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玉树泥流滑坡特征和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31 12:04
  青藏高原变暖变湿,滑坡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区域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活动。泥流滑坡和热融滑塌、融冻泥流是季节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的特殊滑坡类型,形态上相似,很难区分。同时,对青藏高原泥流滑坡灾害关注程度低,研究较少。以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直美村2017年9月7日泥流滑坡事件为例,利用实测数据、多时相遥感影像和无人机数据等多源数据和雷达技术手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表明:滑坡发生在坡积扇,主滑段平均厚度约5m,体积约2.4×104m3,滑体的滑动方向和重力作用过程一致,依据滑坡三级分类系统属于堆积土浅层小型牵引式滑坡,其形成和发育与当地地质条件、连续降水和冻融循环作用有关;然后进一步总结泥流滑坡、热融滑塌和融冻泥流的特征,认为玉树滑坡是季节冻土区的泥流滑坡。该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泥流滑坡和青藏高原斜坡灾害的科学认识。 

【文章来源】:冰川冻土. 2020,42(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玉树泥流滑坡特征和成因分析


滑坡区域遥感影像时间序列(白色曲线为滑坡边界)

地表,源区


借助DEM数据和方格网法对玉树滑坡特征参数进行了估算。图3(a)是滑坡发生前后DEM的差值,反映了滑坡造成的地表高差变化。图3(b)是滑坡过程中土体运动造成的地表下降和上升,反映出地表物质运移特征。估算结果表明:滑坡体高程差为57m,滑体中轴长474m,面积约1.6×104m2,体积约2.4×104m3。滑坡源区范围有0.48×104m2,源区中部高差约5m,估算滑体体积约为2.4×104m3,与模型估算基本一致。滑坡后缘洼地宽65m,高差约11m;滑坡长约90m,长宽比为1.4,属狭长型滑坡;基底岩层较缓,约3°,大块岩石多呈菱形或楔形且长轴方向沿滑动走向,初步认为滑动面与基岩平行。剪出口宽约23m,两侧有多条剪切裂缝,而坡顶仅有细小裂痕。滑坡主要是斜坡坡积物沿河道推移形成,滑体物质结构松散,主要为黏土、碎石、块石、泥岩风化物及河道沉积物。依据无人机调查数据和滑坡估算结果,可将滑坡体划分为滑坡源区、流通铲刮区和堆积区,如图4所示。滑坡源区位于后缘洼地到河谷段,顶部海拔约4 554m,剪出口大致在4 535m,坡度为11.3°,源区面积0.48×104m2,土方量1.79×104m3。流通铲刮区分布在4 520~4 535m之间,滑坡源区滑块突然失稳下滑后,以巨大的动能推挤、铲刮下部土体及河道表面原有松散堆积物向前运动,形成了宽38m,长175m,铲刮土方量约0.38×104m3,同时在两侧堆积物约600m3。堆积区由于滑坡体运动速度变缓,后部土体向前挤压堆积,堆积物最大厚度约5m,海拔介于4 500~4 520m,顺滑长度224m,面积7 960m2,体积约4 530m3。

剖面图,中轴线,剖面,源区


滑坡主要是斜坡坡积物沿河道推移形成,滑体物质结构松散,主要为黏土、碎石、块石、泥岩风化物及河道沉积物。依据无人机调查数据和滑坡估算结果,可将滑坡体划分为滑坡源区、流通铲刮区和堆积区,如图4所示。滑坡源区位于后缘洼地到河谷段,顶部海拔约4 554m,剪出口大致在4 535m,坡度为11.3°,源区面积0.48×104m2,土方量1.79×104m3。流通铲刮区分布在4 520~4 535m之间,滑坡源区滑块突然失稳下滑后,以巨大的动能推挤、铲刮下部土体及河道表面原有松散堆积物向前运动,形成了宽38m,长175m,铲刮土方量约0.38×104m3,同时在两侧堆积物约600m3。堆积区由于滑坡体运动速度变缓,后部土体向前挤压堆积,堆积物最大厚度约5m,海拔介于4 500~4 520m,顺滑长度224m,面积7 960m2,体积约4 530m3。3.3 滑坡成因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藏高原季节冻土区土壤冻融过程水热耦合特征[J]. 戴黎聪,柯浔,张法伟,杜岩功,李以康,郭小伟,李茜,林丽,曹广民.  冰川冻土. 2020(02)
[2]GPS及InSAR数据支持下的甘肃黑方台滑坡监测云平台设计与分析[J]. 王毅鹏,张永志,赵超英,刘晓杰,张颖云.  测绘通报. 2019(08)
[3]利用国产遥感卫星进行金沙江高位滑坡灾害灾情应急监测[J]. 唐尧,王立娟,马国超,贾虎军,靳晓.  遥感学报. 2019(02)
[4]全球冰冻圈灾害高风险区:影响与态势[J]. 王世金,效存德.  科学通报. 2019(09)
[5]GLDAS和CLDAS融合土壤水分产品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适用性评估[J]. 崔园园,覃军,敬文琪,谭桂容.  高原气象. 2018(01)
[6]青藏高原自然灾害发育现状与未来关注的科学问题[J]. 崔鹏,贾洋,苏凤环,葛永刚,陈晓清,邹强.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09)
[7]基于变系数回归模型的三峡库区滑坡位移预测[J]. 喻孟良,梅红波,李冀骅,赵慧,吴润泽.  地球科学. 2016(09)
[8]气候变暖背景下称多县近54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铁吉新,赵全宁,马林.  青海草业. 2015(04)
[9]利用无人机影像进行滑坡地形三维重建[J]. 王鹤,刘军,王秋玲.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12)
[10]Mountain hazard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s[J]. Peng Cui,Yang Jia.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5(04)



本文编号:3374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374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1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