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FD的食用菌培养房制冷系统优化设计
【学位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657
【部分图文】:
第三章 金针菇培养房实验介绍金针菇培养房内环境条件、金针菇的发热量等参数未知,需通过实验手段进行测量。本章节的金针菇培养房实验环节主要分为两部分:(1)培养房内温度、速度场的测量;(2)培养房内金针菇在菌丝体阶段发热量的测量。本章具体介绍了金针菇培养房内的环境条件分布情况、金针菇发热量的测量方法以及实验测量结果。为后面章节设定边界条件、验证模拟结果提供数据支持。3.1 培养房环境条件测量3.1.1 温度分布测量图 3.1 为金针菇培养房内箱体分布部分截图,因培养房分布为周期性分布,选取其中橘色部分为切片模型模拟所在区域。在橘色区域两侧的环境条件会受其他风机的影响,测量结果并不准确,因此选择中间段部分进行温度测量,在图 3.1中红色方框区域为温度传感器测量点所在区域。测量点区域
图 3.2 金针菇箱体图Fig 3.2 Flammulina velutipes box.视图中红色点)摆放位置分布如图 层、10 层、20 层(其中最上层菇床 中三处截面分别是第 1 层、10 层和 18 个,用于测量金针菇生长区域处放置一个,共 2 个测量点,用于测量放置测量点,具体位置在箱体背面第层放置 3 个测量点,共 9 个,用于Z 方向
图 3.2 金针菇箱体图Fig 3.2 Flammulina velutipes box.量点(三视图中红色点)摆放位置分布如图 3.3中的第 1 层、10 层、20 层(其中最上层菇床为,图 3.3 中三处截面分别是第 1 层、10 层和 20量点,共 18 个,用于测量金针菇生长区域处温出口处各放置一个,共 2 个测量点,用于测量风间隙中间放置测量点,具体位置在箱体背面第 1高度,每层放置 3 个测量点,共 9 个,用于测。Z 方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金霞;陈强;黄晨阳;高巍;曲积彬;;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J];菌物学报;2015年04期
2 雷瑞铭;陈志赋;;工厂化金针菇袋栽技术及管理要点[J];食用菌;2014年06期
3 周伟;李永博;汪小旵;;基于CFD非稳态模型的温室温度预测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12期
4 陈强;黄晨阳;;日本食用菌产业现状[J];中国食用菌;2013年05期
5 张俊飚;李波;;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政策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宋卫东;王明友;肖宏儒;宋志禹;丁文芹;;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J];中国农机化;2011年06期
7 覃宝山;覃勇荣;;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16期
8 常明昌;孟俊龙;程红艳;韩晓芳;郭亮;徐全飞;;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初步研究与探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李淑秀;;我国食用菌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1期
10 程秀花;毛罕平;;风向对温室内气流分布模式影响的CFD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飞青;温室冬季热环境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2 杨振超;日光温室内最佳风速指标与CFD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敏;食用菌工厂菇房内环境的模拟验证与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2 于丽丽;食用菌工厂化环境控制系统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岳仕达;食用菌生长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4 韩沐辰;CFD在绿色建筑室外风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王朝勇;重庆Venlo型温室机械通风降温效果模拟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王刚;基于高阶离散格式的CFD与DEM耦合方法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7 谭胜男;基于CFD的现代化温室环境数值模拟与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8 楼书含;基于Fluent的体育馆建筑火灾烟气流动与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王金香;多孔介质土壤热渗耦合模型及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赵渊;CFD技术在影剧院空调系统气流组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37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837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