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某水电站坝前泥石流沟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9 18:03
所述泥石流沟位于西北地区黄河干流上,通过对该典型泥石流冲沟的地质环境、沟谷特征以及泥石流活动特征的论述,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泥石流沟物质组成和动力学特征,为黄河上游地质环境相似的泥石流灾害研究和防治提供了一个典型实例和依据。
【文章来源】:西北水电. 2020,(04)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泥痕特征照片
在沟口处取试样进行试验,颗粒百分比含量如图2。根据实验结果,洪积扇中大于2 mm的颗粒含量高达82.1%,小于2 mm的颗粒含量为17.9%,在细粒中粉粒及黏粒含量仅为1.6%,说明泥石流堆积物中粗颗粒含量较高,细颗粒含量较少。试样的Cu为28.27,远大于5,且曲率系数Cc值亦大于3,说明堆积物中缺失某一粒组的颗粒,总体为级配不良的碎石土。根据堆积物粒径组成判断,该沟总体为无明显结构的稀性泥石流。3 动力学参数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澜沧江扎泥沟泥石流特征研究[J]. 胡华,王蕾,司富生. 西北水电. 2017(06)
[2]黄河上游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以吴石沟泥石流为例[J]. 吕剑,任光明,王杰.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5(03)
[3]水电站厂区遭遇泥石流灾害的思考[J]. 王正旭. 中国减灾. 2002(02)
本文编号:3256900
【文章来源】:西北水电. 2020,(04)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泥痕特征照片
在沟口处取试样进行试验,颗粒百分比含量如图2。根据实验结果,洪积扇中大于2 mm的颗粒含量高达82.1%,小于2 mm的颗粒含量为17.9%,在细粒中粉粒及黏粒含量仅为1.6%,说明泥石流堆积物中粗颗粒含量较高,细颗粒含量较少。试样的Cu为28.27,远大于5,且曲率系数Cc值亦大于3,说明堆积物中缺失某一粒组的颗粒,总体为级配不良的碎石土。根据堆积物粒径组成判断,该沟总体为无明显结构的稀性泥石流。3 动力学参数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澜沧江扎泥沟泥石流特征研究[J]. 胡华,王蕾,司富生. 西北水电. 2017(06)
[2]黄河上游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以吴石沟泥石流为例[J]. 吕剑,任光明,王杰.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5(03)
[3]水电站厂区遭遇泥石流灾害的思考[J]. 王正旭. 中国减灾. 2002(02)
本文编号:3256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256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