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压电瞬态响应在换能器声功率测量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2-14 19:24
【摘要】:探索一种简便的聚焦超声功率测量方法,利用压电陶瓷片直接接收超声信号,通过机电类比得到压电瞬态响应由压电片在声波作用力下引起受迫振动产生的电压响应与固有振动产生的高频衰减响应叠加而成,分析输出压电信号与换能器声功率之间的换算关系。对输出压电信号进行二次包络提取,获得表征声功率变化的电压幅度曲线,分别找出不同换能器驱动电压下包络曲线的最大峰值电压,将其平方值与声功率计所测声功率进行线性拟合,并对理论关系式中的比例系数进行标定。实验结果所得线性拟合度较高,且标定后所得声功率与声功率计所测值相对误差低于8.7%,证明了通过压电瞬态响应测量换能器声功率具有可行性。
[Abstract]:A simp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power of focused ultrasound is explored. The ultrasonic signal is received directly by using piezoelectric ceramic chip. By electromechanical analogy, the piezoelectric transient response is obtained from 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voltage response caused by the forced vibration of the piezoelectric plate under the acoustic force and the high frequency attenuation response caused by the inherent vibration. The conver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utput piezoelectric signal and the acoustic power of the transducer is analyzed. The output piezoelectric signal is extracted by quadratic envelope extraction, and the voltage amplitude curve is obtained to characterize the change of acoustic power. The maximum peak voltage of the envelope curve under different transducer driving voltage is found respectively. The square value is linearly fitted to the acoustic power measured by the acoustic power meter, and the proportional coefficient in the theoretical relation is calibr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near fitting is high, and the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 calibrated acoustic power and the measured value of the acoustic power meter is lower than 8.7, which proves the feasibility of measuring the acoustic power of the transducer by the piezoelectric transient response.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重庆市超声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学重点实验室;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2011CB707900)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81127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274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01102) 重庆市教委科学研究项目(KJ1500204)资助
【分类号】:TB5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设亮,傅建中,张云,陈子辰;仿生主动构件压电变换器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05期

2 蒋建平;李东旭;;压电层合板高阶计算模型[J];振动与冲击;2008年04期

3 孙浩;杨智春;李凯翔;解江;李斌;张玲凌;;压电分流阻尼控制精密机械结构振动的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8年06期

4 丁大成,牛勇;压电陶瓷复合振子的电声效率与振子压电片位置关系的实验研究[J];声学学报;1983年06期

5 林西强,任钧国;含压电片层合板的静变形控制[J];固体力学学报;1998年04期

6 林西强,任钧国;含压电片梁的静变形控制[J];应用力学学报;1998年04期

7 李书光,胡松青,张军;圆管状压电片低频接收电压灵敏度的一种简化分析法[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杨智春,孙浩,崔海涛;压电分流阻尼控制悬臂梁振动的参数优化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年06期

9 刘登云;陈洪涛;杨志刚;程光明;;压电叠堆泵的初步研究[J];液压与气动;2007年03期

10 吴磊;王建国;;压电片位置和大小对板振动控制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道庆;刘碧龙;李晓东;田静;;智能吸声控制中压电片位置的选取[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2 匡友弟;王卓;李国清;陈传尧;;节式压电梁的电阻抗模拟和实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6年

3 尹潇然;李国清;徐巍;缪幸圆;;有限元法与阻抗法分析压电智能梁的传感与激励[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4 杨亚东;王军;冯国旭;程小全;;压电悬臂梁的压电片位置及主动控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5 徐巍;李国清;尹潇然;缪幸圆;;有限元法与阻抗法分析压电激励下的弹性薄板[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6 段吉栋;何远航;;压电蜂窝结构振动控制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袁学帅;陈富军;姚林泉;;压电层合结构的子域配点法[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8 吴鹏;曹东兴;;一种新型压电俘能器的动力学建模及振动特性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裘进浩;季宏丽;刘建;朱孔军;;压电功能器件及其在智能结构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立;郭定文;王秋蓉;;压电降噪的多物理场建模分析方法[A];运输噪声的预测与控制——2009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浙江 张培君;压电式电子门铃[N];电子报;2007年

2 台湾省台北市 何X山;用压电式蜂鸣器产生 直流电压的实验[N];电子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天兵;压电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郭抗抗;双稳态压电悬臂梁俘能器的动态响应及发电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3 庞帅;风致压电振动能量收集与存储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4 徐振龙;磁力耦合压电电磁复合俘能器发电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魏胜;基于碰撞致上变频原理的压电能量收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陈奕声;路面车致变形的压电俘能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陈圣兵;基于压电分流阵列的带隙调控及振动抑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胡洪平;低频压电俘能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红艳;梁结构压电及压电电磁复合俘能器模型的建立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闫震;提高压电振动发电机发电能力的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佳琦;基于谐振式悬臂梁的压电—电磁复合俘能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崔兴可;微尺度压电振动发电机构动力学分析与微电源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3 陈丹鹏;薄壁板气动弹性非线性振动的压电俘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冉令坤;压电曲壳结构动力形状控制及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杉;振动发电与压电发电混合式能量捕获装置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大宇;基于移动终端的复合梁结构压电发电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贾元辉;埋置压电装置沥青混凝土制备与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张蕴馨;压电非线性俘能电路及其在道路状态监测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9 张锦;基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柔性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10 邓文;基于压电阻抗模型参数识别的结构健康监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22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422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d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