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石家庄太行山区残坡积土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2 07:13
  通过收集石家庄太行山区典型残坡积土地质环境资料,选取高家峪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太行山区典型残坡积土滑坡组构特征、变形成因、发育阶段的基础上,建立滑坡地质模型及数值模型,从滑坡位移、最小主应力、剪应变增量等方面分析滑坡支护前后变形机理。结果表明,切脚后的滑坡坡脚是最不稳定的部位,滑坡剪出口分布在中下部,简易支护后可提高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尤其是坡脚位置;滑坡变形可分为蠕动变形、基本稳定、前部失稳坍塌、趋于稳定等4个阶段,在前2个阶段采用可行的支护方案有利于提高切脚滑坡的稳定性。 

【文章来源】:水力发电. 2020,46(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石家庄太行山区残坡积土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井陉地区降雨量

石家庄太行山区残坡积土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监测点位移变化

云图,前缘


从滑坡位移云图可知,滑体位移变化较大的部位是前缘,图6为支护前后滑坡前缘位移变化。从图6可知,支护前,滑坡前缘中间位移最大,下部位移最小,反映出在没有支护作用下滑体以浅层滑移为主,不一定沿岩土交界面滑动。结合滑体碎石含量较高,前缘中部碎块石在滑坡蠕滑变形阶段及外部因素影响下掉块形成空腔,加剧空腔中上部坍塌,局部形成溯源性破坏。支护后,受挡墙支护作用影响,滑坡前缘位移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有效防止滑坡沿前缘中部剪出破坏。2.3.2 滑坡最小主应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黑方台陈家8#静态液化型黄土滑坡变形特征及成因机理[J]. 亓星,许强,朱星,彭大雷,巨袁臻,李骅锦.  地质科技情报. 2018(05)
[2]焦家崖头北部13号滑坡变形破坏演化机制[J]. 宋登艳,张茂省,慕焕东,王威,王娟娟.  地质通报. 2018(07)
[3]多滑动面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 艾挥,吴红刚,冯文强,陈小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8(01)
[4]恩施盆地典型红砂岩斜坡破坏机理试验研究[J]. 杜毅,晏鄂川,肖尚德,柳万里,李庆伟.  地质科技情报. 2018(01)
[5]隧道-滑坡体系应力变形机理模型试验研究[J]. 秦睿,陈小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29)
[6]六盘山东麓断裂带滑坡类型与变形机理研究——以泾河源区为例[J]. 王高峰,王爱军,陈宗良,姚亚辉,李永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7(02)
[7]降雨诱发震后松散堆积滑坡的启动试验研究[J]. 汤明高,许强,李九乾,罗剑,匡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6(04)
[8]云南昭通窝子箐滑坡稳定性分析[J]. 郭宁,张俊义,杨秀元,姚亚辉,张卫强.  山地学报. 2016(03)
[9]暴雨作用下铜仁地区典型滑坡变形机理研究[J]. 李新卫,晏鄂川,李辉.  人民长江. 2016(07)
[10]龚家方Ⅳ号斜坡监测及变形机理分析[J]. 刘广宁,黄波林,陈小婷,王世昌.  人民黄河. 2012(11)



本文编号:3450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450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8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