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貌特征的青藏高原边缘泥石流沟分类
发布时间:2022-02-15 18:21
青藏高原地形急变带受构造运动、极端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呈现泥石流高发、群发的特点。对泥石流沟地貌特征的科学分类有利于探索泥石流发生机制、确定防治对策,对山区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青藏高原边缘7个泥石流高发流域为研究对象,开展地貌测量和统计分析。通过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将泥石流沟分为3种类型:I型是基岩下切区暴雨型泥石流;II型是基岩下切区冰川融水型泥石流;III型是沉积盆地下切区暴雨型泥石流。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进一步分析3类泥石流沟地貌差异性,从地质、地貌与气候等方面探讨了3类泥石流沟的松散物来源与水沙输移特性。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II型泥石流的活跃性将增大;随着极端降雨频率的增加,I型和III型泥石流活跃性也将增加。
【文章来源】:地理学报. 2020,75(07)北大核心CSSCIEI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泥石流沟在二维非度量尺度空间分布
III型泥石流沟内沉积物易遭受水力侵蚀,在地貌特征上与I、II型有很大差异。I型与II型泥石流沟受暴雨和冰川的侵蚀,在植被覆盖度、沟谷纵比降、沟壑密度、地形起伏等地貌因子上表现明显差异:(1)II型泥石流沟海拔更高,气温更低,不适宜植被生长,故其植被覆盖度比I型更低;(2)冰川携带泥沙能力远大于水流,当携带相同泥沙量,II型泥石流沟所需沟谷比降更小;(3)冰川侵蚀沟谷形成U型谷,两侧沟坡更陡,更易产生沟壑;(4)II型泥石流沟地形起伏大,利于冰川形成和融化。实地考察3类泥石流沟堆积扇的粒径级配(图5a):I型堆积扇中值粒径D50主要在100 cm左右;II型堆积扇粒径变化范围大,D50在5~50 cm;III型堆积扇颗粒小,D50小于1 cm。泥石流堆积扇除粒径级配有差异之外,堆积形态、规模也不尽相同(图5c)。受主流宽度的影响,I型堆积扇面积差异较大,如怒江河谷狭窄,泥石流堆积扇发育受到制约,面积较小(约0.05 km2),白龙江、小江泥石流堆积扇面积较大(0.5~1 km2)、比降差异大(50‰~300‰)。II型堆积扇比降小(80‰~180‰)、面积大(约1 km2);III型堆积扇比降较大(160‰~280‰)、面积较小(约0.1 km2)。堆积扇面积能反映泥石流规模大小。II型泥石流规模最大,如1953年古乡沟(II型)发生特大泥石流,泥沙输移量高达2000万m3,堆积扇面积高达4 km2。
实地考察3类泥石流沟堆积扇的粒径级配(图5a):I型堆积扇中值粒径D50主要在100 cm左右;II型堆积扇粒径变化范围大,D50在5~50 cm;III型堆积扇颗粒小,D50小于1 cm。泥石流堆积扇除粒径级配有差异之外,堆积形态、规模也不尽相同(图5c)。受主流宽度的影响,I型堆积扇面积差异较大,如怒江河谷狭窄,泥石流堆积扇发育受到制约,面积较小(约0.05 km2),白龙江、小江泥石流堆积扇面积较大(0.5~1 km2)、比降差异大(50‰~300‰)。II型堆积扇比降小(80‰~180‰)、面积大(约1 km2);III型堆积扇比降较大(160‰~280‰)、面积较小(约0.1 km2)。堆积扇面积能反映泥石流规模大小。II型泥石流规模最大,如1953年古乡沟(II型)发生特大泥石流,泥沙输移量高达2000万m3,堆积扇面积高达4 km2。4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J]. 姚檀栋,邬光剑,徐柏青,王伟财,高晶,安宝晟.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11)
[2]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近期冰川状态失常与灾变风险[J]. 姚檀栋,余武生,邬光剑,徐柏青,杨威,赵华标,王伟财,李生海,王宁练,李忠勤,刘时银,游超. 科学通报. 2019(27)
[3]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变化的异质性及其成因[J]. 李林,李晓东,校瑞香,申红艳.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7)
[4]横断山区气温和降水年季月变化特征[J]. 徐飞,贾仰文,牛存稳,刘佳嘉,张汶海. 山地学报. 2018(02)
[5]地貌学在泥石流研究中的应用与理论初探[J]. 赵岩,孟兴民,郑娇玉,庆丰. 灾害学. 2017(01)
[6]怒江泥石流扇地貌特征与扇体堵江机理研究[J]. 吕立群,王兆印,徐梦珍,漆力健,张晨笛. 水利学报. 2016(10)
[7]华南岬间弧形海岸平面形态影响因素及类型[J]. 李志强,李维泉,陈子燊,朱雅敏. 地理学报. 2014(05)
[8]白龙江与小江泥石流流域地貌演化比较分析[J]. 黄江成,欧国强,潘华利.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4(01)
[9]1961-2010年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分析[J]. 杨志刚,卓玛,路红亚,达瓦次仁,马鹏飞,周刊社. 冰川冻土. 2014(01)
[10]黄河源同德盆地刺状水系初步研究[J]. 杜俊,王兆印,李志威,韩鲁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02)
本文编号:3627103
【文章来源】:地理学报. 2020,75(07)北大核心CSSCIEI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泥石流沟在二维非度量尺度空间分布
III型泥石流沟内沉积物易遭受水力侵蚀,在地貌特征上与I、II型有很大差异。I型与II型泥石流沟受暴雨和冰川的侵蚀,在植被覆盖度、沟谷纵比降、沟壑密度、地形起伏等地貌因子上表现明显差异:(1)II型泥石流沟海拔更高,气温更低,不适宜植被生长,故其植被覆盖度比I型更低;(2)冰川携带泥沙能力远大于水流,当携带相同泥沙量,II型泥石流沟所需沟谷比降更小;(3)冰川侵蚀沟谷形成U型谷,两侧沟坡更陡,更易产生沟壑;(4)II型泥石流沟地形起伏大,利于冰川形成和融化。实地考察3类泥石流沟堆积扇的粒径级配(图5a):I型堆积扇中值粒径D50主要在100 cm左右;II型堆积扇粒径变化范围大,D50在5~50 cm;III型堆积扇颗粒小,D50小于1 cm。泥石流堆积扇除粒径级配有差异之外,堆积形态、规模也不尽相同(图5c)。受主流宽度的影响,I型堆积扇面积差异较大,如怒江河谷狭窄,泥石流堆积扇发育受到制约,面积较小(约0.05 km2),白龙江、小江泥石流堆积扇面积较大(0.5~1 km2)、比降差异大(50‰~300‰)。II型堆积扇比降小(80‰~180‰)、面积大(约1 km2);III型堆积扇比降较大(160‰~280‰)、面积较小(约0.1 km2)。堆积扇面积能反映泥石流规模大小。II型泥石流规模最大,如1953年古乡沟(II型)发生特大泥石流,泥沙输移量高达2000万m3,堆积扇面积高达4 km2。
实地考察3类泥石流沟堆积扇的粒径级配(图5a):I型堆积扇中值粒径D50主要在100 cm左右;II型堆积扇粒径变化范围大,D50在5~50 cm;III型堆积扇颗粒小,D50小于1 cm。泥石流堆积扇除粒径级配有差异之外,堆积形态、规模也不尽相同(图5c)。受主流宽度的影响,I型堆积扇面积差异较大,如怒江河谷狭窄,泥石流堆积扇发育受到制约,面积较小(约0.05 km2),白龙江、小江泥石流堆积扇面积较大(0.5~1 km2)、比降差异大(50‰~300‰)。II型堆积扇比降小(80‰~180‰)、面积大(约1 km2);III型堆积扇比降较大(160‰~280‰)、面积较小(约0.1 km2)。堆积扇面积能反映泥石流规模大小。II型泥石流规模最大,如1953年古乡沟(II型)发生特大泥石流,泥沙输移量高达2000万m3,堆积扇面积高达4 km2。4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J]. 姚檀栋,邬光剑,徐柏青,王伟财,高晶,安宝晟.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11)
[2]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近期冰川状态失常与灾变风险[J]. 姚檀栋,余武生,邬光剑,徐柏青,杨威,赵华标,王伟财,李生海,王宁练,李忠勤,刘时银,游超. 科学通报. 2019(27)
[3]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变化的异质性及其成因[J]. 李林,李晓东,校瑞香,申红艳.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7)
[4]横断山区气温和降水年季月变化特征[J]. 徐飞,贾仰文,牛存稳,刘佳嘉,张汶海. 山地学报. 2018(02)
[5]地貌学在泥石流研究中的应用与理论初探[J]. 赵岩,孟兴民,郑娇玉,庆丰. 灾害学. 2017(01)
[6]怒江泥石流扇地貌特征与扇体堵江机理研究[J]. 吕立群,王兆印,徐梦珍,漆力健,张晨笛. 水利学报. 2016(10)
[7]华南岬间弧形海岸平面形态影响因素及类型[J]. 李志强,李维泉,陈子燊,朱雅敏. 地理学报. 2014(05)
[8]白龙江与小江泥石流流域地貌演化比较分析[J]. 黄江成,欧国强,潘华利.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4(01)
[9]1961-2010年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分析[J]. 杨志刚,卓玛,路红亚,达瓦次仁,马鹏飞,周刊社. 冰川冻土. 2014(01)
[10]黄河源同德盆地刺状水系初步研究[J]. 杜俊,王兆印,李志威,韩鲁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02)
本文编号:3627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627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