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基于近稀疏响应面的区间不确定性优化方法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08-03 09:55
【摘要】:复杂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由材料特性和制造公差等诸多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其可能对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研究不确定性优化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上下界往往是已知信息,可以使用区间数对其进行描述,进而将不确定性优化问题转换为区间不确定性优化问题。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多次调用计算密集的工程仿真模型(源模型),从而导致优化效率较低。基于响应面的区间不确定性优化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寻优效率,但仍然存在着采样点较多和精度低等问题。因此,本文将研究采样点更少、效率更高的基于响应面的区间不确定性优化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上下界已知的不确定设计变量和不确定性参数,使用区间数对其进行描述。同时,将区间不确定性优化问题转化为嵌套的两层确定性优化问题,其中,外层在设计变量的定义域内进行寻优,内层寻找目标函数和约束在设计变量的不确定区间的最大值。从而,构建了区间不确定性优化问题的优化模型。其次,针对现有研究需要多次调用仿真模型,而仿真模型的求解分析时间较长,导致优化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基于近稀疏响应面的区间不确定性优化方法来有效降低仿真模型的调用次数。近稀疏响应面选取正交Legendre多项式作为基函数,同时基函数的数量与采样点的数量成倍数关系,提高基函数的表达能力。然后,在最小二乘法的基础上增加7)_1范数惩罚项和7)_2范数惩罚项,7)_1范数惩罚项只挑选对仿真模型描述能力较强的基函数,从而去除冗余基函数,寻找仿真模型的稀疏表示,避免过逼近现象。7)_2范数惩罚项则鼓励挑选一组相似的基函数来增加响应面的稳定性。从而,通过少量采样点,即可稳定构建高精度的全局近稀疏响应面。再次,基于全局近稀疏响应面,使用双循环优化流程解决区间不确定性优化问题。外循环优化使用多岛遗传算法(MIGA)进行在设计变量的定义域内寻优,不断更新设计点,内循环优化使用模式追踪采样算法(MPS)在当前设计点的不确定区间内寻找目标函数和约束的最大值。由于近稀疏响应面具有采样点少、精度高的特点,整个优化流程调用仿真模型的次数减少,优化效率得到提高。最后,通过三个数值案例和两个应用案例,从精度、寻优能力和采样点数量三个方面,对基于近稀疏响应面的区间不确定性优化方法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需现有研究0.05%的采样点个数,且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寻优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114.3
【图文】:

最优点,区间,不确定因素,敏感程度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化时,将区间目标函数 分解为 的区间中点和区间半径两个的区间中点反应整体优化性能,目标函数 的区间半径则反应其度,也可以理解为 对不确定因素的敏感程度,区间半径越小围越小,对不确定因素的敏感程度越低。当只考虑目标函数区间优点如图 2-2 中的红点,鲁棒性设计优化则寻求区间中点的值最小[8],其最优点如图 2-2 中的绿点。

不确定性问题,确定性,最优点,不确定性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性优化问题的最优点和确定性优化问题求得的最优点并不一样,如的不确定性,以 作为最优点,此时目标函数为 0.0275,超的最优点处的值,此点仅为局部最优点。述,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必须考虑到不确定性对复杂产品设计优化,开展对区间不确定性优化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

基函数,系数,Legendre多项式,函数


( ) 一组基函数组成, 是基函数对应的系数组成的向量,等于 0。 的 解 释 稀 疏 表 示 理 论 , 以 一 个 二 维 函 数 ( ) ) Ъ Ъ 为例,进行实验说明交Legendre多项式为基函数。同时,函数 ( )定义域需要 。本文假设函数 ( )能被前 50 个正交 Lege: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 , ( ),使 ( ) ∑ ( ) 数 可由下式计算: ∫ ( ) ( )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凤;吴素华;黎江;朱苗;李丽;徐路;;响应面优化天麻咀嚼片的配方工艺[J];食品工业;2019年12期

2 尤文;霍德华;李晓朋;;响应面优化法在超临界萃取丙烯酸甲脂工艺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7年18期

3 欧阳玉祝;李雪峰;符智荣;张小凤;;响应面优化倍花水解制备没食子酸的工艺条件[J];核农学报;2015年02期

4 张爱华;刘琦;贾维肖;李昌珠;肖志红;何明宏;;响应面优化丁烷-亚临界法制取桐油技术的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17年02期

5 汪金萍;王宝刚;王家东;;稻草发酵产纤维素酶响应面优化[J];食品工业;2017年05期

6 王婷;高明波;许继承;张钰昆;毕丽君;潘慧;;响应面优化设计鲜地黄叶中梓醇提取工艺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6年15期

7 王娟;;响应面优化乌梅熊果酸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2014年01期

8 雷欣宇;康建平;曾凡坤;黄静;;嗜酸乳杆菌增殖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J];食品科技;2013年01期

9 李学朋;白红兵;韩杨;;L-赖氨酸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J];发酵科技通讯;2019年04期

10 李河山;段文军;徐尤龙;;响应面优化侗族香辣鱼腌料制作工艺[J];中国调味品;201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向阳;张玉军;;甘草黄酮提取条件的响应面优化及抑制亚硝化反应的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丁双华;叶立斌;陈卫;励建荣;;响应面优化提取桑叶多酚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杨政;蒋琳兰;;响应面优化水提茶多酚工艺研究[A];2014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4年

4 胡晓娟;文国j;李卓佳;许云娜;杨莺莺;杨铿;徐创文;曹煜成;;响应面优化蓝藻溶藻菌CZBC1的发酵工艺[A];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5 文衍宣;;响应面优化V~(3+)-T~(4+)共掺杂LiFePO_4/C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A];第六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摘要集[C];2014年

6 朱春燕;曹艳茹;黄运昌;龙燕;王富强;朱辉;;肺囊康定(PB_0)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李聪;邓德喜;丁志;李磊;;基于仿真技术的离心风机响应面优化设计[A];2019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9年

8 陈宏文;谢桂贞;李晨;杨春发;;CSLF法提取蔗渣半纤维素工艺条件的响应面优化[A];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5年

9 赵华;张慧明;董银卯;都晓伟;邳楠;韩扬;何聪芬;;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水提工艺的响应面优化[A];第八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赵梓月;廖森泰;王思远;邹宇晓;;响应面法优化法蚕蛹多肽螯合钙的制备[A];中国蚕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丁立孝;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生产及其结构、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陈启和;弹性蛋白酶发酵工艺及其发酵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郭俊元;微生物絮凝与改性沸石吸附联合处理猪场废水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江丹;丁酸梭菌的培养基优化及发酵甘蔗渣和小桐子果壳产氢气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李涛;生物质发酵制氢过程基础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科峰;基于近稀疏响应面的区间不确定性优化方法研究及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2 许元洪;某汽车扭力梁的实验分析及其结构优化[D];广西科技大学;2019年

3 周冬青;利用响应面中心组合法固化合肥河湖相软土优化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8年

4 曹灿灿;喷淋曝气吹脱去除岩溶地下水中四氯化碳污染的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5 傅彬浩;基于群体平衡模型的输卤泵内盐析两相流研究及优化设计[D];江苏大学;2018年

6 刘杰;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分析与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李芳;混合原料厌氧发酵工艺的响应面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陈文洁;酯化交联抗性淀粉的制备及功能活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1年

9 孙颖倩;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给药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刘皓月;微生物絮凝对二级出水深度处理特性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79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779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2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