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汶川、芦山和九寨沟地震滑坡各影响因子贡献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5 11:54
  地震滑坡的影响因子众多,在不同地震中,起控制作用的因子也不一致。文章通过收集整理汶川、芦山和九寨沟地震滑坡的数据库资料,采用贡献率分析和层次分析方法,计算出汶川、芦山和九寨沟三次大震中发生滑坡的各斜坡倾角、高程(差)、倾向以及地震烈度、PGA、震中距6项因子的贡献指数和它们的综合贡献率。结果显示:在斜坡高程影响因子中,高差在1 000~2 500 m范围内的属于地震滑坡数量最多的;在斜坡倾角影响因子中,坡角在20°左右的是地震滑坡数量最多的;斜坡倾向对地震滑坡的影响较小;PGA、地震烈度与地震滑坡数量占比和面积占比具有明显的正相关;震中距与地震滑坡的数量占比和面积占比具有明显的衰减特性。 

【文章来源】:四川地震. 2020,(0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汶川、芦山和九寨沟地震滑坡各影响因子贡献对比分析


三个地震不同倾角下的数量和面积贡献率

烈度,地震烈度,芦山


地震烈度是描述一个地区地面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基于上述三个地震的地震滑坡数据库和地震烈度,可以得到三个地震滑坡数量和面积贡献率的统计结果(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1)汶川地震中,随着烈度的增加,滑坡个数占比和面积占比也随之增加,表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2)芦山地震中,地震滑坡在Ⅶ度区出现最多,在Ⅶ度至Ⅸ度区内,地震滑坡个数呈现下降趋势;(3)九寨沟地震在Ⅶ度至Ⅸ度区内出现集中滑坡现象,其他区极少出现滑坡,体现地震滑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高程,山脊,九寨沟,地形


选取高程、倾角、倾向作为影响地震滑坡发生的地形影响因子,统计其与滑坡数量和面积贡献率的关系(见图2~4)。研究区内数字高程模型(DEM)来自于STRM3的地形数据,分辨率为90 m。从图2可以看出:(1)地震滑坡比较集中分布在坡位较高处。坡高处有利于产生临空面,更容易产生滑坡。九寨沟地震中发现山脊的滑坡是最多的,因为极震区面积小,地形起伏大,更易产生高陡临空面。与此同时,存在山脊放大效应也加重了山脊的震动程度,在山脊处产生了大量滑坡。(2)九寨沟所处海拔较高,如果用高差来表示,那么包括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地震滑坡数量峰值就均出现在500~2 000 m高差位置。由图3可知,斜坡倾向因子对地震滑坡的影响无明显规律。从图4可以看出:倾角在20°左右的斜坡产生的滑坡数量最多,跟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MS7.0地震触发滑坡全景[J]. 许冲,王世元,徐锡伟,张合,田颖颖,马思远,房立华,鲁人齐,陈立春,谭锡斌.  地震地质. 2018(01)
[2]2013年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触发滑坡[J]. 许冲,徐锡伟,郑文俊,魏占玉,谭锡斌,韩竹军,李传友,梁明剑,李志强,王虎,王明明,任俊杰,张世民,何仲太.  地震地质. 2013(03)
[3]2008年汶川地震滑坡详细编目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分析[J]. 许冲,徐锡伟,吴熙彦,戴福初,姚鑫,姚琪.  工程地质学报. 2013(01)
[4]汶川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数量及其密度特征分析[J]. 黄润秋,李为乐.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9(03)
[5]汶川大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与特征研究[J]. 许强.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9(02)
[6]四川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J]. 吴树仁,石菊松,姚鑫,王涛,汪华斌.  地质通报. 2008(11)



本文编号:3301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301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7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