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在包装应用力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2-02-10 11:54
包装应用力学是湖南工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对创新型高素质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包装应用力学课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老套等,提出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开设该课的具体操作形式。将课内、外分组研讨、小班项目式研讨、与相关课程群联合研讨等研讨方式与大班授课灵活结合应用于课程教学。课程改革后,学生对概念、问题背景把握更加清晰,求解力学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加强,为培养高水平创新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思路。
【文章来源】: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39(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运输包装流程图
从传统的包装应用力学内容上分析,在振动理论讲解中,缺乏对非线性系统、或分段线性的自由振动、强迫振动的理论内容,后面的缓冲设计中仅涉及材料的吸收能量,并没有涉及系统的加速度-时间积累效应对产品损坏的影响[12-13],因此包装应用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改革。以往课程教学一般采用大班集中授课方式,人数众多,规模偏大,加上课程偏枯燥的力学理论,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学业水平也参差不齐,老师时间精力有限等种种原因,每年考试不及格率远高于其他专业课程,平均成绩也比较低,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为进一步落实和全面贯彻“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尝试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改革具有现实意义[14]。2“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改革实现形式
(2)小班课外研讨。课外研讨根据实际教学进度灵活安排,课外研讨课的方式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来选择,主要以讨论式方式进行。老师一般在大班授课后或研讨小组微信群里布置有关研讨题目,学生需自行预习、完成在线网络教学视频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自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研讨题目的准备。课外根据学生的时间灵活安排研讨,每次课外研讨首先随机抽取研讨小组推荐2人进行PPT汇报,老师引导学生在汇报过程中随时提问,组织大家进行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研讨结束后老师及时进行总结。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掌握枯燥的包装动力学理论,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无阻尼线性系统自由振动后,给出图3所示的分段线性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这个题目考察基本功,并且能够把学到的知识推广到一般情况。在日益发达的运输物流包装中,常用发泡聚乙烯缓冲材料作为内衬,它的力学性能已经不能用线性系统来表示,而是表现为复杂的非线性力学,但是在目前的包装应用力学教材中,关于非线性振动理论还没有涉及。此次研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教学形式,而且对教学内容讲解也有较大的变化,对产品破坏试验进行虚拟仿真,为了弥补产品抗破坏能力测试的缺失,利用虚拟试验[17]进行代替,改革后的内容如图4所示。学生普遍反映经过此次研讨,从根本上理解了实际情况下的非线性振动理论基础,学到了教材上没有的知识,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图4 包装应用力学课程内容改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梯形聚乙烯泡沫结构动态压缩响应有限元分析[J]. 卢富德,滑广军,王丽姝,刘奇龙,蒋海云,高德. 振动与冲击. 2019(14)
[2]“电工技术基础”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探究与实践[J]. 宋黎明,孙曼,雷勇. 教育现代化. 2018(45)
[3]软件工程“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J]. 赵辉,祁伟,董亚则.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10)
[4]“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为核心的机械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 苗鸿宾,乔峰丽,薄瑞峰,梅瑛. 机械设计. 2018(S2)
[5]新工科背景下包装工程专业仿真分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J]. 滑广军,袁志庆,蒋海云. 教育现代化. 2018(23)
[6]“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在机械系统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及思考[J]. 曹秒艳,孙迎兵. 教育现代化. 2018(19)
[7]蜂窝纸板缓冲曲线特征分析[J]. 滑广军,陈琬,卢富德,蒋海云. 包装学报. 2018(01)
[8]“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研究[J]. 顾梅园,胡飞跃. 课程教育研究. 2017(51)
[9]轨道交通信息专业“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探讨[J]. 杨武东,王小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7(16)
[10]“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改革[J]. 刘献君. 中国大学教学. 2017(02)
本文编号:3618846
【文章来源】: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39(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运输包装流程图
从传统的包装应用力学内容上分析,在振动理论讲解中,缺乏对非线性系统、或分段线性的自由振动、强迫振动的理论内容,后面的缓冲设计中仅涉及材料的吸收能量,并没有涉及系统的加速度-时间积累效应对产品损坏的影响[12-13],因此包装应用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改革。以往课程教学一般采用大班集中授课方式,人数众多,规模偏大,加上课程偏枯燥的力学理论,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学业水平也参差不齐,老师时间精力有限等种种原因,每年考试不及格率远高于其他专业课程,平均成绩也比较低,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为进一步落实和全面贯彻“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尝试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改革具有现实意义[14]。2“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改革实现形式
(2)小班课外研讨。课外研讨根据实际教学进度灵活安排,课外研讨课的方式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来选择,主要以讨论式方式进行。老师一般在大班授课后或研讨小组微信群里布置有关研讨题目,学生需自行预习、完成在线网络教学视频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自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研讨题目的准备。课外根据学生的时间灵活安排研讨,每次课外研讨首先随机抽取研讨小组推荐2人进行PPT汇报,老师引导学生在汇报过程中随时提问,组织大家进行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研讨结束后老师及时进行总结。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掌握枯燥的包装动力学理论,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无阻尼线性系统自由振动后,给出图3所示的分段线性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这个题目考察基本功,并且能够把学到的知识推广到一般情况。在日益发达的运输物流包装中,常用发泡聚乙烯缓冲材料作为内衬,它的力学性能已经不能用线性系统来表示,而是表现为复杂的非线性力学,但是在目前的包装应用力学教材中,关于非线性振动理论还没有涉及。此次研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教学形式,而且对教学内容讲解也有较大的变化,对产品破坏试验进行虚拟仿真,为了弥补产品抗破坏能力测试的缺失,利用虚拟试验[17]进行代替,改革后的内容如图4所示。学生普遍反映经过此次研讨,从根本上理解了实际情况下的非线性振动理论基础,学到了教材上没有的知识,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图4 包装应用力学课程内容改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梯形聚乙烯泡沫结构动态压缩响应有限元分析[J]. 卢富德,滑广军,王丽姝,刘奇龙,蒋海云,高德. 振动与冲击. 2019(14)
[2]“电工技术基础”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探究与实践[J]. 宋黎明,孙曼,雷勇. 教育现代化. 2018(45)
[3]软件工程“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J]. 赵辉,祁伟,董亚则.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10)
[4]“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为核心的机械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 苗鸿宾,乔峰丽,薄瑞峰,梅瑛. 机械设计. 2018(S2)
[5]新工科背景下包装工程专业仿真分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J]. 滑广军,袁志庆,蒋海云. 教育现代化. 2018(23)
[6]“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在机械系统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及思考[J]. 曹秒艳,孙迎兵. 教育现代化. 2018(19)
[7]蜂窝纸板缓冲曲线特征分析[J]. 滑广军,陈琬,卢富德,蒋海云. 包装学报. 2018(01)
[8]“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研究[J]. 顾梅园,胡飞跃. 课程教育研究. 2017(51)
[9]轨道交通信息专业“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探讨[J]. 杨武东,王小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7(16)
[10]“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改革[J]. 刘献君. 中国大学教学. 2017(02)
本文编号:3618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618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