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举重训练的可穿戴产品设计研究
【学位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47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运动医学和技术
1.3 现有举重训练可穿戴产品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的机遇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设计调研
2.1 行业情况
2.1.1 举重训练者的肌肉损伤情况
2.1.2 训练过程
2.1.3 训练完成肌肉恢复环境
2.1.4 举重训练计划的制定
2.1.5 举重和举重训练产品的发展现状
2.2 举重训练的肌肉损伤的生理成因
2.2.1 举重训练的肌肉疲劳
2.2.2 举重训练肌肉损伤的发生
2.3 举重训练肌肉损伤的综合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设计研究
3.1 举重训练肌肉损伤程度的探索
3.1.1 sEMG量化分析
3.1.2 实验目的
3.1.3 实验内容
3.1.4 研究假设
3.1.5 实验环境搭建
3.1.6 实验流程
3.1.7 实验频谱分析
3.1.9 基于频谱图峰值的肌肉疲劳规律总结
3.1.10 实验结论
3.2 训练和保护的要求
3.2.1 举重训练对穿戴产品的活动性要求
3.2.2 举重训练对穿戴产品的保护性要求
3.3 举重训练的可穿戴产品设计原则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设计实践
4.1 举重训练肌肉恢复产品需求分析
4.2 举重训练肌肉恢复产品概念设计
4.2.1 肌肉实时监测和分析设计
4.2.2 举重训练的保护和训练计划设计
4.2.3 肌电感应点分析
4.3 保护监测系统和智能训练计划构架
4.4 举重训练可穿戴产品终端设计
4.4.1 可穿戴产品结构设计
4.4.2 深化设计
4.4.3 材料选择
4.4.4 最终模型
4.5 电路系统设计
4.5.1 系统设计方案
4.5.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5.3 JavaAndroidapp编程
4.5.4 蓝牙通信的稳定性测试
4.5.5 原型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前景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源程序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清;;浅谈少儿举重运动员的启蒙训练[J];山西体育科技;2008年03期
2 邓惠洁;;广西业余训练体系举重后备人才运动员选材现状分析[J];运动精品;2018年08期
3 姚雷;;谈如何提高举重运动的力量训练效果[J];中国高新区;2018年05期
4 蔡德祥;;运用举重基本技术提高青少年体能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16期
5 于志江;;谈谈举重力量训练的原则及其训练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年01期
6 杨业峰;;浅谈举重运动现状及发展趋势[J];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25期
7 吕仙桃;卢山;;青少年举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28期
8 郭月竹;;举重量级调整的合理性分析[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7年12期
9 王宝军;;举重运动训练上挺动作教学[J];山西青年;2017年20期
10 姚明英;;体校举重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及训练管理的对策[J];中华少年;2017年3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麦佳德;中国举重运动成功经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肖闽杰;基于举重训练的可穿戴产品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2 陈培友;举重运动训练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罗丽琴;男子举重运动运员廖辉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
4 周映采;2012年伦敦奥运举重运动项目上挺动作失败归因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5 王雪竹;江苏女子举重队12运会备战期不同阶段训练效果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6 江洋洋;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李发彬抓举及其专项辅助练习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90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890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