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追求汽车自身性能的同时愈发关注车辆乘坐舒适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不平、紧急避让或制动等原因引起车内环境多维振动,不仅影响车内乘员舒适性,严重时甚至威胁乘员健康和安全。因此,本文选择采用3-RPC并联机构结合减振耗能元件作为座椅多维减振装置,对基体机构运动学特性和系统振动特性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减振装置改进方案,采用优化方法进行参数设计。 在座椅减振装置构型选择方面:根据车辆载运环境特点和减振需求确定基体机构运动输出特性,利用基于单开链的机构拓扑结构综合方法,获得一系列三平移(3T)并联机构及其结构特性,结合减振装置应用环境,最终确定选择一种完全周向对称的3-SOC{-R P C-}构型作为车辆座椅减振装置基体。 在基体机构运动学研究方面:利用位置D-H方法和齐次变换法建立机构位置约束方程,获得正、反解表达式,并进行了相互验证;用求导法得出动平台中心和三个移动副之间的速度、加速度关系,进而获得基体机构初始位置雅克比矩阵,并利用影响系数法验证其真实、有效;在基体机构工作空间内进行奇异性判断和力传递性能分析,结果证明此装置可以正常、稳定的工作。 在减振装置振动特性分析方面:利用PRO/E和ADAMS软件建立起基于3-RPC并联机构的车辆座椅减振装置虚拟样机模型,通过位置约束方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针对系统模型进行传递特性分析和冲击响应分析,分别获得系统参数和载荷对三垂直轴向加速度共振频率、最大传递率和响应峰值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装置上、下平台响应曲线变化规律,并制作试验样机进行减振性能试验研究,证明该装置对多维稳态振动和冲击激励均具有良好的衰减性能。 在减振装置优化设计研究方面:提出在原装置上平台下侧对称附加相同构型并联减振装置作为动力减振器的改进措施,建立了相应动力学方程和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相互验证。利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并从Pareto最优解集中选择一组最佳参数组合,结合ADAMS仿真加以验证。结果证明优化后系统低频减振性能得到大幅改善,可适应不同体重乘员减振需求,且比原装置具有更显著的多维冲击衰减性能,可进一步改善车辆座椅乘坐舒适性。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463.836;TB5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洪兵;余跃庆;;由支链构造并联机器人雅可比矩阵[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2 白志富,韩先国,陈五一;基于Lagrange方程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韩江义;游有鹏;王化明;朱剑英;;并联机构力传递的分析[J];机器人;2009年06期
4 尹小琴;马履中;谢俊;杨启志;鲍培德;;多维减振平台主体机构3-RRC动力学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5 李鹭扬,吴洪涛;并联机器人力传递性能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年10期
6 杨启志;朱小兵;陈龙;黄国全;;基于并联机构的车辆多维减振座椅的设计[J];机械设计;2011年09期
7 郭祖华,陈五一,陈鼎昌;6-UPS型并联机构的刚体动力学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11期
8 周长峰;孙蓓蓓;陈南;张晓阳;孙庆鸿;;车辆座椅悬架参数识别与优化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10期
9 于大国;马履中;杨启志;;车辆多维隔振装置设计与仿真[J];农业机械学报;2009年05期
10 吴伟光;马履中;杨启志;陈修祥;;车辆并联机构座椅三维减振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志勇;半主动座椅悬架控制理论与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于大国;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隔振平台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3 代小林;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532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532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