差爆破技术的应用和体会[A];第七届全国工程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姚华;何忠国;李俊雄;;小断面长距离切割上山深孔分段微差爆破技术[A];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2年
7 吴飞;;浅孔微差爆破在充填采矿法中的应用[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蔡立艮;卢红标;周春华;史长根;;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在微差爆破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张连新;赵玉亮;;地下爆破安全管理探讨[A];冀晋琼粤川鲁六省金属学会第十五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黄政华;王平;;露天矿微差爆破高速摄影观测研究[A];岩石破碎理论与实践——全国第五届岩石破碎学术会论文选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陈明 王永祥;采用微差爆破新方法提高效益[N];中国冶金报;2003年
2 仙本明;微差爆破在水泥厂矿山开采中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6年
3 刘承军 尹仲年;露天矿垂直中深孔微差爆破计算机自动设计与模拟系统通过专家鉴定[N];世界金属导报;2001年
4 张健;微差爆破威力有多大?[N];中国水利报;2005年
5 魏明珠邋万艾东;采石硝烟化祥云[N];人民公安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马云昌;深井煤矿微差爆破技术与振动效应分析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2 范晓明;多自由面逐孔起爆最优微差时间的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3 陈英;微差起爆时间对地下采场爆破效果影响分析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
4 张利洪;岩石微差爆破网络技术及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5 黄金香;JDC露天矿临近隧洞微差爆破降振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黎鸣明;近地表隧道微差爆破参数的确定与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13年
7 罗开军;兰尖铁矿保护平硐溜井的爆破减震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8 王亮;邻近隧洞条件下的数码雷管减震爆破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45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345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