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条件下泥石流堰塞坝的溃决过程
发布时间:2021-05-10 15:03
[目的]对不同因素作用下的泥石流堰塞坝溃决过程进行试验研究,为泥石流堰塞坝的灾害防治和灾后重建等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开展了不同来水流量、坝体形态、黏粒含量、坝高和初始含水量条件下的溃决试验。将漫顶溃决过程分为4个阶段:坡面侵蚀过程、陡坎侵蚀过程、下切和侧向侵蚀过程和衰退过程。此外,分析了泥石流堰塞坝坝体破坏机理,并给出下游坡面泥沙起动临界条件的计算式。[结果]溃决流量与来水流量之间呈非线性正相关;溃决洪峰流量随着背水坡坡度增加而增加;溃决洪峰流量随着坝高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泥石流堰塞坝坝体黏粒含量与溃决洪峰流量之间整体呈现负相关;溃决洪峰流量随着土体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缓慢降低,但变化的范围不大。[结论]在泥石流堰塞坝溃决的不同因素中,坝高和黏粒含量影响最大,来水流量次之,背水坡度和初始含水量影响最小。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20,40(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装置
1.2 试验工况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侵蚀过程
2.2 溃口演化特征
2.3 不同因素对溃决过程的影响
2.3.1 来水流量的影响
2.3.2 背水坡坡度的影响
2.3.3 坝高的影响
2.3.4 黏粒含量的影响
2.3.5 初始含水量的影响
3 机制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烧房沟滑坡型泥石流工程治理及效果分析[J]. 卜祥航,唐川,屈永平,常鸣,程霄. 工程地质学报. 2016(02)
[2]西藏古乡沟泥石流堰塞湖演化规律[J]. 吕立群,王兆印,漆力健,韩鲁杰. 泥沙研究. 2015(05)
[3]四川汶川高家沟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启动机理研究[J]. 高波,任光明,王军,王猛,刘彬,王杰,余天斌.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4(04)
[4]高家沟泥石流和深溪沟泥石流灾害特征[J]. 郭晓军,向灵芝,周小军,杨伟. 灾害学. 2012(03)
[5]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特大型泥石流形成机制及堵江机理研究[J]. 甘建军,孙海燕,黄润秋,汤勇,范崇荣,李前银,许向宁. 灾害学. 2012(01)
[6]四川绵竹清平乡文家沟“8·13”特大泥石流灾害[J]. 游勇,陈兴长,柳金峰. 灾害学. 2011(04)
[7]汶川震区文家沟泥石流成灾机理与特征[J]. 倪化勇,郑万模,唐业旗,徐如阁,王德伟,陈绪钰,宋志. 工程地质学报. 2011(02)
[8]汶川震区映秀镇“8·14”特大泥石流灾害调查[J]. 唐川,李为乐,丁军,黄翔超.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01)
[9]舟曲白龙江堰塞排险与应急疏通减灾工程管理认知[J]. 刘宁. 中国工程科学. 2011(01)
[10]汶川地震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灾害调查研究[J]. 余斌,马煜,吴雨夫. 工程地质学报. 2010(06)
博士论文
[1]泥石流与主河水流交汇机理及其河床响应特征[D]. 陈德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0
硕士论文
[1]汶川震区典型泥石流堵江可能性分析[D]. 黄翔超.成都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79570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20,40(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装置
1.2 试验工况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侵蚀过程
2.2 溃口演化特征
2.3 不同因素对溃决过程的影响
2.3.1 来水流量的影响
2.3.2 背水坡坡度的影响
2.3.3 坝高的影响
2.3.4 黏粒含量的影响
2.3.5 初始含水量的影响
3 机制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烧房沟滑坡型泥石流工程治理及效果分析[J]. 卜祥航,唐川,屈永平,常鸣,程霄. 工程地质学报. 2016(02)
[2]西藏古乡沟泥石流堰塞湖演化规律[J]. 吕立群,王兆印,漆力健,韩鲁杰. 泥沙研究. 2015(05)
[3]四川汶川高家沟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启动机理研究[J]. 高波,任光明,王军,王猛,刘彬,王杰,余天斌.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4(04)
[4]高家沟泥石流和深溪沟泥石流灾害特征[J]. 郭晓军,向灵芝,周小军,杨伟. 灾害学. 2012(03)
[5]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特大型泥石流形成机制及堵江机理研究[J]. 甘建军,孙海燕,黄润秋,汤勇,范崇荣,李前银,许向宁. 灾害学. 2012(01)
[6]四川绵竹清平乡文家沟“8·13”特大泥石流灾害[J]. 游勇,陈兴长,柳金峰. 灾害学. 2011(04)
[7]汶川震区文家沟泥石流成灾机理与特征[J]. 倪化勇,郑万模,唐业旗,徐如阁,王德伟,陈绪钰,宋志. 工程地质学报. 2011(02)
[8]汶川震区映秀镇“8·14”特大泥石流灾害调查[J]. 唐川,李为乐,丁军,黄翔超.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01)
[9]舟曲白龙江堰塞排险与应急疏通减灾工程管理认知[J]. 刘宁. 中国工程科学. 2011(01)
[10]汶川地震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灾害调查研究[J]. 余斌,马煜,吴雨夫. 工程地质学报. 2010(06)
博士论文
[1]泥石流与主河水流交汇机理及其河床响应特征[D]. 陈德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0
硕士论文
[1]汶川震区典型泥石流堵江可能性分析[D]. 黄翔超.成都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79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17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