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薄膜结构翘曲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09:40
   薄膜结构在工业生产和尖端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翘曲现象在受压薄膜中非常常见,因此深入研究薄膜结构的翘曲发生和演化在工业生产和尖端科学研究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我们需要抑制功能性薄膜材料发生翘曲以维护其有效周期;另一方面,可调控的薄膜结构翘曲形貌在表面形貌调控、微流器件设计、柔性电子器件制造以及薄膜结构力学参数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通过Foppl-von Karman方程从理论上研究薄膜结构翘曲的后屈曲失稳模式和后屈曲形貌以及翘曲结构受到薄膜裂纹的影响,另外辅以数值模拟手段验证理论分析结果。首先研究了顶部裂纹对于直条状鼓包和电话线鼓包翘曲形貌的影响。我们通过总结文献中关于顶部裂纹的工作来修正已有理论模型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引入顶部裂纹导致的中面位移改进了带顶部裂纹的直条状鼓包的理论结果。而后通过环状鼓包近似方法将带顶部裂纹的直条状鼓包的结果推广到了电话线鼓包中,从而研究了复杂周期顶部裂纹影响下的电话线鼓包形貌。然后给出了顶部裂纹和滑移边界对于直条状鼓包稳定性的影响。顶部裂纹和低泊松比会使得直条状鼓包有利于出现对称的失稳并形成鼓泡,而滑移边界条件和高泊松比则更有利于直条状鼓包出现反对称失稳并形成电话线鼓包。我们还建立了带顶部裂纹的非线性模拟模型,所得结果很好地验证了线性稳定性分析的结果。随后通过坐标变换方法和Koiter展开方法建立了直条状鼓包失稳后屈曲和电话线鼓包翘曲的改进模型,其结果表明周期弯曲边界不利于平板翘曲的发生。此外,我们还进一步通过近似方法求解这个模型得到了直条状鼓包失稳后屈曲和简单周期弯曲边界情形的一阶理论近似解,其中引入了应力的影响并且可以给出直条状鼓包失稳后屈曲的总弹性能变化,但是这个结果存在无法描述脊部高度的变化,这可能是缺少高阶项影响导致的。最后通过数值手段验证了改进电话线鼓包模型的有效性。其中的一阶数值解与一阶理论近似解符合得很好,但是仍然无法描述脊部高度的变化。而改进之后的二阶数值解准确描述脊部高度的变化并且和有限元模拟结果符合得很好,充分说明了改进电话线鼓包模型的有效性。此外,弯曲边界鼓包的弹性能在应力稍大于Euler应力而且显著小于直条状鼓包失稳应力时便会小于直边情形。这个结果指出电话线鼓包可能不经过直条状鼓包失稳而是直接由边界失稳形成。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O484.2
【部分图文】:

折痕,屈曲失稳,褶皱,翘曲


?第1章绪论???膜基底模量比&/乂、无量纲界面能「/凡片/和薄膜中应变&的相图[16]。从屮??可以看到倍周期(period-double)裙皱、折痕(crease)、叠痕(folding)和隆起??(ridging)等的出现需要比较大的应变在应变比较小的时候,主要的失稳模式??为褶皱(wrinkling)和翘曲(buckle-delamination),这也是最为常见的两种薄膜??结构屈曲失稳模式。不同的屈曲模式既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存在并且互相??转化,比如褶皱诱导翘曲发生[17-19]、褶皱和叠痕共存[20-21]以及褶皱到折痕的??转变[22-23]等等。不同屈曲模式的相互转化对于调控表面形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改变薄膜结构的力学性质和几何条件以及加入耦合扩散来调控屈曲模式??的相互转化从而实现薄膜结构表面形貌的调控近年来一直是非线性力学和非平??衡物理的研宄热点和重点[24-29]。此外,屈曲形貌也可以用来测量薄膜结构的力??学性质,包括薄膜的残余应力、弹性模量以及薄膜与基底之间的界面强度等??[30-33]〇??

示意图,裂纹尖端,二维材料,薄膜结构


随着二维材料和生物材料等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新材料的薄快速发展中。得益于新材料的特殊性质,这些薄膜结构往往可以具有化学性质,为薄膜结构拓展了许多新的应用。由于二维材料厚度非非常理想的薄膜材料,由二维材料组成的薄膜结构展现了非凡的43]。研究发现二维材料薄膜结构表面由于晶格错配产生的应力,可能的超晶格结构,进而改变异质结构的能带带隙[35-38]。通过这一特通过应力手段调控二维材料电子结构的器件[39-40],其中通过扭转双现超导的研宄引起了研宄者的广泛关注和跟踪研究[41-43]。生物膜(b活体细菌构成的薄膜,具有组织状性质并且可以提升细菌的耐药性,会出现各种屈曲形貌[44-46]。生物膜结构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抑制有害,另一方面在废物处理、植物保护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等方面有着重49]。总而言之,随着新兴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薄膜结构的屈曲行为与交叉研宄方兴未艾,诸多以往的屈曲研究结果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并且的应用。??Mode?I?Mode?II?Mode?III??

示意图,斑图结构,翘曲,裂纹尖端


图1.5典型的翘曲斑图结构[51-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小方;薄膜结构设计及应用中的主要问题[J];建筑技术开发;1995年03期

2 邵小方,吴健生;薄膜结构最优化裁剪分析[J];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1995年02期

3 DanielL.Schodek;王克洪;;薄膜结构[J];华中建筑;1987年04期

4 史引焕,赵柏儒,赵玉英,李林;Bl结构MoN_x薄膜的制备及物理性能研究[J];物理学报;1988年07期

5 孙长庆,姜恩永,张西祥,吕旗,刘裕光;FeN薄膜的制备及晶体结构分析[J];人工晶体;1988年Z1期

6 陈丽君;X射线薄膜衍射技术及其应用[J];上海钢研;1989年06期

7 周心明,郑家贵,曾家玉,黄天荃,邱淑蓁,蔡亚平,徐晓菲,冯良桓;Si:H薄膜的微结构及输运性质[J];太阳能学报;1989年01期

8 刘付德;曲喜新;;C轴取向AIN薄膜的强电特性分析[J];仪表材料;1989年06期

9 杨殿文;;薄膜结构防水形式的探讨[J];中国建筑防水材料;1989年02期

10 崔砚;;特种材料表面镀TiN薄膜的结构与应力研究[J];导航与控制;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家兴;Fe-Ga薄膜及磁电耦合器件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2 李世琛;薄膜结构翘曲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3 王洁素;二次谐波产生用于探测钙钛矿氧化物及其薄膜物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4 闫静;BiFeO_3薄膜的低温制备及其电学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8年

5 郭婷婷;掺杂HfO_x薄膜的制备与阻变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6 刘明君;平面张拉薄膜褶皱变形机理与调控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7 许睿;一类薄膜结构的智能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徐晶;几种有机半导体薄膜形貌调控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光催化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9 袁大超;c轴取向BiCuSeO基热电薄膜的制备与性能优化[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10 解为梅;掺杂InN薄膜的输运性质与磁学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晏晓岚;ZnO纳米结构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2 薛健璐;反应气氛调控钛氧系薄膜成分、结构及抗菌性能研究[D];海南大学;2017年

3 李俊丽;脉冲激光沉积多晶锗薄膜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4 刘明风;三维有序碳酸钙仿生薄膜的制备[D];厦门大学;2018年

5 高国勤;氧空位与应力对钴铁氧体薄膜磁性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6 李姣;铁酸铋基铁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7 杨凯;大型薄膜结构自适应几何精确建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8 李培;磁场对铁酸铋薄膜电学性质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8年

9 李兵;热稳定DLC薄膜的设计制备及其与纳米添加剂的协同润滑机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10 商克栋;二硫化钼基固体润滑薄膜腐蚀、抗高温高湿氧化及摩擦学行为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91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891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f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