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水平液—固循环流化床中流动特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3 07:15
【摘要】: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自清洁和传热技术,具有良好的强化传热和防、除垢效果。为了考察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器的流体力学性能,本课题设计并构建了一套透明的冷模水平液-固循环流化床,利用CCD图像测量和采集系统以及压力传感装置,考察了循环流量、颗粒加入量及颗粒类型等参数对颗粒分布和液-固两相流压降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适宜的分布板,以改善颗粒在管束中的分布。首先,考察了循环流量、颗粒加入量及颗粒类型对水平多管循环流化床中颗粒分布和压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降随着颗粒加入量和循环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颗粒沉降速度的增加呈现出波动的趋势。压降比率随着颗粒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循环流量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少后缓慢增加的趋势,但随着颗粒沉降速度的增加呈现出波动的趋势。其次,考察了循环流速、颗粒加入量、颗粒类型及管径对水平单管内颗粒分布和液-固两相流压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单管内固含率随着循环流速、颗粒加入量和管径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颗粒沉降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颗粒在管截面分布的不均匀度随着循环流速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颗粒沉降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管径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颗粒加入量对颗粒分布不均匀度的影响较小。水平单管中液-固两相流的压降并不总是高于单液相的压降;压降比率随着循环流速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颗粒加入量和颗粒沉降速度的增加呈现出波动的趋势。最后,设计了适宜的颗粒分布板,安装在水平多管循环流化床的前管箱,以改善颗粒在水平管束中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分布板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管束中的颗粒分布,当分布板安装倾角为27°时,效果最为明显。此外,根据研究结果绘制了水平循环流化床中颗粒分布和液-固两相流压降的三维相图,可用于指导工业生产实践。
【图文】:

液固循环流化床,单管,实验装置,挡板


图 1-1 水平单管液 固循环流化床实验装置g. 1-1 Schematic diagram of a horizontal liquid-soli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system阀;2-水槽;3-离心泵;4-调节阀;5-流量计;6-动态信号分析仪;7-压力传感器测试段;9-CCD 摄像机;10-计算机;11-液固分离器国栋[56]对水平多管液 固循环流化床中前管箱的结构进行了设计,采,在前管箱中安装了一块可调节角度的挡板,如图 1-2 所示。考察了挡板倾斜角度等对颗粒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进料口和挡板以明显改善颗粒的分布。研究中也建立了颗粒分布的不均匀度与挡板参数之间的经验关联式。

液固循环流化床,实验装置,挡板


图 1-1 水平单管液 固循环流化床实验装置. 1-1 Schematic diagram of a horizontal liquid-soli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system;2-水槽;3-离心泵;4-调节阀;5-流量计;6-动态信号分析仪;7-压力传感器测试段;9-CCD 摄像机;10-计算机;11-液固分离器国栋[56]对水平多管液 固循环流化床中前管箱的结构进行了设计,采,在前管箱中安装了一块可调节角度的挡板,如图 1-2 所示。考察了挡板倾斜角度等对颗粒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进料口和挡板以明显改善颗粒的分布。研究中也建立了颗粒分布的不均匀度与挡板参数之间的经验关联式。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0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燕;李洪彬;王晋刚;张少峰;;带有Kenics静态混合器的水平液固两相流化床换热管的压降研究[J];化工进展;2013年11期

2 林广周;王德武;张继军;刘燕;张少峰;;分布板对液固流化床换热器颗粒分布的影响[J];化学工程;2011年09期

3 齐国鹏;张金利;姜峰;;流化床换热器中液固两相流传热的数值模拟[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1年01期

4 张恺;曹长青;赵亚南;董淑芹;赵亮亮;郭庆杰;;气液固循环流化床预分布器附近流体动力学的数值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刘燕;张少峰;魏建明;李金红;;液固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主压降的实验研究[J];化工进展;2007年10期

6 王一平;刘俊杰;吴晨曦;朱丽;;气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中预分布器结构的优化[J];化工学报;2006年01期

7 姜峰,贾丽云,刘明言,李修伦;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中固体颗粒分布[J];化学工程;2004年01期

8 张利斌,李修伦,张金钟,林瑞泰;三相循环流化床中沸腾传热特性[J];化工学报;1999年02期

9 吴若琼,湛雪辉,刘今;防止氧化铝厂蒸发器结垢的新方法[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刘吉普,吴金香;管程内循环液固流态化强化换热技术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边亚微;水平多管液—固循环流化床中固体颗粒分布和压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2 张杰;液固流化床换热器颗粒分布装置的模拟及放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3 巩国栋;水平多管液固循环流化床颗粒分布性能的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胡金刚;水平管内液固循环流化床流动特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孙姣;气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器颗粒分布板的分布性能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6 韩莉果;液固流化床换热器分布装置及其分布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37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37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0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