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汶川震区北川县泥石流流域崩滑体时空演变特征

发布时间:2021-09-07 19:15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规模同震山体滑坡,随后的强降雨又引发新的山体滑坡,滑坡形成的松散固体物质成为后续泥石流灾害的主要物质来源。为探究强震区泥石流流域崩滑体时空演变特征,文章以北川县魏家沟等8条泥石流流域为例,选取8期遥感影像(2008年震后、"9. 24"泥石流发生后、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解译崩滑体,统计其空间分布特征。此外,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VFC)及植被覆盖度恢复率(VCRR)。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崩滑体发育面积在强降雨作用后达到峰值,随后呈稳定恢复状态,面积逐年减小。崩滑体在高程900~1 100 m范围、坡度30°~45°范围、坡向90°~135°范围、距沟道150 m范围内发育面积最大。流域内植被覆盖度在2008年"9. 24"泥石流灾害后最低,随后呈稳定恢复。自震后到2010年的时期内,植被覆盖度恢复率中等以下区域较多,植被恢复程度较低。2011年之后,流域内大多区域处于植被覆盖度恢复率中等以上等级,植被恢复程度较高。到2016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已恢复至较高水平... 

【文章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0,47(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汶川震区北川县泥石流流域崩滑体时空演变特征


研究区位置及泥石流流域概况

面积,岩土,坡面,总面积


研究区的震后崩滑体分布如图2所示。汶川地震发生后,研究区发生大量崩塌滑坡,导致坡面岩土体极为松动。解译的崩滑体总面积达145.9×104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9%。2008年9月24日,北川县遭遇持续性暴雨,促使原有不稳定岩土体进一步滑动,崩滑体面积进一步扩大,同时又产生部分新增崩滑体。因而,“9.24”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研究区崩滑体总面积达到峰值,为177.3×104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7%。并在随后几年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研究区内未再发生强震、暴雨等强大的外动力作用,崩滑体活动性下降,面积减少。同时,随着坡面植被逐渐恢复,进一步抑制崩滑体活动。2011年,崩滑体面积有了显著减少,并在其后保持稳定恢复状态。研究区历年降雨量、植被覆盖度及崩滑体总面积的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3.1 崩滑体在高程上的分布与演化分析

空间分布,植被覆盖度,降雨量,海拔


从图4可以看出,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崩滑体在高程700~1 500 m范围内发育面积较大。其中,900~1 100 m范围内崩滑体最为发育,总面积为49.3×104m2;其次为1 100~1 300 m范围崩滑体较为发育,总面积为35.9×104m2;这与Tang等[18]的统计结果基本一致。“9.24”泥石流灾害发生后,高程900~1 100 m范围内崩滑体面积为61×104m2,1 100~1 300 m范围崩滑体面积为45.1×104m2。总体来看,崩滑体在1 300~1 500 m范围内密度比最大。由此说明,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岩土体较为松散,在地震、暴雨等外界因素的诱发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但随着海拔的进一步升高,崩滑体的面积有所减少,但其密度比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震后几年内各位置的滑坡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海拔较低地区恢复程度较差,海拔大于1 500 m地区恢复程度最高,其密度比减少最快,700~1 500 m地区崩滑体呈稳定恢复状态。图4 崩滑体在高程上的空间分布规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汶川地震高烈度区崩滑流灾害区域预警[J]. 温铭生,刘传正,刘艳辉,方志伟.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9(01)
[2]四川汶川县佛堂坝沟“7·10”泥石流调查研究[J]. 曹晨,余斌,马二龙,刘双.  泥沙研究. 2019(01)
[3]基于FLO-2D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以四川省汶川县绵虒镇簇头沟为例[J]. 龚柯,杨涛,夏晨皓,杨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7(06)
[4]尼泊尔Ms 8.1级地震活动构造及次生地质灾害研究[J]. 武新宁,易俊梅,周淑丽,殷志强,徐永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7(04)
[5]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成生规律研究[J]. 刘传正,温铭生,刘艳辉,刘秋强,顾笑筱.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6(05)
[6]汶川地震区灾后植被恢复时空过程及特征——以都江堰龙溪河流域为例[J]. 李京忠,曹明明,邱海军,薛冰,胡胜,崔鹏.  应用生态学报. 2016(11)
[7]汶川强震区群发性泥石流特征研究——以四川省都江堰龙池“8·13”群发泥石流为例[J]. 马煜,余斌,李彩侠,曾晋.  灾害学. 2014(03)
[8]强震区都江堰市龙池镇泥石流物源的遥感动态演变[J]. 常鸣,唐川,蒋志林,马国超.  山地学报. 2014(01)
[9]基于NDVI监测5.12震后岷江河谷映秀汶川段滑坡体植被恢复[J]. 许积层,卢涛,石福孙,唐斌,慕楠.  植物研究. 2012(06)
[10]汶川地震区绵远河流域泥石流形成区的崩塌滑坡特征[J]. 常鸣,唐川,李为乐,赵学宏,黄翔超.  山地学报. 2012(05)

硕士论文
[1]岷江中下游典型区泥石流物源演化及敏感性评价研究[D]. 杨涛.成都理工大学 2018
[2]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方法研究[D]. 李苗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3



本文编号:3390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390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2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