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尺度铝膜自氧化及其在防伪标签中的应用研究
【图文】:
从溶液中析出结晶,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其在不同位置的析晶形貌。氧化前后的透过性也是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取决于是否能在应用中直接用肉眼去判断样品在氧化前后的变化情况,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考察样品氧化前后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情况。采用氧化后超声波清洗后的PET基材为参比,分别测试氧化前后薄膜的紫外-可见光谱。2结果与讨论2.1铝膜氧化前后的金相显微镜结果分析通过金相显微镜对氧化前后的铝薄膜进行分析发现,氧化后的不同位置有不同形貌的晶体存在,如图1所示。图1微尺度铝膜氧化前后的金相显微镜图[(a)氧化前铝薄膜;(b)氧化开始点;(c)氧化起点0.5mm处;(d)氧化界面0.5mm处;(e)氧化界面附近]由图可知,没有氧化之前的铝膜是均匀的[图1(a)],刚开始氧化时出现颗粒状的晶体[图1(b)],随着氧化距离的拉大,其晶体由颗粒状到星形[图1(c)],,再到树枝状[图1(d)—(e)]。其析晶过程可能是由于过饱和氢氧化铝在溶液中脱溶沉淀,从晶体学角度分析,形成氧化铝颗粒时是属于一种正的温度梯度的影响,而到枝状晶主要是受到负温度梯度的影响。过饱和的氧化铝的脱溶沉淀过程是自发的,从扩散的角度看,由于扩散存在着浓度梯度,在起点位置与氧化界面间存在着电解质浓度逐渐降低的情况,其可能是导致出现不同析晶形貌的主要原因。由于不同晶体的出现,因此需要考虑析晶后原薄膜的透光率问题,以便于应用时通过肉眼观察。2.2铝膜氧化前后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考察铝氧化前后的肉眼可分辨性,分别在紫外和可见光波段,对氧化前后的铝薄膜进行分析,结果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第48批) 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5A104) 安徽省博士后基金项目(2015B061)
【分类号】:TB4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包装常用防伪标签的种类[J];中国品牌与防伪;2007年04期
2 刘冬,彭晓峰,王补宣;微尺度沸腾的团聚过程分析与压力扰动模型[J];航空动力学报;2000年01期
3 赵汉中;陈瑶;;微尺度通道中可压缩气体三维流动的数值分析[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11期
4 ;优比科推出超高频易碎纸防伪标签[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2年05期
5 唐俊;于同敏;徐斌;;考虑熔体弹性的壁面滑移对微尺度流动的影响[J];中国机械工程;2009年11期
6 邓文雷;包装与防伪标签的发展[J];今日印刷;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正兴;唐祯安;张红霞;沈玉秀;王庭峰;;微尺度热传导现象及其研究状况[A];第二届全国传递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福元;张杰;王岩峰;行飞;;海面局部图像微尺度波谱计算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刘铮;;电渗——微尺度固-液相界面传递的高效工具[A];第二届全国传递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青兵;包装常用防伪标签的种类[N];中国包装报;2008年
2 陈丹;让他没法再造假[N];科技日报;2002年
3 射频;哪种防伪标签效果好[N];中国包装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余晓美;非线性对流扩散系统和微尺度流动的介观数值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张先锋;微尺度流动及强化混合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3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53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