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接触作用下超薄膜-基底界面力学分析
【图文】:
。在轴承、齿轮接触分析中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超薄膜-基底的界面应力状态时,由于薄膜尺度与接触影响区尺度差异较大,有限元网格划分存在较大困难,计算量也较大。本文针对轴承钢表面的亚微米尺度超薄膜的工程应用,考虑建立线接触载荷作用下的膜-基系统界面力学模型,并通过位势理论镜像法进行求解,以获得薄膜-基底系统内部的应力与变形分布状态,为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薄膜设计和膜基界面分析提供参考。1超薄膜-基底系统界面力学建模对超薄膜-基底系统进行界面力学分析建模时,根据问题对象采用双材料结合系统,如图1所示。膜基系统在与对偶件接触并发生摩擦的状态下,薄膜表面在力载的作用下受力变形,如图1中受力变形区域所示。在接触区域中,薄膜受到与其表面垂直和平行的力系作用。如图1所示,基底材料II表面沉积厚度为h的超薄膜材料I,在基底与薄膜交界处形成膜基界面,XYhaaq()p()dO11E,22E,0pS1O图1膜基系统表面力载分布Fig.1Surfaceloadsofsolidthinfilm-substratesystem薄膜上表面为自由表面。以膜基界面为X坐标轴(实数轴),过O1点引X轴垂线为Y坐标轴(虚数轴),,两坐标轴相交于坐标系原点O,由此建立全局坐标系XOY。设薄膜材料I和基底材料II的弹性模量分别为E1、E2,泊松比分别为1、2。因为超薄膜相对于基底厚度(设厚度为h)差异极大,基底可视为半无限大空间。对于不同大小或分布形式的表面力系,均可以根据膜基系统表面受基础单位力(单元法向力和单元切向力)作用的解,通过格林函数的积分形式进行表达:只需按照表面力系分布形式进行积分或叠加即可获得相应表面载荷问题的解。表面分布载荷可沿作用区域以单位点力的积分表示为:d[()i()]dSSLpq(1)式
?设厚度为h)差异极大,基底可视为半无限大空间。对于不同大小或分布形式的表面力系,均可以根据膜基系统表面受基础单位力(单元法向力和单元切向力)作用的解,通过格林函数的积分形式进行表达:只需按照表面力系分布形式进行积分或叠加即可获得相应表面载荷问题的解。表面分布载荷可沿作用区域以单位点力的积分表示为:d[()i()]dSSLpq(1)式(1)中:S为表面分布载荷作用区域;L为单元点力载荷;η为表面力系分布区域的积分变量;p(η)和q(η)分别为单元法向力和单元切向力。提取单元力p(η)和q(η),由此建立图2所示表1OXYO1CQ(x,y)h3O2O3C2CLp()21x21y1R3R2R22x22y13211E,22E,y1y2x1x1x2x2xyq()图2膜基系统界面力学分析模型Fig.2Analysismodelofinterfacemechanicsforsolidthinfilm-substratesystem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宇航摩擦学研究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5125,U1537214,5147545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2013CB632305)
【分类号】:TB3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炎;超薄膜材料及相关系统国际会议召开情况汇报[J];光散射学报;2001年01期
2 Ralph Raiola;;原子数量级厚度的超薄膜[J];今日电子;2007年05期
3 何本桥;廖博;黄勇;;聚芴/乙基氰乙基纤维素共混物超薄膜的形态和光学性能[J];功能材料;2007年11期
4 张万喜;孙国恩;姚卫国;李全明;窦艳丽;;利用层层组装的方法制备有机超薄膜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2期
5 叶芸;蒋亚东;;静电自组装铁电复合超薄膜及特性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9年04期
6 叶芸;蒋亚东;;静电自组装铁电超薄膜及其性能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9年11期
7 赵文杰;黄德明;王立平;薛群基;;链长对离子液体超薄膜微/纳摩擦学性能的影响[J];摩擦学学报;2010年06期
8 ;有机/无机复合发光超薄膜材料新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8期
9 张兆慧;韩奎;曹娟;王帆;杨丽娟;;有机分子超薄膜的结构对摩擦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2年02期
10 颜鲁婷;司文捷;刘莲云;戴春爱;郑妍鹏;;自组装纳米超薄膜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东山;薛奇;;超薄膜研究中的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王科志;张玉奇;高丽华;高鸿钧;;含纳米孔洞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超薄膜的研究[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赵晓光;周恩乐;郑国栎;张金兰;;聚1-三甲硅基丙炔超薄膜的形态结构[A];第六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4 吴宁晶;丁美春;刘漫;张建明;;溶剂对聚乳酸超薄膜的诱导结晶行为的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赵义秀;孙一新;任科峰;计剑;;原位电聚合吡咯构建导电水凝胶超薄膜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6 许文俭;李铁生;曾国良;尚巍;吴养洁;;含萘基的光抗蚀剂超薄膜的显影和光分解性质的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7 吴义政;A.Schmid;;磁性超薄膜空态能带中的自旋极化量子阱态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赵玮;支俊格;佟斌;潘月秀;申进波;董宇平;;以联吡啶为桥键构筑酞菁钌与羰基钌的功能超薄膜[A];2008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丁雷;徐洁;薛奇;;化学改性纳米粒子掺杂对高分子超薄膜的玻璃化转变的影响[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D:高分子表征[C];2013年
10 张希;沈家骢;;聚合物超薄膜材料:纳米构筑与功能组装[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叶芸;聚偏氟乙烯薄膜及超薄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2 王晓鸿;共轭/绝缘聚合物复合材料相形态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3 侯鹏飞;硅工艺兼容型铁电存储器的多逻辑态存储研究[D];湘潭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世成;基于不同衬底混合物理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MgB_2超导薄膜与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胡洁;聚乳酸超薄膜结晶行为的掠角反射红外光谱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3 朱涛;有机超薄膜的提拉生长及其应用[D];苏州大学;2016年
4 梁永峰;聚苯乙烯超薄膜黏度与其分子量、基底表面化学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
5 苗爱晶;多层超薄膜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行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鲁汇智;无机碳材料改性超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7 纪晓岚;荧光分子/水滑石纳米片超薄膜的构筑及其传感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8 朱玉梅;利用液滴动态润湿行为研究界面效应对PS超薄膜玻璃化转变行为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9 王智;类金刚石及掺硅类金刚石超薄膜的制备和摩擦学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郭志洁;萘胺衍生物/水滑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荧光传感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33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53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