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基于用户心智模型的移动应用多维体验差异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5 04:35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移动应用已成为过去十年间最引人注目的社会变革之一,成为人们衣食住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用户对应用产品的体验需求和期望不断提升,使得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重点逐渐从应用产品的可用性发展为更全面的产品对用户生活产生的心理和社会影响的理解。因此,在用户体验的评估层面,产生了很多强调用户主观心理特质的研究方法。基于用户的体验需求,对移动应用产品多样化的体验研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移动应用面对多元化的用户群体,统一的设计标准可能无法适应于不同文化背景用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其次,传统产品用户体验研究更重视产品的初始体验,缺少对随时间发展用户体验的探索,而移动应用以服务提供为主体,更需要从时间维度关注体验的多样性。最后,设计师能否详尽地了解目标用户对应用产品的感知是良好用户体验形成的基础条件,然而很少有研究基于移动应用对用户和设计师的体验差异进行探索研究。为逐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用户心智模型的多维体验差异评价方法,旨在探索移动应用用户体验的多样化,主要从三方面展开研究。首先,通过用户的注意机制,探索不同文化背景用户对移动应用界面的认知维度。其次,提出基于用户行为的动态体验评价方法。最后,通过情感偏好及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用户与设计师的多维体验差异,并建立引起差异性的主观感知与客观设计属性的关联关系。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一、基于注意优度的文化形态认知差异研究结合移动应用的使用特点,以用户的认知注意机制为多样化体验差异研究的切入点,对比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用户群体的注意机制。通过拆解用户对应用界面设计元素的注意机制,对比不同文化背景用户注意维度与设计属性之间的关联关系。二、基于体验行为的用户动态体验差异研究从时间维度研究用户体验的多样化。基于用户的体验行为,对用户的初始体验和后期体验进行对比研究。从多维体系评估不同时期用户体验行为的差异关系。三、基于情感偏好的用户与设计师体验差异研究从情感偏好层面探索用户与设计师之间的体验差异。通过考量用户与设计师的主要偏好维度,评估用户群体与设计师群体的整体偏好关系。四、基于CBE心智模型的用户与设计师多维体验差异研究基于CBE(认知注意、体验行为、情感偏好)模型,研究用户与设计师在应用产品概念设计和竞品比较阶段的多维体验差异关系。通过结构化访谈,个人属性评价,结合多维标度、主成分、多元回归等数据分析方法建立对丰富定性数据的定量化处理,实现对体验差异关系的多维评价研究。基于以上的方法,本文对移动应用的多样化用户体验建立了实证研究,验证了不同文化群体、不同时间范围、用户与设计师的体验差异,探索了引起差异性的主观感知与客观设计元素的关联关系。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帮助设计师更全面了解目标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从而引导设计实践,同时也为移动应用产品多样化的用户体验探索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
【图文】:

品质属性,多样性,产品类型,软件


大量的实证研宄验证了不同产品品质对用户整体评价和偏好的重要性是如逡逑何受外在因素影响发生变化的。本文主要强调了用户体验研究中所关注的以下四逡逑种不同的多样性来源(图1.邋1)。逡逑第一,用户的个体差异[45]。个体的差异影响个人对交互产品不同品质的重视逡逑程度[46]。有些人喜欢一些简单朴素的产品,而有些人则喜欢复杂和华丽的产品。逡逑体验的逡逑多样性逡逑4逦#逡逑图1.1用户体验的四种多样性来源逡逑第二,产品类型的不同好玩的互动可能对游戏类软件的成功至关重要,逡逑但这种品质属性可能并不适合专业类型的软件。逡逑10逡逑

框架图,设计过程,框架


论和标准来支持评估。逡逑但在现行的产品评价实践中,将启发性和评估性区分应用导致了对交互产品逡逑评价的无效性。MartensPl提出一个设计过程的简化框架(图1.2),在迭代设计逡逑过程中识别三个不同的场景模式:第一,根据环境对产品概念进行推断,形成关逡逑于给定产品在给定环境中的潜在概念。第二,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将隐性的概念逡逑转变成具体产品。第三,,根据环境来验证产品的设计。逡逑根据这一观点,整体论的方法用于推断概念的形成或启发设计师的理念,还逡逑原论的方法通过大量的来源于先前评价的标准或设计经验得到的体验洞察来验逡逑证产品设计。这导致了评估过程中存在许多局限。首先,还原论的方法通过研究逡逑人员预设定义的评估量表让用户对产品进行测评,可能会因为研究人员没有意识逡逑到某些概念的相关性而错失某些潜在概念对体验的重要影响。其次,整体论的方逡逑法(如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杰;李文虎;吴思源;;移动应用安全态势及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8年05期

2 王红梅;;浅谈移动应用安全[J];信息系统工程;2017年12期

3 Tnooz;孙淑华;;移动旅行时代来临 移动应用助推旅游业发展[J];中国会展(中国会议);2017年02期

4 刘玉石;;浅谈油田移动应用平台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04期

5 赵永国;张诗军;;电力行业移动应用安全体系关键技术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7年03期

6 胡吉;;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盛邦安全首推移动应用防火墙“幻影”[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6年07期

7 邹煜;;企业级移动应用平台建设与安全保障体系探析[J];网络空间安全;2016年06期

8 胡兵;;企业移动应用的设计及实践[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4年12期

9 李璐;;移动应用安全:需要警察,也需要保镖[J];通信世界;2015年02期

10 叶纯青;;移动应用的发展之路[J];金融科技时代;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移动应用安全服务行业白皮书 2017年[A];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7年第11期)[C];2017年

2 ;中国母婴移动应用行业研究报告 2015年[A];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6年第2期)[C];2016年

3 李建强;刘水生;;江苏烟草商业企业级移动应用平台研究与设计[A];中国烟草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入选论文摘要汇编[C];2014年

4 刘宁星;;关于博物馆开发少儿移动应用的调研和思考[A];融合·创新·发展——数字博物馆推动文化强国建设——2013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市场研究报告简版[A];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5年第3期)[C];2015年

6 李昆仑;;利用智能管道技术构建全新移动应用超市平台[A];201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荣蓉;吴文p

本文编号:26398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398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5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