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岷江上游泥石流预警报模型构建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2-12-11 00:51
  岷江上游位于我国第一、二阶级的过渡地带,地势复杂险峻,森林覆盖率较低,人类活动对山地环境干扰频繁,再加上岩层断裂等地质作用的影响,当遇到连续降雨、大暴雨等灾害天气,往往会发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岷江上游的人们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巨大的人员伤亡。泥石流预报预警是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已成为国内外泥石流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区域泥石流预警预报往往是对一个较大区域内几十条、几百条泥石流沟的活动状况和发生情况的预警预报,其应用范围较广,可称为泥石流预报预警的宏观研究方法,相比较于单沟泥石流预报预警而言,具有更大的社会应用价值与明显的经济价值。本文从岷江上游流域的地质环境背景出发,搜集历史泥石流灾害数据和相应的降雨数据,分析目前泥石流分布情况、灾害特征以及所处的发育程度,深入研究了易发性评价方法,在划分子流域的基础上,完成流域内易发性区划,通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和确定降雨临界值建立了岷江上游预警报模型。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岷江上游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流域中北部的杂谷脑河、镇江关、岷江干流等流域,在空间上沿河流呈“叶脉状”分布,松潘县、汶川县、茂县泥石流密度较大,泥石...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泥石流预警报国外研究现状
        1.2.2 泥石流预警报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形地貌
    2.2 气象水文条件
        2.2.1 气象条件
        2.2.2 水文条件
    2.3 地质环境
    2.4 土地利用类型
    2.5 人类工程活动
    2.6 本章小结
3 泥石流灾害特征及发育程度
    3.1 泥石流灾害分布
    3.2 泥石流灾害特征
        3.2.1 沟谷形态特征
        3.2.2 流域面积特征
        3.2.3 沟道长度特征
    3.3 泥石流沟发育程度
    3.4 本章小结
4 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4.1 信息量法
    4.2 子流域单元提取
    4.3 信息量法评价过程
        4.3.1 单元网格的划分
        4.3.2 评价因子的选取
        4.3.3 评价因子信息量分级与计算
    4.4 基于子流域单元的易发性分区
    4.5 本章小结
5 泥石流预警报模型建立与应用
    5.1 泥石流活动趋势中长期预报
        5.1.1 灰色理论基本原理概述
        5.1.2 灰色预报模型的建立
        5.1.3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残差修正模型
        5.1.4 实例应用
    5.2 泥石流活动短临预警
        5.2.1 降雨过程划分及指标确定
        5.2.2 有效降雨量范围确定
        5.2.3 预警雨量临界值的确定
        5.2.4 预警模型建立及实例应用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确定性系数模型的泸水市泥石流易发性评价[J]. 李益敏,李驭豪,赵志芳.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4)
[2]滑坡堰塞湖及其灾害应对[J]. 吕杰堂,刘秋强,程凯,张铭.  城市与减灾. 2019(03)
[3]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以汶川地震重灾区为例[J]. 刘永垚,第宝锋,詹宇,Constantine A.Stamatopoulos.  山地学报. 2018(05)
[4]基于信息量的长白山地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J]. 张以晨,秦胜伍,翟健健,李广杰,彭帅英,刘绪,陈骏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8(02)
[5]基于水文响应单元的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分区方法[J]. 邹强,唐建喜,李淑松,范建容.  山地学报. 2017(04)
[6]基于最优组合赋权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杂谷脑河下游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 杨敏,胡伟,王运生.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7(03)
[7]基于信息量法的地质灾害易发区评价[J]. 冷从德.  土工基础. 2017(03)
[8]北京市泥石流易发区降雨预警阈值研究[J]. 丁桂伶,王翊虹,冒建,姚康,刘欢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7(03)
[9]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特征分析[J]. 黄江成,杨顺,潘华利,欧国强,柳金峰.  水土保持通报. 2014(01)
[10]汶川震区暴雨泥石流发生的降雨阈值[J]. 周伟,唐川.  水科学进展. 2013(06)

博士论文
[1]北京市南窖小流域泥石流灾害预测预警研究[D]. 史明远.吉林大学 2016
[2]区域暴雨泥石流预测预报方法研究[D]. 匡乐红.中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岷江上游泥石流活动对土壤垂直分异影响因子的响应研究[D]. 蒋林宏.西南科技大学 2019
[2]岷江上游泥石流活动对气候垂直分异的响应研究[D]. 黄涛.西南科技大学 2019
[3]岷江上游山区聚落地质灾害易损性动态评价[D]. 杨江涛.西南科技大学 2018
[4]基于GIS的白朗县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D]. 裴申洲.西南交通大学 2018
[5]怒江州泥石流灾害预警模型及气象预警系统研究[D]. 魏苏杭.云南大学 2017
[6]岷江上游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及沟谷趋势预测[D]. 林虹宇.西南科技大学 2017
[7]岷江上游泥石流胁迫下山区聚落人口易损性评价[D]. 黄英.西南科技大学 2017
[8]基于灰色理论的电力负荷预测研究[D]. 王超.山东大学 2016
[9]基于流域的攀西地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D]. 莫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5
[10]汶川地震三大片区降雨特征分析及泥石流预警方法研究[D]. 尹国龙.成都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717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717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a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