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基于服务设计可穿戴智能产品用户黏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14 20:59
【摘要】: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第一台可穿戴设备面世至今,可穿戴设备面临的硬件问题已开始逐步得到了解决。从市场的发展预期来看,可穿戴智能产品正在以取代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类智能产品的趋势,成为新的增长最快的领域。可穿戴智能产品市场化、数据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给服务设计的应用带来了机会,把服务设计的设计思维、设计流程及设计方法应用到可穿戴智能产品的生态系统上,将有助于提高可穿戴智能产品的用户满意度,从而形成用户黏度。本文首先基于对持续使用模型和Kano模型理论的研究,找到二者的逻辑相关性,形成本文的用户黏度研究模型。基于服务设计理念,利用服务设计工具进行调研,获取了运动健康类可穿戴智能产品的用户需求,通过对需求的深入分析,得出用户需求类型分布及权值,量化每个需求点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出针对运动健康类可穿戴智能产品提高用户黏度的设计方法并通过设计实践将设计方法导入,为可穿戴智能产品的设计者提供了解决的思路和路径。
[Abstract]:Since the first wearable device came out in 1960's, the hardware problem of wearable device has been solved gradu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t development, wearable smart products are taking the place of smartphones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onsumer smart products trend, becoming a new and fastest growing area.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earable intelligent products such as marketization, data and networking brings opportuniti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ervice design. The design thinking, design process and design method of service design are applied to the ecosystem of wearable intelligent products. It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user satisfaction of wearable smart products, thus forming user viscosit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continuous use model and Kano model, the log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models is found, and the user viscosity research model of this paper is form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ervice design, the user needs of wearable intelligent products of sports and health are obtained by using service design tools. 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equirements, the distribution and weight of user demand types are obtained. Quantify the impact of each demand point on user satisfa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 design method of improving user viscosity for wearable intelligent products of sports and health is summarized, and the design method is introduced into the design practice, which provides a solution for the designers of wearable intelligent products.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4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环宇集团智能产品参加广交会[J];低压电器;2011年11期

2 王悦;聂桂平;;可穿戴智能产品设计研究[J];设计;2014年06期

3 张彦;;论智能产品的设计与标准制定[J];智能建筑;2008年12期

4 ;提供即插即用的智能产品和开放系统——访科明自控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盛伟立[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4年06期

5 张岗;智能产品模型的建模原理与实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6年05期

6 孔晨;李隆春;隋鹏飞;;智能产品环境的研究与初步实现[J];航空制造技术;2006年05期

7 刘晓旭;;银发智能产品设计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9期

8 ;长虹Ciri中文版语音电视首发[J];消费电子;2012年03期

9 ;商家展台[J];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7年09期

10 ;商家展台[J];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华;;蓝牙技术以及其在家居智能产品中的应用[A];’2001天津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佘惠敏;智能产品的“智商”有标准[N];经济日报;2011年

2 时报记者 单毅;智慧制造促智能产品“升级”[N];滨海时报;2013年

3 中兴通讯;中兴:智能产品安全挑战[N];通信产业报;2014年

4 朱文君;我国家居智能产品亟需标准化[N];中国建设报;2006年

5 记者 操秀英;我国拟订标准给智能产品“测智商”[N];科技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龙镇 通讯员 潘楚虹 王臻臻;智能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N];广东科技报;2012年

7 广东 汪云城;未来将可“说话”的智能产品[N];电子报;2012年

8 记者 田立民 黄世瑾;关键软件带动智能产品销售 四川长虹搭建云服务平台[N];上海证券报;2013年

9 陈萍;产品智能化是提高质量和竞争力的必然趋势[N];中国质量报;2006年

10 李勇;智能方略[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姚黎;F集团自营产品B2C电子商务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张艳珠;基于用户体验的老年人家用智能产品交互性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裴儒琪;针对城市介助型独居老人的智能产品设计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4 王舒珊;基于服务设计可穿戴智能产品用户黏度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7年

5 章文;基于情感体验的家用智能产品设计[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6 赵元轩;可穿戴智能产品设计发展趋势探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赵黎畅;基于用户体验的居家养老智能产品设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杨楠;基于Arduino的智能产品原型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22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422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2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