Ф7mm高密齿内螺纹铜管成形工艺和热交换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2 15:04
通过内螺纹旋压成形模具设计、工艺验证试验、齿形参数测量和单管热交换性能对比测试,研究了Ф7mm高密齿内螺纹铜管旋压成形工艺和热交换性能。结果表明:Ф7×0.24×0.18,70条齿,齿顶角12°,螺旋角30°的高密齿内螺纹铜管成形的最佳旋模比为550;试制的高密齿样品管其热交换性能较现有同规格普通内螺纹铜管有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其冷凝热交换系数平均提高8.1%,而在制冷剂质量流速较大时,其压力损失仅增加1.3%。
【文章来源】:铜业工程. 2020,(05)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Ф7高密齿样品管与Ф7普通管的管内冷凝热交换系数和压力损失
利用设计的内螺纹成形模具,以旋模比为变量,试制的高密齿内螺纹铜管的主要齿形参数测试情况和内螺纹成齿质量观察图,如表4和图1所示。可以看出,综合考虑齿形参数测试情况和成齿质量,当成形工艺采用的旋模比为450和500时,试制出来高密齿内螺纹铜管的成齿质量不太理想,具体表现为齿形填充欠饱满,而且还有一定数量残齿。当采用的旋模比为550和600时,试制的样品其齿形填充饱满,成齿质量均比较理想,而且齿形参数也符合内螺纹铜管国家标准GB/T20928-2007的具体要求。旋模比作为滚珠旋压成形的最关键工艺参数,它对旋压产品的成形情况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决定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结果。还决定产品的成形效率和旋压加工力的大小。公式(1)给出的是旋模比定义和表示方法:
齿高和齿条数的不同也会对管内冷媒的压力损失造成较大的影响:齿高越高、齿条数越多,则铜管内表面越粗糙,管内冷媒在进行流动时的阻力也越大,进而导致管内冷媒压力损失也增加。因此,在管内蒸发过程中,高密齿管内压力损失较普通管增大。图3给出的是Ф7高密齿管与Ф7普通管进行单管管内冷凝试验测得的热交换系数和压力损失结果。可以看出,两种试验铜管的管内冷凝热交换系数和冷媒的压力损失均跟随着冷媒质量流量的升高而增大。同时,从图3给出的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得出,高密齿管的管内冷凝热交换系数较普通管平均增加8.1%,但其管内冷媒的压力损失在质量流量较低时(如25和30kg/h),较普通管平均增加14.1%,而在质量流量较高大时(如40和45kg/h)其管内冷媒的压力损失较普通管平均仅增加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强化内螺纹铜管传热的试验研究及分析[J]. 唐华,李成恩,武滔. 家电科技. 2019(01)
[2]Φ4mm超细径内螺纹铜管的开发及应用[J]. 冯振国,鲁长建,王小拢,董二婷. 有色金属加工. 2018(01)
[3]小管径内螺纹铜管在空调换热器上的应用分析[J]. 杨丁丁,柳建华,宋吉,申隽,方进林.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7(06)
[4]Φ7mm双旋向内螺纹铜管旋压成形工艺研究[J]. 吴礼,余琪,曾延琦. 铜业工程. 2017(02)
[5]内螺纹铜管滚珠旋压工艺模拟[J]. 安晓龙,刘劲松,杨俊虎,巩令凯,牛智杰.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16(01)
[6]大螺旋角内螺纹铜管滚珠旋压工艺设计平台[J]. 孟艳敏,刘劲松. 锻压技术. 2015(06)
[7]制冷空调设备用铜管的发展趋势[J]. 李红安,王世中,鲁长建,程大勇. 制冷与空调. 2014(12)
[8]制冷空调用冷凝强化传热技术研究进展[J]. 黄德斌,潘其昌. 广东化工. 2012(07)
[9]关于内螺纹管及光管冷凝器换热效果的实验分析[J]. 秦妍,张剑飞. 制冷与空调. 2011(01)
博士论文
[1]微细沟槽内螺纹铜管成形工艺及其减摩性能研究[D]. 马博.华南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46598
【文章来源】:铜业工程. 2020,(05)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Ф7高密齿样品管与Ф7普通管的管内冷凝热交换系数和压力损失
利用设计的内螺纹成形模具,以旋模比为变量,试制的高密齿内螺纹铜管的主要齿形参数测试情况和内螺纹成齿质量观察图,如表4和图1所示。可以看出,综合考虑齿形参数测试情况和成齿质量,当成形工艺采用的旋模比为450和500时,试制出来高密齿内螺纹铜管的成齿质量不太理想,具体表现为齿形填充欠饱满,而且还有一定数量残齿。当采用的旋模比为550和600时,试制的样品其齿形填充饱满,成齿质量均比较理想,而且齿形参数也符合内螺纹铜管国家标准GB/T20928-2007的具体要求。旋模比作为滚珠旋压成形的最关键工艺参数,它对旋压产品的成形情况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决定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结果。还决定产品的成形效率和旋压加工力的大小。公式(1)给出的是旋模比定义和表示方法:
齿高和齿条数的不同也会对管内冷媒的压力损失造成较大的影响:齿高越高、齿条数越多,则铜管内表面越粗糙,管内冷媒在进行流动时的阻力也越大,进而导致管内冷媒压力损失也增加。因此,在管内蒸发过程中,高密齿管内压力损失较普通管增大。图3给出的是Ф7高密齿管与Ф7普通管进行单管管内冷凝试验测得的热交换系数和压力损失结果。可以看出,两种试验铜管的管内冷凝热交换系数和冷媒的压力损失均跟随着冷媒质量流量的升高而增大。同时,从图3给出的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得出,高密齿管的管内冷凝热交换系数较普通管平均增加8.1%,但其管内冷媒的压力损失在质量流量较低时(如25和30kg/h),较普通管平均增加14.1%,而在质量流量较高大时(如40和45kg/h)其管内冷媒的压力损失较普通管平均仅增加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强化内螺纹铜管传热的试验研究及分析[J]. 唐华,李成恩,武滔. 家电科技. 2019(01)
[2]Φ4mm超细径内螺纹铜管的开发及应用[J]. 冯振国,鲁长建,王小拢,董二婷. 有色金属加工. 2018(01)
[3]小管径内螺纹铜管在空调换热器上的应用分析[J]. 杨丁丁,柳建华,宋吉,申隽,方进林.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7(06)
[4]Φ7mm双旋向内螺纹铜管旋压成形工艺研究[J]. 吴礼,余琪,曾延琦. 铜业工程. 2017(02)
[5]内螺纹铜管滚珠旋压工艺模拟[J]. 安晓龙,刘劲松,杨俊虎,巩令凯,牛智杰.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16(01)
[6]大螺旋角内螺纹铜管滚珠旋压工艺设计平台[J]. 孟艳敏,刘劲松. 锻压技术. 2015(06)
[7]制冷空调设备用铜管的发展趋势[J]. 李红安,王世中,鲁长建,程大勇. 制冷与空调. 2014(12)
[8]制冷空调用冷凝强化传热技术研究进展[J]. 黄德斌,潘其昌. 广东化工. 2012(07)
[9]关于内螺纹管及光管冷凝器换热效果的实验分析[J]. 秦妍,张剑飞. 制冷与空调. 2011(01)
博士论文
[1]微细沟槽内螺纹铜管成形工艺及其减摩性能研究[D]. 马博.华南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46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54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