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水下多目标检测前跟踪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06:58
【摘要】:水下多目标的跟踪是现代声呐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新兴的水下目标跟踪方法是检测前跟踪方法(TBD,Track Before Detect),这种方法直接对未经门限或经过低门限的多帧回波数据进行积累和联合处理。将该方法应用于声呐探测,能够充分的利用声呐预处理后的数据,提高声呐在低信噪比环境中对多目标的跟踪性能。本文首先研究了水声环境中多目标跟踪的基本内容,包括水下多目标跟踪原理以及关键问题,概述了水下多目标跟踪的方法以及经典算法,分析了TBD相对于跟踪前检测(DBT,Detect Before Track)的优势所在以及TBD技术难点,其中数据关联算法是多目标跟踪技术的核心内容。给出了本文仿真分析部分所用到的目标运动模型以及仿真评价指标。然后,本文研究了基于多假设跟踪的检测前跟踪算法(MHT-TBD,Multi Hypothesis Tracking-TBD)的原理,将算法原理用流程框图的形式清晰地表达出来,利用MATLAB建模仿真来对MHT-TBD算法的性能进行评估。采用改进的交互多模多假设跟踪(IMM-MHT-TBD,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MHT-TBD)算法,优化了算法效率并提高了实用性。最后,本文研究了基于动态规划的检测前跟踪算法(DP-TBD,Dynamic Programming-TBD)。先是对水下单目标情况做了分析,进行了建模与仿真验证,给出了相应的结论。该算法具有门限设置困难、能量损失较大以及不能在信噪比很低的环境中很好的跟踪目标等局限性。随后本文采用了改进的动态规划算法,能够解决在水下单目标跟踪过程中的如上局限性问题。为了跟踪水下多目标,对单目标DP-TBD算法做出相应改进,给出区域最大值法(RM-DP-TBD,Regional Maximum-DP-TBD),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法确实能够对水下多目标进行有效跟踪。
【图文】:

多目标跟踪,原理框图,认定目标,门限处理


图 2.1 传统多目标跟踪原理框图真是假可以利用门限处理的方法,即目标连续多次的声内,那么就可以认定目标为假。最后要对跟踪到的目标法是根据所获得的跟踪目标的运动情况确定的。门限大

示意图,数据关联,最近邻,算法


“最近邻”数据关联算法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楼晓祥;郑浩;;基于多假设目标跟踪算法[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2年06期

2 文云峰;石章松;王芳;;基于多假设的航迹关联方法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1年02期

3 翟海涛;;多假设跟踪算法研究及其应用[J];信息化研究;2010年08期

4 毕务忠;方珍红;吴锡;;低信噪比下运动点目标检测快速算法[J];激光与红外;2008年06期

5 孙立宏;王俊;;高速运动雷达弱小目标检测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02期

6 尹瑞;王荫槐;王峰;;交互式多模型机动目标跟踪方法的仿真[J];现代雷达;2007年07期

7 张仁和;;水声物理、信号处理与海洋环境紧密结合是水声技术发展的趋势[J];应用声学;2006年06期

8 强勇,焦李成,保铮;一种有效的用于雷达弱目标检测的算法[J];电子学报;2003年03期

9 陈利斌,佟明安;机动目标跟踪的交互式多模型自适应滤波算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0年04期

10 殷柏涛;声呐系统仿真的内容和构成[J];声学与电子工程;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远良;;水声信号处理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潜力[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易伟;基于检测前跟踪技术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党建武;水下制导多目标跟踪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铭;基于动态规划的弱小目标检测前跟踪(DP-TBD)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王黎明;基于VTS雷达目标的IMM算法研究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3 王艳群;雷达弱小目标检测前跟踪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赵宇;基于动态规划的检测前跟踪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谭维茜;多站纯方位被动跟踪粒子滤波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89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589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2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