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颗粒阻尼复合结构车身振动—声学特性分析与优化

发布时间:2017-05-14 22:07

  本文关键词:颗粒阻尼复合结构车身振动—声学特性分析与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乘用车向着高速化、轻量化的发展,人们对乘用车的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车内噪声问题也随之变的越来越突出。由于目前汽车工业常用的阻尼材料存在种种缺点,,所以本文借助理论分析、仿真计算与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颗粒阻尼复合结构车身的振动和声学特性,并对车内目标场点的声压进行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使用稳态能量流法测量了某型颗粒阻尼器的阻尼损耗因子,并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之后得到了该型颗粒阻尼器损耗因子随频率和加速度变化的外因特性曲面,由该曲面得出:该颗粒阻尼器的阻尼损耗因子随加速度变化呈现明显的“分段表征”特性,随频率变化呈现明显的“山脊”特性和“边坡”特性,并对颗粒阻尼器表现出该特性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 其次,对模型车的结构模态进行了实验测试和仿真计算,验证了模型车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并对颗粒阻尼器粘贴在模型车不同位置时的结构模态进行实验测试和比较,测试结果表明:粘贴颗粒阻尼器对模型车的结构模态改变较小,颗粒阻尼器粘贴的位置不同,其模态也有所不同; 最后,分析了模型车的板件贡献量,并通过在贡献量最大的板件粘贴颗粒阻尼器优化了目标场点声压。建立了复合结构模型车的声学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该模型计算和分析了将颗粒阻尼器容器、与颗粒阻尼器质量相同的附加质量块、颗粒阻尼器分别粘贴在模型车不同位置时的目标场点声压和声场分布,分析结果表明:(1)粘贴颗粒阻尼器可以降低目标场点声压并改变车内声场分布;(2)将颗粒阻尼器粘贴在板件贡献量最大处的降噪效果最好,是最佳优化方案;(3)颗粒阻尼器能够起到降噪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其中颗粒的碰撞与摩擦消耗了部分振动能量。
【关键词】:颗粒阻尼技术 阻尼损耗因子 稳态能量流法 振动-声学特性 声场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67.493;TB53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引言9-11
  • 1.2 车内噪声的产生机理11-12
  • 1.3 研究现状12-16
  • 1.3.1 颗粒阻尼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3.2 车内噪声控制的研究现状14-16
  • 1.4 课题来源16
  •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安排16-17
  • 1.5.1 研究目的16
  • 1.5.2 内容安排16-17
  • 1.6 本章小结17-18
  • 第2章 颗粒阻尼器损耗因子外因特性研究18-34
  • 2.1 常用的阻尼损耗因子测量方法分析与比较18-22
  • 2.1.1 正弦力激励法18-20
  • 2.1.2 半功率法20
  • 2.1.3 自由衰减法20-22
  • 2.2 稳态能量流法测量阻尼损耗因子的原理22-24
  • 2.3 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24-27
  • 2.3.1 试验方法24-26
  • 2.3.2 试验结果分析26-27
  • 2.4 测量阻尼损耗因子试验方法的验证27-30
  • 2.4.1 实验及仿真27-30
  • 2.4.2 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对比及误差分析30
  • 2.5 颗粒阻尼损耗因子外因特性分析30-33
  • 2.5.1 颗粒阻尼损耗因子随频率变化的特性31-32
  • 2.5.2 颗粒阻尼损耗因子随加速度变化的特性32-33
  • 2.6 本章小结33-34
  • 第3章 模型车的振动特性研究34-46
  • 3.1 模型车模态测试34-38
  • 3.2 计算模态分析理论38-41
  • 3.3 模型车结构模态的仿真计算41-43
  • 3.4 实验模态与仿真模态对比43-44
  • 3.5 颗粒阻尼复合结构模型车结构模态的实验研究44-45
  • 3.6 本章小结45-46
  • 第4章 颗粒阻尼复合结构模型车声学特性分析与优化46-71
  • 4.1 模型车声腔模态分析46-50
  • 4.1.1 声腔模态分析理论46-47
  • 4.1.2 声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47-48
  • 4.1.3 模型车声学模态计算与分析48-50
  • 4.2 模型车声-振耦合模态分析50-56
  • 4.2.1 声-振耦合的基本理论50-53
  • 4.2.2 模型车声-振耦合模态计算53-56
  • 4.3 模型车板件贡献量分析56-61
  • 4.3.1 板件贡献量计算理论56-59
  • 4.3.2 模型车内目标场点处的声压计算59-60
  • 4.3.3 板件声学贡献量计算60-61
  • 4.4 复合结构模型车内目标场点声压的实验测试61-63
  • 4.5 复合结构模型车内目标场点声压和声场分布的仿真分析63-69
  • 4.5.1 复合结构模型车声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63-65
  • 4.5.2 复合结构模型车内目标场点声压与声场分布仿真计算65-69
  • 4.6 本章小结69-71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71-73
  • 5.1 主要工作与结论71-72
  • 5.2 本文的创新之处72
  • 5.3 展望72-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79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9-80
  • 附录 2 已投稿论文80-81
  • 附录 3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81-82
  • 详细中文摘要82-84
  • 详细英文摘要84-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妍辰;张铭命;;带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的理论与实验[J];航空动力学报;2012年04期

2 胡溧;黄其柏;何雪松;;非阻塞性颗粒阻尼的离散元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7期

3 赵荣宝,陈秉聪,程悦荪;车内噪声与结构振动偶合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4 姚冰;陈前;项红荧;高雪;;颗粒阻尼器近似理论模型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5 李克强,何渝生,梁锡昌,舒红宇,米仓贞雄,山川新二;汽车车内噪声因素的结构振动影响率分析法及应用[J];汽车工程;1996年01期

6 李洪林;沥青阻尼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与发展[J];汽车技术;2003年12期

7 周峰 ,周士贵 ,杨海深;阻尼材料与汽车减振降噪[J];世界汽车;2003年12期

8 耿烽;田nI;李树栋;;基于SYSNOISE软件的地铁车辆车内声场模态分析[J];铁道车辆;2010年02期

9 毛宽民,陈天宁,黄协清;非阻塞性微颗粒阻尼机理的散体元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9期

10 毛宽民,陈天宁,黄协清;悬臂梁的非阻塞性微颗粒阻尼减振模型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溧;颗粒阻尼的机理与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颗粒阻尼复合结构车身振动—声学特性分析与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66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f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