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型岩溶区水气相互驱动盖层变形演化及塌陷机理研究
【学位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642.25
【部分图文】:
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岩溶塌陷研究现状科学问题:水气相互驱动下的盖层变形演化及塌陷机理覆盖型岩溶区水气相互驱动盖层变形演化及塌陷机理研究地 质结 构模 型构建盖 层 结 构 特 征盖 层 与 地 下 水 的 关 系盖层下伏溶洞发育特征岩 溶 塌 陷 模 式岩溶塌陷盖层地质结构模型种类构建依据单层透水型 单层阻水型 双层上阻下透型双层上透下阻型塌陷临顶盖盖真包排临地地
图 2-6 广州各岩溶矿区岩溶率随深度变化曲线(据广东省地质局)图 2-7 桂林市区地表和地下溶洞分布随高程变化曲线(据广西水文队)向上开口的岩溶洞隙,是接受塌陷物质的门户和窗口,没有具备开口的岩洞隙,上覆盖层一般不会塌陷。大量的数据表明,岩溶洞隙与塌陷在垂向上有好的对应关系,大的溶洞往往导致规模大的塌陷坑,小的岩溶洞隙形成较小规的塌陷,条状、线状溶蚀洞隙将导致线状的地表塌陷。此外,从区域上讲,岩化程度越高的区域其塌陷规模和数量都较大。我国南方 10 省的塌陷统计数据明,逾 66%的岩溶塌陷发生在岩溶发育强烈,岩溶化程度高的地区,而岩溶弱育区的塌陷个数少,约占总数的 3.7%(康彦仁,1992)。对岩溶区盖层下伏岩溶发育特征的概化,即可大致掌握其地下岩溶化空间发育形态特征。按岩溶化横向和垂向的空间分布特征大致可归纳为 4 种类型,别为单层溶洞型、横向多层溶隙型、竖向单一溶隙型、均布空隙型和网状溶隙型40
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水体补给等条件下导致溶洞地下水位上升后,由于盖层的相对封闭性,溶洞地下水位上方的气体被压缩而无法及时与外界大气连通时,洞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强,所产生的正压将对盖层作用垂直向上的致塌力,当大于盖层的抗塌力时,出现塌陷(图 3-2c)。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秋计;;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开采沉陷模拟[J];科技导报;2013年11期
2 肖先煊;许模;蔡国军;郭健;吴礼舟;;基于潜水渗流模型的地下水实际流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04期
3 肖先煊;夏克勤;许模;虞修竟;袁小铭;;三峡库区某滑坡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3年01期
4 蒋小珍;雷明堂;管振德;;岩溶塌陷灾害的水动力条件危险性评价指标——以广西贵港青云村为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5 许强;;滑坡的变形破坏行为与内在机理[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2期
6 刘秀敏;陈从新;沈强;陈建胜;;覆盖型岩溶塌陷的空间预测与评价[J];岩土力学;2011年09期
7 王滨;李治广;董昕;陈立;;岩溶塌陷的致塌力学模型研究——以泰安市东羊娄岩溶塌陷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4期
8 唐万春;许模;于贺艳;;武广客运专线英德段岩溶塌陷发育规律研究[J];地质与勘探;2011年04期
9 马文瀚;方先知;戴塔根;陈平;;岩溶塌陷稳定性有限元数值模拟[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唐万春;许模;于贺燕;;武广客运专线韶花段岩溶塌陷模式概化研究[J];路基工程;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唐万春;高速铁路厚覆盖型岩溶路基地质工程问题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徐昔保;基于GIS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拟与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欧敏;滑坡演化过程CA预测理论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6年
4 肖明贵;桂林市岩溶塌陷形成机制与危险性预测[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金辉;覆盖型岩溶塌陷临界参数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90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890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