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数字化虚拟骶骨置钉的解剖学测量及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固定低位骶骨横行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6 00:57
【摘要】:目的通过选择60例成人骨盆CT,建立60例骶骨数字模型,并通过Mimics软件测量骶骨相关的解剖学参数,选择男女各一例模型与内固定进行匹配后利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为临床工作中低位骶骨横行骨折的手术治疗、内固定材料设计、改良提供依据。方法病例选自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非骶骨疾患成人CT连续扫描数据60例(男女比为1:1,年龄25-43岁,平均34岁),扫描条件:CT扫描(电压120 kV,电流150 mA,层厚1.25mm,512×512矩阵)。将所得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17.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三维模型数据库。重建后在模型上进行骶骨相关解剖数据的测量(置钉深度、置钉角度、上下骶孔间距离等),然后将内固定与骨折模型相匹配,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1.实验中所测量的各置钉点解剖参数详见表1-表4。2.给予骶骨底部垂直向下500N的载荷模拟正常站立时的受力情况,3种固定方案下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应力分布变化趋势均匀,2例标本中骨折线周围均未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女性低位骶骨横行骨折模型采用A方案固定最大应力最小应力分别为(358 MPa及27.54MPa);B方案固定最大应力最小应力分别为(335MPa及25.769MPa);C方案固定最大应力最小应力分别为(328MPa及25.231MPa)。男性低位骶骨横行骨折模型采用A方案固定最大应力最小应力分别为(358.11 MPa及27.548MPa);B方案固定最大应力最小应力分别为(336MPa及42.012MPa);C方案固定最大应力最小应力分别为(353MPa及27.154MPa)。结论1.(1)L5关节突下缘与S1骶后孔上缘连线的中点允许置钉;(2)每侧上一骶后孔下缘与下一骶后孔上缘连线的中点,即众多学者描述的椎弓根置钉点同样允许置钉;(3)各测量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表明,利用数字化模拟技术对骶骨各置钉点进行数据测量,所得出的各置钉点允许置钉的深度及角度可作为临床治疗骶骨骨折的参考依据(各参数详见表1-表4)。2.通过有限元分析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中选择棒直径为3mm、3.5mm及4.5mm的固定装置在固定骶骨横行骨折模型时均可以提供坚强的力学稳定性,但考虑到骶骨后方特殊的解剖形态,在实际应用中应尽可能选择棒直径较小的内固定装置。
【图文】:

骶骨,骶后孔,软件,中点


见图 1。应用Mimics 16.0软件,在三维图像上准确进行拟测量点的选取,然后分别在水平面、矢状面进行数据的测量,见图2-4。图注:A1a 为 L5关节突的最下缘与第一骶后孔上缘之间连线的中点;A2a,,A3a,A4a 分别为同侧上一骶后孔下缘与下一骶后孔上缘中点连线的中点;同理,A1b-A4b 为相应的对侧各点(各置钉点)。图 1 骶骨置钉点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687.3;TB1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涛;祝康生;顾岳全;;空心拉力螺钉钢丝张力带治疗老年人髌骨体部横行骨折[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年02期

2 汪方;王秋根;张秋林;纪方;陶杰;李豪青;高伟;李凡;王建华;;不同髋臼横行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8年02期

3 吴跃虎;;两种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疗效比较[J];双足与保健;2017年17期

4 罗树林;尹峰;蔡俊丰;周炜;袁锋;武强;马敏;陈凯;;可吸收钉治疗髌骨横行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3年02期

5 谢孝兴;安智全;姜朝来;;不同种类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理论及其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48期

6 刘学锋;刘开全;焦健;兰贺军;;两种闭合微创方式治疗髌骨分离型横行骨折的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9年09期

7 李光千;;可埋头加压螺钉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9期

8 陆春峰;;髌骨横行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比较[J];中国医疗前沿;2013年13期

9 席红;;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临床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10 马森;;空心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20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方;王秋根;陶杰;李豪青;高伟;李凡;王建华;;不同髋臼横行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附13例报告[A];第一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严雪港;姜跃国;舒旗威;鲍同柱;赵卫东;;不同器械固定股骨干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其临床选用[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秋林;汤旭日;毛宁方;唐昊;鲍广全;李国东;李全;;经皮微创钢缆钉(Cable-pin)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4 周霞;魏丛秀;;空心钉及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A];全国第八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黄其杉;王奇;王向阳;胡月正;;骶骨横行骨折钉板系统内固定的解剖学研究[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梁文清;周国芳;翁东;徐国健;谢明华;赵晓峰;;空心拉力螺钉结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横行骨折[A];2014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7 於秀玲;许超;;髌骨横行骨折张力带固定的进展[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骨伤科分会换届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8 王威;蔡贤华;王志华;刘海波;徐峰;康辉;赵继;;枢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生物力学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骨伤科分会换届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9 黄其杉;王奇;王向阳;胡月正;;骶骨横行骨折钉板系统内固定的解剖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10 蔡贤华;王威;王志华;刘海波;徐峰;康辉;赵继;;不同C2-3前路内固定设计治疗枢椎体横行骨折联合Hangman骨折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骨伤科分会换届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晗;髌骨骨折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文超;数字化虚拟骶骨置钉的解剖学测量及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固定低位骶骨横行骨折的有限元分析[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9年

2 何全杰;髋臼横行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3 洪建仁;髋臼横行骨折后路锁定重建接骨板固定生物力学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徐凤松;髋臼横行骨折K-L入路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威;前路不同内固定治疗枢椎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稳定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杜元良;可埋头加压螺钉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临床研究[D];承德医学院;2013年

7 黄玉龙;三种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治疗髌骨横行骨折回顾性比较[D];吉林大学;2015年

8 高尚聚;新型复位方法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9 徐德鑫;复杂髋臼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弘扬;髋臼横行骨折不同前后联合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81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81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b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