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冗余性人机界面:概念、设计方法和应用

发布时间:2017-05-10 04:05

  本文关键词:冗余性人机界面:概念、设计方法和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机界面是人与现实世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交流的平台,它是由人与硬件、软件结合而构成的。现实世界的应用程序可以是从自然环境到工程设备或工件的任何事物。在人机界面和它的设计方法上,很多人做过相应的研究。但是,在现有的文献中,很少有人注意到界面中的鲁棒性。鲁棒性是一个系统(在本文中指的是人机面)具有的一般能力,即当系统受到局部损坏或干扰时能够继续进行工作。另外,现有的人机界面的设计方法并不能解决人机界面中高强度的鲁棒性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动机就是找到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本文的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1)在人机界面领域,探索一种新的结构来增加界面中的鲁棒性;(2)提出一种更为系统和合理的人机界面设计方法。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全面回顾了有关人机交系统和交互系统的设计方法的相关文献,这使得我们对最初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确认。接下来,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冗余性人机界面。并给出了更为系统的设计方法,这超出了现有文献中有关多峰性人机界面的内容。最后,为了验证该理论方法,我们以地铁站系统为原型进行了一项实验。在实验中,我们主要是为了验证两个假设:(1)假设Ⅰ:冗余界面有助于增加用户对地铁站的理解程度;(2)假设Ⅱ:两种类型的界面(以功能为导向的界面和以结构为导向的界面)并没有很明显的差异。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这两种假设与人机界面中的鲁棒性部分相关,它们主要针对的是人机界面中冗余的特点。
【关键词】:人机界面 冗余界面 冗余界面设计方法 实验验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4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动机9-12
  • 1.2 一项小的调查研究12
  •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12-13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13-14
  • 第2章 人机界面的相关理论及其文献综述14-26
  • 2.1 本章概述14
  • 2.2 人机界面的相关术语及其解释14-16
  • 2.3 脑力模型和界面设计16-18
  • 2.3.1 两种脑力模型16
  • 2.3.2 脑力模型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16-18
  • 2.4 人机界面的几种重要的设计方法18-25
  • 2.4.1 EID概念设计方法论18-19
  • 2.4.2 用于详细设计的直接控制方法论19-20
  • 2.4.3 认知布局理论20
  • 2.4.4 PCP布局设计方法论20-21
  • 2.4.5 FBS概念设计方法论21-25
  • 2.5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人机界面的新概念及其设计方法26-30
  • 3.1 本章概述26
  • 3.2 冗余性人机界面的定义26-27
  • 3.3 冗余性人机界面的设计方法27-29
  • 3.4 本章小结29-30
  • 第4章 实例探究:地铁站引导系统的界面设计30-40
  • 4.1 地铁站引导系统的界面设计30-35
  • 4.2 Labview软件设计该界面35-39
  • 4.2.1 Labview中几个关键性的术语36
  • 4.2.2 Labview软件使用的过程36-39
  • 4.3 本章小结39-40
  • 第5章 实验40-55
  • 5.1 实验目的40
  • 5.2 任务设计及假设40
  • 5.3 指标类型及其相应的参数40-41
  • 5.4 实验设计41-43
  • 5.4.1 实验参与人员42
  • 5.4.2 样本大小42
  • 5.4.3 实验过程42-43
  • 5.4.4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43
  • 5.5 实验一:实验结果及其分析43-52
  • 5.5.1 性能指标46-51
  • 5.5.2 主观性指标51-52
  • 5.6 实验二:实验结果及其分析52-54
  • 5.7 对实验结果的归结54-55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55-57
  • 6.1 主要结论55-56
  • 6.2 存在的问题与对未来的展望56-57
  • 6.2.1 存在的问题56
  • 6.2.2 对未来的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2
  • 附录1 公理化设计(ADT)理论62-64
  • 附录2 概念设计64-72
  • 附录3 以功能为导向的界面布局图72-77
  • 附录4 以结构为导向的界面布局77-78
  • 附录5 脑力负荷等级刻度表78-79
  • 附录6 A组实验记录表79-80
  • 附录7 B组实验记录表80-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并已录用的论文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映彤;;探析设计方法虚实论[J];当代经理人;2006年15期

2 林隽祺;高志超;;旧路原等级改造设计方法探讨及应注意的问题[J];河南科技;2013年05期

3 顾新建,陈芨熙,杨志雄,祁国宁;网络化协同设计方法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06期

4 滕弘飞,曾威,梁大伟,孙治国,刘峻,李广强;演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5 王淑旺,刘志峰,刘光复,黄海鸿;基于回收元的回收设计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6 梁文;陆轶辰;;设计工具与设计方法漫谈(二) 关于美国设计院校设计方法教学的对话[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0年10期

7 吴崇翔;;基于观察视角的产品设计方法课程再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10期

8 韩奇,梁宇,魏同立,郑茳,贾炜;基于IP的设计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9 刘克明,杨叔子;中国古代机械制造中的数理设计方法及其应用[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1年01期

10 王斌;;浅谈炼油厂建筑的设计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魏渝山;黄永仁;;一种新的位相循环设计方法[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2 叶茂;王波;;绿色制造业中产品设计方法[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海南论文集[C];2004年

3 陈宇峰;李晓红;;绿色建筑的新型结构措施[A];2009GHMT第7届两岸四地工程师(台北)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毕津顺;曾传滨;刘刚;罗家俊;韩郑生;;面向深空探测耐低温抗辐射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C];2011年

5 何林;;钢结构高等分析综述与实用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宋伟刚;;带式输送机的设计方法的发展[A];面向21世纪迎接物料搬运技术新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赵俊海;沈泓萃;马利斌;;大深度潜水器稳定翼设计方法的研究[A];2007年船舶力学学术会议暨《船舶力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宋伟刚;邓永胜;;现代带式输送机的设计方法[A];2012全国散料装卸输送高峰论坛暨新技术、新设备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德强;复杂机械产品性能驱动设计方法及其典型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雪;个人经验转化为完整作品的设计方法探讨[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2 薛红彦;一次性机械的设计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梁大伟;演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黄瑜;基于“形神”的设计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程程;中国传统水墨元素在现代插画艺术表现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4年

6 江磊鑫;装配式防屈曲支撑构件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宋慧峰;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一种新型设计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晓文;基于移情设计方法的情感意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9 李伟;论现代展示设计中信息的有效传播[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10 金丽雅;界面设计方法的跨文化操作绩效比较[D];清华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冗余性人机界面:概念、设计方法和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53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8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