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设计学的睡眠习惯养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14:00
【摘要】:在科技和医疗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需求日加细化。睡眠节律失调这一由于不良行为习惯导致的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环境、心理、习惯等因素,健康的睡眠行为往往难以维持,昼夜颠倒、睡眠拖延、熬夜赖床等行为已经成为现代人常见的生活习惯。本文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相关知识,对如何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作息习惯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逐层深入,总结出行为设计学在睡眠行为发生的各个阶段具体的影响方法,并实践中概括调整用户认知和行为的设计策略,从而为行为设计学说在互联网产品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以现代人的睡眠问题为出发点,并通过具体的人群分析选定了睡眠节律问题作为研究重心,并结合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行为问题进行挖掘。结合行为设计学等相关理论,以福格行为模型作为源理论指导,获取通过行为设计介入睡眠行为的机遇后,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针对睡眠行为的设计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早起习惯养成实践项目对其进行验证,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改善,并最终应用到针对睡眠健康行为养成的产品中。该策略对行为设计学的理论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对于以行为设计为理论基础的产品设计及交互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图文】:
图2.1理性行为理论模型图(来源:作者译绘)逡逑Fig.邋2.1邋Model邋of邋reasoned邋action逡逑2.计划行为理论逡逑通常情况中,,在以“行为的是由个人意志力的控制而发生的”这一假设为基础下,逡逑性行为理论会对个人行为进行一系列预测和解释。而事实往往是,时间、信息、能力逡逑
对这种个人意志不能完全控制行为的情况无法进行合理的解释。于是,在理性逡逑行为理论的基础上Ajen提出/计划行为理论(theory邋of邋planned邋behavior,TPB)。逡逑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如图2.2)中包含态度要素,主观规范要素,感知行为控制要逡逑素,行为意向要素以及行为本身这五个基本要素。态度指的是由个人对一种特定行为的逡逑评价在经过概念化后所形成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所以,我们可以把态度的组成部分看逡逑作是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和个人对一个行为结果的显著信念相关。主观规范指的是在一逡逑定社会压力的影响下,当个人要采取一个特定行为时,他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会影响他逡逑决定是否采取这一行为。知觉行为控制指的是反映个人过去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当个人逡逑所拥有的资源和机会越多,那么他会期望的到的阻碍就会越少,那么个人就会更加能够逡逑掌控行为的知觉行为。而其主要包括影响方式有,其一是对行为意向具有动机上的含义,逡逑其二是它能直接预测行为。行为意向是一种主观概率的判断和判定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47
本文编号:2639038
【图文】:
图2.1理性行为理论模型图(来源:作者译绘)逡逑Fig.邋2.1邋Model邋of邋reasoned邋action逡逑2.计划行为理论逡逑通常情况中,,在以“行为的是由个人意志力的控制而发生的”这一假设为基础下,逡逑性行为理论会对个人行为进行一系列预测和解释。而事实往往是,时间、信息、能力逡逑
对这种个人意志不能完全控制行为的情况无法进行合理的解释。于是,在理性逡逑行为理论的基础上Ajen提出/计划行为理论(theory邋of邋planned邋behavior,TPB)。逡逑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如图2.2)中包含态度要素,主观规范要素,感知行为控制要逡逑素,行为意向要素以及行为本身这五个基本要素。态度指的是由个人对一种特定行为的逡逑评价在经过概念化后所形成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所以,我们可以把态度的组成部分看逡逑作是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和个人对一个行为结果的显著信念相关。主观规范指的是在一逡逑定社会压力的影响下,当个人要采取一个特定行为时,他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会影响他逡逑决定是否采取这一行为。知觉行为控制指的是反映个人过去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当个人逡逑所拥有的资源和机会越多,那么他会期望的到的阻碍就会越少,那么个人就会更加能够逡逑掌控行为的知觉行为。而其主要包括影响方式有,其一是对行为意向具有动机上的含义,逡逑其二是它能直接预测行为。行为意向是一种主观概率的判断和判定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师乐;陆林;;我国睡眠医学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年01期
2 匡倩;欧红霞;杨昕;;抑郁症与失眠症患者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的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年02期
3 辛向阳;;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J];装饰;2015年01期
4 林奇;;城市人睡眠困局[J];记者观察;2015年01期
5 姜永志;;情境交互作用理论体系:辩证心理学与交互行为心理学[J];心理科学;2013年02期
6 何静;;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探究拖延的影响因素[J];经营管理者;2013年05期
7 周静;王卫红;李丹;;大学生心理控制源、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2期
8 孙辛欣;李世国;靳文奎;;基于用户无意识行为的交互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1年20期
9 顾磊;;劝导技术及其设计评估的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25期
10 毕宏音;;网络舆情形成与变动中的群体影响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2639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39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