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Hz级热声制冷样机的研究与设计
本文关键词:5000Hz级热声制冷样机的研究与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热声制冷机无运动部件、结构简单、工作寿命长并且可以通过提高工作频率来减小装置尺寸,因此,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冷装置,热声制冷机在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国内,对于高频的热声制冷机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本文将热声制冷机的工作频率提高到5000Hz,进行了高频热声制冷机的理论基础、谐振管的声腔模态、样机内流场、温度场等研究工作以及样机的研制和实验的验证:1.以线性热声理论为基础,从声学、热力学以及动力学角度研究了热声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分析并总结高频热声制冷机的研究难点。2.进行了半波长驻波型热声制冷机的结构参数分析,利用无因次化的方法对板叠的长度和中心位置2个参数进行了数值优化,从理论上提高了热声制冷机的制冷性能。3.对谐振管声腔模态进行研究分析,确定该样机的基频为5012.57Hz,截止频率为7308.55Hz。4.研究热声制冷机内的流场、温度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谐振管中压力与速度的相位差始终维持在90。,声功损耗主要集中在回热器上,在板叠间隙中,由于气体的粘滞性,造成靠近固体处的速度接近于零,气体沿固体形成温度梯度,温降约为15K。5.组装实验样机,进行样机制冷性能的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频率为5012.57Hz,平均气压为0.1MPa,平均室温为15℃的工况下,该实验得到的冷热端最大温差为3K,最大温降为1.5K。
【关键词】:热声制冷机 5000Hz 声腔模态 流场、温度场 样机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6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微型热声制冷机的研究意义9
- 1.2 热声理论的研究进展9-11
- 1.3 热声制冷装置的研究进展11-14
- 1.4 热声制冷装置微型化的研究进展14-16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6-17
- 第二章 热声制冷机的理论基础研究17-25
- 2.1 声波特性17-18
- 2.2 热力学模型18-19
- 2.3 线性热声理论19-22
- 2.3.1 基本热声方程19-21
- 2.3.2 声功流21
- 2.3.3 总能流21-22
- 2.4 热声制冷机的工作原理22-23
- 2.5 高频热声制冷机的难点分析23-24
- 2.6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高频热声制冷机结构参数分析与优化设计25-32
- 3.1 热声制冷机总体设计方案25
- 3.2 热声制冷机的结构参数分析25-28
- 3.2.1 运行工况参数25-27
- 3.2.2 结构参数27-28
- 3.3 板叠参数的优化设计28-30
- 3.4 本章小结30-32
- 第四章 驻波型热声制冷机声腔模态计算与分析32-38
- 4.1 谐振管模型的建立32-33
- 4.2 谐振管中声波截止频率计算33-34
- 4.3 谐振管中气体模态的计算34-37
- 4.3.1 模型的建立35
- 4.3.2 自由模态的计算35
- 4.3.3 计算结果分析35-36
- 4.3.4 结果对比分析36-37
- 4.4 本章小结37-38
- 第五章 热声制冷机流场、温度场仿真38-46
- 5.1 谐振管中流场特性分析38-39
- 5.2 谐振管中流场仿真模拟39-43
- 5.2.1 利用DeltaE软件的仿真计算39-41
- 5.2.2 利用Fluent软件的仿真模拟41-43
- 5.3 板叠间隙气体的流场、温度场仿真模拟43-44
- 5.4 本章小结44-46
- 第六章 5000Hz热声制冷样机的试制与实验46-54
- 6.1 实验样机的试制46-50
- 6.1.1 声驱动器的选择47-48
- 6.1.2 回热器的试制48
- 6.1.3 换热器的试制48-49
- 6.1.4 谐振管的试制49-50
- 6.2 制冷性能实验50-53
- 6.2.1 实验平台的搭建50-52
- 6.2.2 测试及结果分析52-53
- 6.3 本章小结53-54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54-56
- 7.1 全文总结54-55
- 7.2 工作展望55-56
- 致谢56-57
- 参考文献57-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兆慈,徐烈,张存泉,邓东泉,孙恒;热声制冷技术的研究状况[J];深冷技术;2001年01期
2 刘煜,刘益才,郭方中;声驱动热声制冷机设计研究[J];真空与低温;2003年01期
3 籍顺心;;小型热声制冷机的优化[J];声学学报;2007年02期
4 胡鹏;李青;李正宇;李强;;微型热声制冷机的试验研究[J];低温工程;2007年03期
5 石华林;;热声制冷技术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展望[J];机电信息;2010年06期
6 鄢红春;常江;吴浩泉;;热声制冷效应验证的实验设计[J];声学技术;2013年02期
7 袁鹏,,寿卫东;热声制冷效应的实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热能工程版);1995年06期
8 何家宁,尹志宏,董卫民,杨丽芳;一种新型的热声制冷机[J];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9 李国强,徐洪涛,李蒙沂,袁秀玲;热声制冷的应用与分析[J];制冷;2001年02期
10 金滔,王本仁,张淑仪;热声制冷的研究现状[J];应用声学;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忠军;李正宇;李青;周刚;李强;;串列热驱热声制冷机的发展[A];第九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毕文明;常士楠;;热声制冷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及发展方向[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家林;郑学林;;热声制冷技术的研究与进展[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戴巍;;热声制冷技术的研究前沿及进展[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晓青;陈宇;;热声制冷机的工程优化设计[A];第六届全国低温与制冷工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杜维明;徐明仿;王从飞;;热声制冷的研究及发展[A];第六届全国低温与制冷工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丁国忠;郭方中;张晓青;吴锋;;高效热声制冷机的关键设计参数研究[A];第八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暨中国航天低温专业信息网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丽娟;董卫;;太阳能热声制冷技术发展与展望[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冯仰浦;张肇剡;陈光明;郑炜;;热声制冷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低温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金滔;陈国邦;应哲强;颜鹏达;甘智华;;热声制冷中的工质选择[A];第四届全国低温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佘惠敏;学科发展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N];经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鹏;高频微型声驱动热声制冷机的理论探索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7年
2 康慧芳;高频行驻波型热驱动热声制冷机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治汶;热声制冷系统结构优化实验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年
2 丁琦;5000Hz级热声制冷样机的研究与设计[D];东南大学;2016年
3 欧阳录春;扬声器驱动热声制冷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柳玉林;机械谐振式热声制冷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冯玲;微型热声制冷机及关键元件的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胡鹏举;热声制冷机制冷机制数值模拟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彤;磁致伸缩换能器驱动的热声制冷机微型化基础问题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8 葛欢;热声制冷机中声学非线性效应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9 李照龙;扬声器驱动热声制冷机结构优化与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郭峰;高频微型驻波热声制冷机基础问题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5000Hz级热声制冷样机的研究与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9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