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G/O/W微分散体系实现甲酸/三辛胺-正辛醇体系萃取分离

发布时间:2021-12-10 08:36
  以络合萃取法实现了稀溶液中甲酸的富集。确定了高分配系数的萃取体系。根据传质基本方程建立了传质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油/水体系中的传质过程,确定传质控制步骤为甲酸自水相至水/油界面的传质。计算了分散尺寸对体系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水/油相比高,体系的传质系数低,界面积小,以油/水微分散乳液实现萃取过程,传质效率仍不高。引入惰性气体,并构建气/油/水体系,计算并分析了气/油/水体系中的传质过程并优化了气相加入量,结果表明,气相的加入可以有效促进传质过程。设计了双重膜分散设备,制备了微米尺度的气/油/水双重乳液,并以此实现了稀溶液中甲酸的高效富集。 

【文章来源】:化工学报. 2020,71(09)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G/O/W微分散体系实现甲酸/三辛胺-正辛醇体系萃取分离


O/W体系的传质微单元示意图

传质,油滴,甲酸,液膜


图2给出了油滴尺寸为1 mm,水/油体积比分别为25∶1、50∶1、75∶1和100∶1,假设保证油/水界面处TOA和甲酸的浓度均为0时,油滴内TOA和水相液膜内甲酸的累计传质量nTOA和nHCOOH的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相比增大,液膜逐渐增厚,油滴中TOA的传质速率显著大于水相液膜中甲酸的传质速率。根据Wilke-Chang模型[35]可计算得络合产物在油相中的传质系数为7.2×10-11m2/s。因络合物的待传质量由到达油/水界面处甲酸的量决定,小于TOA在油滴中的传质量,且TOA和络合物传质系数相差不显著,可认为传质过程不由络合物的传质过程控制,且可认为TOA和络合物在油滴内的传质为独立的传质过程。因此,在水/油相比大于25∶1时,萃取过程由甲酸自水膜内向油/水相界面的扩散传质过程控制,以下可单独针对液膜内的传质过程进行计算。图3给出了水/油体积比为75∶1,油滴平均直径dO分别为1 cm、5 mm、1 mm、500μm和100μm时,水相中甲酸浓度随传质时间的降低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分散尺寸的减小,油/水体系被分成更小的传质单元,传质单元中的液膜厚度逐渐减小,溶质在水相中的扩散距离减小,导致水相中传质速率增快。

变化曲线,水相,液膜,溶质


水相液膜中溶质的浓度变化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应精馏回收糠醛生产中产生的甲酸和醋酸[J]. 王晓伟,李凭力,岳昌海,杨万典,侯文贵.  化学工程. 2013(04)
[2]微尺度下非均相反应的研究进展[J]. 骆广生,王凯,吕阳成,王玉军,徐建鸿.  化工学报. 2013(01)
[3]低浓度甲酸溶液回收的研究方法[J]. 孙博,许松林.  天津化工. 2009(03)
[4]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双酚A[J]. 李鱼,刘建林,王晓丽,翦英红,董德明,黎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11)
[5]一种从有机废水中获取甲酸的方法[J]. 张晓娟,唐丽华,陈恩之,贾长英,邵英贵.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04)
[6]从醇/酮装置酸性废水中回收甲酸[J]. 张晓娟,唐丽华,贾长英,陈红,陈恩之,周亚绵.  化工环保. 2005(06)
[7]络合萃取技术在极性有机物稀溶液中的应用进展[J]. 李德亮,崔节虎,秦炜.  化工进展. 2004(06)
[8]三辛胺萃取有机羧酸的机理(Ⅰ)──三辛胺-醋酸体系[J]. 文梅,杨义燕,戴猷元,汪家鼎.  化工学报. 1998(03)
[9]醋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J]. 嫡丽巴哈,杨义燕,戴猷元.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993(02)
[10]水、甲酸、乙酸分离的研究[J]. 张培辉,韦奇,朱卫东,沈国强.  石油化工. 1993(04)



本文编号:3532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532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d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