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强震区某千枚岩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18 19:51
  在对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变形特征开展详细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钻探验证查明了滑坡基本特征。通过滑坡成因机制的分析研究,认为千枚岩滑坡变形破坏机制主要为陡倾结构面控制作用下的滑移—拉裂,属中型牵引式岩质滑坡。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结合定量计算对滑坡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滑坡堆积体稳定性较差,安全储备严重不足,严重威胁公路的安全运营,为此提出了经济合理的滑坡治理措施建议,以保证公路的安全运营。 

【文章来源】:山西建筑. 2020,46(19)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强震区某千枚岩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滑坡右侧滑壁

滑坡分布,全貌,坡度,后壁


滑坡分布高程1 534 m~1 600 m,滑坡轴向长度约75 m,沿公路长约60 m,面积约4.0×103m2,滑坡体厚度约15 m,估算总方量约6×104m3,属中型牵引式岩质滑坡,滑坡主滑方向约272°;滑坡体平面上整体呈圈椅状,滑坡后壁与滑体之间已形成高差约8 m~15 m的滑动台坎,滑坡后壁坡度一般40°~50°不等,滑坡中部坡度一般25°~30°,滑坡前缘较陡立向外临空,坡度45°~60°,临近公路处局部60°~75°,前缘距离公路最大高差约15 m~20 m,如图1所示。2)滑坡边界特征。

强震区某千枚岩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滑坡左侧滑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茂汶─汶川段岷江两岸滑坡分布规律[J]. 晏鄂川,刘汉超,张倬元.  山地研究. 1998(02)
[2]龙门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和地震活动及动力学[J]. 邓起东,陈社发,赵小麟.  地震地质. 1994(04)



本文编号:2985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985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4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